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教育论文》消除初中学生厌学心理问题的措施

消除初中学生厌学心理问题的措施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21-06-01 10:5012

摘要:摘要:初中阶段是义务教育阶段,接受学校的思想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是初中阶段学生的义务。但是我们也发现,初中阶段学生流失特别严重,许多学生不能完成初中的学业,过早的步入了社会。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

  摘要:初中阶段是义务教育阶段,接受学校的思想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是初中阶段学生的义务。但是我们也发现,初中阶段学生流失特别严重,许多学生不能完成初中的学业,过早的步入了社会。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一些学生的厌学心理导致的。

  关键词:消除 初中学生 厌学 心理问题 措施

初中教育论文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还没有成熟,对社会中的一些社会现象没有正确的认识,非常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行为的影响,沾染一些坏习惯,为他们的成长埋下安全隐患。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初中阶段流失的学生基本上是那些存在学习障碍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存在着学习困难并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了严重的厌学症,导致对学校学习产生抵触成为问题学生,最后彻底失去学习希望而提前结束学业步入社会。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一旦产生厌学想法,教师的教育工作就很难发挥作用,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教师要针对学生当中容易出现的厌学思想进行相关的心理疏导,使学生能珍惜国家给提供的义务教育的机会,尽可能多的学习文化知识,接受老师正确的思想教育。

  一、有厌学心理的学生的表现

  厌学是一种心理问题,有厌学心理的学生不但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甚至有许多学生有着抵触的心理,在他们内心认为:反正我也不能考上高中,大学与我无缘了,学与不学都一样,不学还轻松,于是这些厌学的学生,他们就将其旺盛的精力用在了寻衅滋事方面,今天看这个同学不顺眼、明天又会找另一个同学的毛病,在课堂上对老师缺乏应有的尊重,大声说话,扰乱正常的课堂秩序,影响其所在班级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效果,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校风。因为厌学具有极强的传染力,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大多都在16岁以下,缺乏自制力,极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好奇心重,对事情的好恶善恶有时候还不能完全分辨的出来,认识不到学习对学生本人、对社会、对国家的实际意义,容易跟风,所以一旦有同学厌学,那么很快其周围也会有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厌学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信心,认为自己适合读书学习,因此课堂上不但不认真听课,对于作业几乎是从不完成。对于学习厌学的学生可以说是深恶痛绝。

  2 学生形成厌学心理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人在商海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这些人中有一部分并没有高深的文化,这让一些初中学生产生了错误的认知,认为是否能够出人头地和文化知识没有多大的关系,高文凭的、有知识的一些人生活清贫,而这些没多少文化的人反而生活富足。从而导致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还非常弱,对于一些社会现象中隐藏的问题根本发现不了,从而导致学生产生错误的认知,影响其对学习的态度,使学生出现厌学心理。另外一些学生之所以出现厌学心理和其原生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所受的影响一方面来之于学校,一方面来之于其成长的家庭。家长的教育方式、家长的观念以及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都会对学生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一些家庭中,家长对孩子有着过高的期望值,将自己人生的遗憾想通过学生来弥补,对孩子的学习过分的关注,希望孩子能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方面,剥夺了孩子娱乐的时间,使得孩子在家长的高压下满负荷的学习、备战中考。这种状况对于还不能对学习有正确的认识、还不知道规划自己未来的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这种高压下的学习没有乐趣而言,他们认为他们是在为父母学习,而家长的管理也常常造成学生的逆反,那么学生出现厌学心理就不难理解了。

  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还与学校的教学管理有关。目前许多学校对教师考核时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定为硬性指标,并且和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时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从而使得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一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私自提高学生的学习难度,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使得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实行的题海战术更是让学生不厌其烦,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最主要的原因则来之于学生自己,学生的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太差、学习方法不当、智力低下等都可导致在学习中遭遇失败产生厌学心理。

  三、消除学生厌学心理所要采取的措施

  学生的厌学心理不但会对学生本身产生不良影响,这种不良影响也会给班级、学校形成一种危害,因此在初中阶段作为心理健康的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让学生回归学校、回归课堂。

  1、 作为学校要真正转变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的转变使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2、 要进一步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学习采用新课程评价体系。

  3、 教师要积极探索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减轻学生的压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教师应增加感情投入、以情育人。教师一般对不爱学习的学生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但对学生来言,高标准、严要求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有可能造成师生间情绪的对立。因此不妨降低一些要求、增加一些感情投入,给学生以信任、好感,在评价时多一些肯定,使学生体验到教师的关心、爱心,理解教师的一片苦心。

  4、家長不要再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应多与孩子交流、沟通,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对他们进行鼓励,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

  四、结束语

  学生时代可以说是人一生中最幸福的一个时期,但是对于有厌学心理的学生来说,初中阶段的学习不但没有幸福可言,而是一种折磨和惩罚,由于厌学学生可能提前离开学校过早的接触复杂的社会,这对于自制力还有所欠缺,缺乏抵制不良诱惑的初中学生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疏导,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认真完成学业,提高本身素质。

  参考文献

  1 彭丹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 《大观》 2017

  2、鲍诗祥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转化对策《基础教育论坛》2010

  推荐阅读:《初中生写作》由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与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合办,以坤发初中生作品为主,特约名师。作家指导写作,提倡自由写作,把写作变成一件快乐的事。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yu/19811.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教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