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教育论文》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教学有效性策略浅谈

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教学有效性策略浅谈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22-04-18 10:1312

摘要:摘 要: 地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课程,作为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的课程,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帮助学生认识世界、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的迅猛发展,素质教育的改革深入以及新课程改革的

  摘 要: 地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课程,作为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的课程,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帮助学生认识世界、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的迅猛发展,素质教育的改革深入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地理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此形势和背景下,作为初中地理教师,要丰富教学方法,提升地理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 新课程 地理 教学 有效性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实用性学科,在人们的衣、食、住、行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地理更是与经济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地理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出台,对地理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遭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和极大的挑战。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地理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发挥创新思维,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挖掘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素材,加强地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新课程理念下提升地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一、新课程理念下提升地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一)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从生活中寻找地理知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是地理知识的源泉,地理与人类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教师要想提升地理课程的有效性,就要采取生活化教学模式,就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地理基础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地理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从生活中寻找地理知识,让学生能用课堂上接触到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能热爱自然,能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更好的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讲授的知识再丰富,理论再充足,学生的理解也始终是不够深刻的。因此,作为地理教师,只有带领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亲近生活,感受现实,才能让地理知识更深入人心。学生只有走出课堂,亲身体验,投身自然,才能使自己的感受更真实,理解更深刻,才能发现生活中有趣的地理知识和能用地理知识解释的有趣现象。比如,靠近树墩以及石头南面的草长得比较茂盛,而在冬天,南面的草也枯萎得较快。再比如,人们在外出旅游时,会根据当地的地域特点和地势地形,选择最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在高山峡谷中乘坐皮筏子;在沙漠中骑骆驼;在草原上骑马;在江南水乡坐船等等。还有夏天天亮的早,冬天天亮的晚,这就是地理中的昼长夜短,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地理。

  通过参与地理实践,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切身体验,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地理知识;通过真实观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通过自身感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二)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由于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里面有很多知识比较抽象,对于学生来说有一些知识点是难以理解的。因此,作为地理教师,要想更好的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在当今社会,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地理教学也是势在必行的。因此,地理教师就要做到与时俱进,了解并运用新型多媒体技术,将晦涩难懂的文字转换成生动直观的图片,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转换成有利于学生理解的视频,利用视频资源,让课堂效果事半功倍,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刻的感受。

  比如,为了让学生更了解地理上的南北方差异,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的第二集《主食的故事》。该视频讲述了由于南北方降水量、太阳辐射等自然条件不同,让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享受到截然不同的丰富主食。像陕北地区气候干燥,糜子成为当地人最爱的主食。由于南方水热组合优于北方,所以南方地区适合种水稻,北方适合种小麦。在“八大菜谱”中,也一直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说法。这是因为北方冬季寒冷,气候干燥,很大部分的蔬菜难以运输到北方,为了避免事物损坏和供不应求,人们就会选择用食盐腌制,这就养成北方人以咸为主的口味;而南方冬季低温少雨,再加上盛产甘蔗,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以甜为主的口味。通过播放视频,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情境,通过观看形象的视频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

  (三)建立地理学习小组

  在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地理学习小组的方法,提升地理课程的有效性。首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有一些教师,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经常出现“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少之又少。这种严肃死板的教学氛围,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政治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是晦涩难懂的,很容易让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左耳听右耳冒,导致学生的成绩停滞不前、教师的教学效果微乎其微。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让学生更积极主動的参与到政治课堂中,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能保证学生时刻跟上教师的思路,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有所提高。

  其次,“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互相学习,彼此发现对方身上的闪光点,使自己的思想更加多元化、丰富化,做到扬长避短、反思与共勉。除此之外,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团队中,可以使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使学习成绩稍微差一点的学生有更快的进步。最后,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可以让学生在此期间更懂得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有利于学生更及时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倾听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更懂得团队合作。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地理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要做到科学合理的安排小组。在分配小组之前,要充分了解班级里的每一名学生,对组内成员的性格和成绩等条件进行系统的分析,避免同学之间出现不必要的矛盾。教师要利用优势互补的原则,做到先进生和后进生的合理分配,保证小组之间的水平相当、互相帮助,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推荐阅读: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及课堂应对策略分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yu/22987.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教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