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理工论文》新工科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20-09-19 11:2312

摘要:摘 要:新一轮工业革命背景下,在信息化驱动下,工程建设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工程建设领域中,有效控制工程造价降低成本,从而实现建筑企业最大的经济利益。因此,高校要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综合能力强、专业素养高的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型人才。文章就

  摘 要:新一轮工业革命背景下,在信息化驱动下,工程建设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工程建设领域中,有效控制工程造价降低成本,从而实现建筑企业最大的经济利益。因此,高校要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综合能力强、专业素养高的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型人才。文章就以新工科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展开讨论。

  关键词:新工科;创新;培养;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引言

  當前,新工科建设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综合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信息化的驱动下,对学生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高校对创新型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只有推动创新教育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充分发挥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作用。

  一、传统工科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传统工科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学生教材、课程考核方式等,不能很好的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传统教学模式以课程为中心,人才培养通过对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最终考核完成人才培养目标,教师传授知识主要在课堂中完成,属于一种单向传递知识的过程。

  (一)行业发展迅速,教学体系难以保障

  全球BIM市场规模近年来都在快速增长,中国又是全球BIM技术应用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国家提出的多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我国高校要重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企业行业培养更多的具有BIM能力的工程造价创新型人才。

  许多高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依附于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和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行业需求还有一些差距,学生在胜任工程造价专业的工作方面能力有待提升。

  (二)创新教育理念亟待转变

  高校应该树立正确的创新教育理念,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名利观,不能将创新教育过于功利化。教师要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贯穿于整个专业知识的讲授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过程中。目前,我国创新教育的工程行业入行门槛较高,对项目管理协调能力要求高,毕业生在上岗前必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积累经验,才能利用专业知识在行业内有所创新。

  (三)缺乏专业实践能力

  学生在本科培养阶段,多采用课程内实验、课程设计等,专业实习以认知实习或者以走过场形式完成工程实习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科融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毕业后工作上手难。许多高校在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不能及时掌握行业新动态、新技术,比如平法、计价规则更新、BIM技术等,不能迅速融入到教学中,导致学生无法紧跟行业变化,在实践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阻碍。

  (四)考核方式单一,教学成效不明显

  高校较注重理论考核,轻实践考核,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运用不足,使得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理论部分的考核方式大多以试卷、试题考核的形式进行,而且以闭卷居多,考试内容则以概念性和客观题居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重点。

  二、新工科背景下工程造价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新工科要求高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具备发现、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改变传统人才培养观念,树立正确人才培养理念。工程造价专业贯穿于全过程、全周期的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具有的经济性、实践性、技术性等特点,要求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在新工科理念下,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超前的创新意识和学科交叉融合能力,同时兼具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

  (一)技能培养目标

  技能培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毕业后可在设计、施工、咨询等单位从事工程项目招投标代理、工程造价编制与管理、工程审计、成本分析、咨询等相关工作,熟练应用工程造价基本理论、方法和手段,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成本控制、把握项目建设单位工程经济命脉,实现全过程、全周期项目管理的高级应用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

  推荐阅读:人力资源管理师评职称条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lig/16848.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优质科技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