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教育论文》新时代大学生国际理解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统一的路径探究

新时代大学生国际理解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统一的路径探究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人口流动速度的加快,多元尊重与国家认同的平衡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教育是全球文化融合的重要载体,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乎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发展,而且与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人口流动速度的加快,多元尊重与国家认同的平衡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教育是全球文化融合的重要载体,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乎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发展,而且与国家稳定性和持续性发展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当前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理解教育时代背景的研究、现状的分析,国外教育做法及启示的借鉴,探究国际理解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统一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国际理解教育;大学生

应用数学和力学

  《应用数学和力学》(月刊)由钱伟长院士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管、重庆交通学院主办的科技学术期刊。

  

  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理解教育的时代背景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互联网迅速发展,中西方文化和观念的交融碰撞产生众多时代产物,青年大学生作为最主要的受众群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理解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是高等院校做好青年学生培养工作的重点。

  (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背景

  1.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定义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教育者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结合大学生的实际特点,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爱国主义思想影响,以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大学生的爱国思想以及养成大学生的爱国行为的教育实践活动[1]。

  2.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历史范疇,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间具有不同的内涵[2]。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由内化于心转化为外化于行的主要载体,其内涵包含多个方面:

  (1)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民族责任感的情感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民族精神的灵魂,情感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基础,只有对祖国有着深厚的感情才能将这一思想称为爱国主义思想,通过对大学生的引导,感受从呱呱坠地起不断地接受国家培养和帮助,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升华,将对祖国的依赖发展为对祖国的热爱,提升民族自尊感、白豪感,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国家利益中心原则[3],形成对祖国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主动保全国家利益。

  (2)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和行动的政治教育

  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是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通过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进而产生科学、理性的爱国主义认知,把爱国主义作为生活中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秉承泯灭思想差异性原则[4],要求群体中个体思想的单一性和纯洁性,在思想和行动上主动爱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3)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的信仰教育

  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充分体现了青年一代肩负着国家的希望与未来。纵观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史,我国经历了繁荣昌盛的鼎盛时期,也经历了落后挨打的低迷时期,而中华民族依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究其根源,爱国主义传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让爱国主义思想成为青年主动接受的价值认同,使之成为一种更为深刻的主观信仰,白觉投身于祖国发展事业才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

  3.全球化背景下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

  (1)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充分利用多种平台和载体开放性开展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高校大学生对于国内外的信息了解已不再局限于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形式,通过网页、朋友圈、微博对实时信息进行了解成为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信息传播的及时性、海量性、多样性、广泛性在拓宽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度和广度的同时也挑战了教育者对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导地位[5]。这就对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大学生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传统的传播方式外,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潜移默化进行深层次的培养,并实施有效监管。

  (2)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应重视教育要素的高层次特点,注重爱国主义理性教育,并及时更新爱国主义教育理念和方向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素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文化层次、受教育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群体,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也更加深刻,爱国主义教育也应随着教育组成要素的变化进行调整。大学生有着较强的社会活动参与意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有很多来自国际的不同声音,处于青春后期的大学生十分容易受到心怀不轨之人的蛊惑,情绪化面对紧张局势,走入误区,做出一些冲动、极端的举动。尤其在面对一些突发性事件时,要及时进行探讨,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空间,对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理性分析问题。因此,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爱国主义认知,培养学生理性思考方式,做出有效的爱国主义举动。

  (3)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全方位开展,培养学生大国国民意识

  中华民族是拥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历史悠久,学生通过已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充分体会到我国文化的源远流长,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民族自信感也不断增强,爱国也已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一种习惯和责任。但国家要发展,民族要进步,就要在借鉴中不断成长,在教育中开展对其他优良民族文化的借鉴和欣赏,培养学生海纳百川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实现在思想和文化等多方面成为大国、强国的目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yu/15185.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教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