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教育论文》中职—本科数学课程有效衔接的教学研究

中职—本科数学课程有效衔接的教学研究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21-06-01 10:4212

摘要:[摘 要] 介绍中职本科衔接项目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指出中职阶段的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为指导思想缺失、教学方法陈旧和训练缺乏。为切实提高中职阶段的数学教学水平,使学生顺利转段的同时也具备深入学习高等数学的能力,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如采用最新

  [摘 要] 介绍中职—本科衔接项目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指出中职阶段的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为指导思想缺失、教学方法陈旧和训练缺乏。为切实提高中职阶段的数学教学水平,使学生顺利转段的同时也具备深入学习高等数学的能力,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如采用最新的STEM教学模式。

  [关 键 词] 中本衔接;数学课程;教学方法;STEM

中国数学教育

  一、中职本科分段培养

  2012年,江苏省公布了《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启动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即学生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3年,参加转段考试,考试合格者进入普通本科学校学习4年。7年学习期间,由对口试点的中职校和本科院校,统筹制订对口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教学体系,系统化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人才。2012年试点工作在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宁、苏、锡、常、通)和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国家试点市(苏、锡、常、通)范围内开展。2013年在徐州市进行试点,我校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学校之一,2013年开始与江苏师范大学联合进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试点,2014年和2015年继续与江苏师范大学进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会计专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三个专业的试点,2016年至今继续与江苏师范大学联合进行“会计专业”“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试点。

  中职本科项目实施已有7年时间,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问题的出现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必然,只有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数学教学的现状

  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江苏师范大学“3+4”联合办学已有7年时间,其中有四届学生顺利升入江苏师范大学。通过与江苏师范大学进行的多次座谈及对学生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在公共基础课的学习上存在较大困难,尤以数学最为严重。我校与江苏师范大学联合办学的会计和物流专业均开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门课程,采用的教材编写的普遍前提是学生已经熟练掌握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而我校采用的教材为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该套教材的特点是内容广泛但是深度不够。该套教材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但是不利于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考核方式上采用的是参加江苏省对口单招文化统考,将考试分数作为学生转段的重要参考。教材选用的不合理及考核方式的不科学,势必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出现各种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没有科学、统一的指导思想

  用对口单招的考试成绩来作为转段的依据会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以追求单招考试的高分数为目标,而单招考试主要针对三年制中专学生的升学考试,与“3+4”中职—本科的培养目标有本质的不同,教学指挥棒的严重偏差导致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掌握深入学习高等数学必备的各项基础知识,也没有得到像普通高中生那样多的必要的数学训练,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普遍较差。

  中职阶段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排在第一位的是计算能力,中职教材的编写也是最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而逻辑推理能力不受重视,数学抽象能力则较少提及,对比普通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发现,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能力是最重要的,相反高中数学淡化计算能力。前面已经有过说明,高等数学教材编写的一个普遍前提是学生掌握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受过高中三年的数学训练。

  以对口单招考试成绩作为选拔标准,以中职教材进行教学,以中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培养学生的指导思想,缺乏科学性。

  (二)教学方法陈旧

  中职阶段教师的教学方法多数还是传统的“满堂灌”的模式,因为最终目标是争取在单招考试中取得較为优秀的成绩,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主要注重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即采用讲练模式,其中多为教师的讲解,学生只需依葫芦画瓢,会解固定模式的题目即可,缺少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而在高等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逻辑推理能力,这导致学生不能适应高等数学的学习,挂科率居高不下。

  教师的教学方法缺少创新,不敢采用较为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导致教学质量的低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大学教师有明显不同,一个是注重学生的训练,一个是注重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这也导致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中出现较大的困难。

  (三)数学训练不到位

  中职阶段以我校为例,每周数学课时为6课时,远远少于普通高中的数学课时,课时量不够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更加深入全面地讲解知识点,很多重要的知识只能一带而过,而有些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的知识点如导数等,则因课时关系没有涉及,造成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极大困难,这也给高校的数学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困惑。

  中职阶段的学生除学习语数外等公共基础课外,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专业课知识,导致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数学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部分学生毕业后仍不能进行有效的计算,特别惧怕圆锥曲线类的题目,因为圆锥曲线部分计算量很大。

  推荐阅读:《中国数学教育》(半月刊)创刊于2003年1月,是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正式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和辽宁北方教育报刊出版有限公司共同主办。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yu/19808.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教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