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经济管理论文》外贸企业出口退税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的作用日趋凸显,竞争优势也逐渐显露。我国企业的出口业务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出口退税则是外贸企业的重要经济来源,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在实务中,企业常常在出口退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的作用日趋凸显,竞争优势也逐渐显露。我国企业的出口业务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出口退税则是外贸企业的重要经济来源,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在实务中,企业常常在出口退税业务中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影响资金的有效运行。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出口退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探讨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提高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外贸企业;出口退税业务;主要问题;应对措施

外贸论文发表

  一、出口退税业务的基本内涵及重要作用

  出口退税是指国家为增强出口商品的竞争力,由税务部门将出口商品已征收的国内税部分或全部退还给出口商,从而使出口商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一种政策制度。其目的是避免对跨国流动商品进行重复征收,从而促进该国家和地区的对外出口贸易。对外贸企业的正常运营及可持续发展而言,出口退税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营运资金的最主要来源之一,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出口贸易成本,增加企业盈余积累,有利于企业改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对国民经济而言,在出口退税制度为主的一系列鼓励出口政策的作用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进出口贸易数额名列世界前茅,在GDP中占据极大比例,且在部分行业中占主导地位。

  二、外贸企业在一般情况下涉及出口退税业务的账务处理

  (1)购进货物,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借:库存商品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行税额)

  (2)出口销售货物,并结转相应成本: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3)确认应收的出口退税额:

  借:其他應收款-应收出口退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三、外贸企业申报出口退税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外贸企业在出口退税实务操作中往往因种种原因,面临不能或很可能不能收回采购进货时支付的全额税款的情况,即征税与退税额存在差异。分析其原因,主要可归纳为:

  一是由征退税率不同造成的差异。出口商品的海关编码即HS编码是识别报关出口商品类别及退税率的“身份证”。一旦该HS编码的出口退税率与该商品采购时支付的进项税率不同时,征退税差异即存在。由于该差异产生原因直接,便于识别,实务中应在实现商品出口销售时直接将其计入商品销售成本。

  二是由于单证信息不齐,无法达到申报标准。如通过出口退税申报系统进行数据自检,发现申报退税的出口报关单或进货发票无电子信息。造成该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企业未在“中国电子口岸出口退税子系统”中进行出口货物报关单确认操作或未进行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操作,或该确认及认证操作的时间点距退税申报的时间较短,相应信息还未传输到税务总局。

  三是 货物采购发票记载的商品名称或数量与出口报关单上申报的出口商品名称或数量不一致。此情况下的不一致,极有可能造成企业无法收回退税款,进而增大销售商品的成本,冲击企业利润的形成。

  四是其他税务机关(暂)不予退税的情形。主要是指出口退税发函调查回函结果非正常及外贸企业出口业务自查存在疑点的情况。出口企业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在审核企业申报的退税数据中,发现需要进一步核查企业申报出口退税的相关业务是否真实并符合给予退税的条件时,会通过发函调查(简称函调)的方式对该业务进行核实,并要求企业填报出口业务自查表。如针对企业在其经营地以外的异地,对货物进行报关出口;申报出口的货物涉及关注商品、敏感地区;供货企业属关注企业等税务机关认为必要的情形。函调过程为:发函税务机关通过函调系统将企业申报退税的相关业务信息,如商品名称、数量、金额等,发送至其上游供应商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由供应商的主管税务机关对该供货方的生产经营情况、涉及业务的供货明细、货物运输情况、收款信息等进行核查,并将核实的资金流、物流、发票流信息反馈给发函税务机关,发函税务机关将回函信息与出口企业自查中提供的采购明细信息进行比对,并核查企业自查中提交的关于货物出口的报关、提货、收汇等单证。出口货物税收函调,是为正确贯彻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加强出口退税管理,防范和打击骗取出口退税违法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退税审核实践中。

  四、出口退税问题对企业财务核算及经营管理的影响

  针对征退税率不同的情形,企业应根据采购货物取得发票时支付的进项税与据退税率计算的可退税额之间的差额,计入相应商品的销售成本。由此可见,外贸企业在进行是否外销的决策及报价时,除考虑货物的采购成本外,还应密切关注出口商品的海关申报编码及与之对应的出口退税率,衡量该出口业务在考虑了征退税差的前提下是否能实现边际贡献。

  针对出口退税在审核过程中遇到的非正常回函或供应商回函信息与出口退税申报企业向税务机关提交的信息不符的情形,企业很可能面临无法收回相应退税款的结果。外贸企业出口业务虽真实发生并如实收汇,但如果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的自供应商采购的国内物流信息,如发货人、始运地、送达地、运输方式、运输工具信息、运输票据、运费支付方式、签收人等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与上游供应商回函不一致,该不一致对应的业务很可能不能收回相应的出口退税款。这不但造成营业利润的损失,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五、外贸企业应对出口退税问题的相关措施

  (一)加强对税务政策的关注

  出口退税作为我国一项主要的宏观调控方式,通常被充分的应用,以实现对进出口外贸的控制。其最直观的体现为对出口货物退税率的调整和控制。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及财务工作人员时刻关注税务政策。通常情况下,征退税率一致的货物,为国家鼓励出口的项目;而征退税率差异越大,表明国家对该类货物出口的把控力度越大,尤其是出口退税率较低甚至为零的货物。我国通过调低或取消其退税比例,抑制资源类产品出口,调整外贸战略,冀以实现进出并重。例如近期,我国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了2021年第16号,关于取消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的公告。该政策旨在配合碳中和下的限产、减少资源外流,缓解国内钢材供应的紧缺,引导钢铁行业降低能源的消耗总量。此次取消出口退税的钢铁产品代码共计146个,占调整之前享受出口退税待遇的钢铁类产品的88%。这将对生产粗钢、半成品钢的小企业产生一定的冲击,因为低附加值钢材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因此,低端制造业必须提高生产效率,逐渐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创新与技术投入,追求高质量发展。可见,面对出口退税政策频繁变动的情况,外贸企业的管理层、财务及退税工作人员应结合自身企业的情况,加强对出口退税政策的关注,通力合作,注重对国际贸易动向的研究与分析,为自身生产经营的调整铺路、蓄能,以使公司的产品满足国际贸易及国内市场的需求。

  推荐阅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贸易论文投稿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gu/21157.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经济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