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经济管理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13-03-19 14:2712

摘要: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表演艺术类、传统技艺类、仪式习俗类、语言和口头文字类、知识实践类等五类。它具备五个基本特征。一是非物质性,即没有物质载体,它的存在形态与物质文化遗产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表演艺术类、传统技艺类、仪式习俗类、语言和口头文字类、知识实践类等五类。它具备五个基本特征。一是非物质性,即没有物质载体,它的存在形态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形态完全不同,是非物质的、无形的;二是“活态”性,主要依靠传承人的口传心授和言传身教,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三是民众性,产生于民间,也主要在民间流布;四是地域性,是一定自然与文化环境的产物,也只有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中才能传衍,带有深深的民族和地域烙印;五是脆弱性,在全球化、现代化及经济一体化的挤压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一个从来没有过的危险境地。 二.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 (一)旅游开发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近年来,旅游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青睐。旅游者的关注目光不仅倾注在风景、建筑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旅游业中也得到了保护与传承。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散落在广袤大地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集中到各大旅游景点,充实了旅游市场,丰富了旅游文化生活。这些民俗村的创办和工艺品的制作与出售,一般不是有意识的政府行为,而是市场驱动的直接结果。另外,通过旅游开发,加强对旅游目的地的重视和保护,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资金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旅游开发无疑是解决资金问题的最佳途径。 (二)对非物质文化的旅游开发不当破坏非物质文化保护

随着各地旅游产业不断升温,人文景观愈受青睐,非物质文化资源不断被开发,被当地人民群众世代传续和长期保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越来越多的旅游观光活动和人为开发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但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流失和变异。由于缺乏保护意识和措施,加上利益驱动,不少地方出现了雷同和粗制滥造的趋势。这些毫无品味和千篇一律的旅游活动,实在令人感到乏味。所有这些,不仅对旅客产生了文化认识上的误导和扭曲,更对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生态平衡的破坏、原生状态的破坏和正常传承的破坏。

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与问题 (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

一方面,旅游开发模式日益多样化。从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的主题式旅游开发模式、实地村落式开发模式,模拟景观式开发,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gu/686.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经济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