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政治法律论文》论当代中国异地商会的发展及问题的化解

论当代中国异地商会的发展及问题的化解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21-03-25 11:2912

摘要:摘要:当代中国异地商会已形成较完备的庞大组织体系和纵横交错的网络,说明异地商会对民营企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也表明企业发展对信息、信任、合作等软资源的渴求,这是异地商会组织化发展的内在根源。在发展过程中,异地商会也遭遇了法律地位不明、管理体

  摘要:当代中国异地商会已形成较完备的庞大组织体系和纵横交错的网络,说明异地商会对民营企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也表明企业发展对信息、信任、合作等软资源的渴求,这是异地商会组织化发展的内在根源。在发展过程中,异地商会也遭遇了法律地位不明、管理体制机制不顺、自身治理结构不完善、筹资能力弱等問题,亟需完善立法,理顺管理体制机制,构建并落实财税支持体系,加强自身建设。

  关键词:异地商会;组织发展;组织网络;新型政党制度;国家治理体系

行政管理论文

  中国的异地商会大规模兴起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般认为1995年昆明温州商会是我国大陆地区的第一家异地商会。昆明温州商会成立后,陆陆续续有一些异地商会成立,不过一直到2004年左右,并未蔚然成风。这个时期的异地商会以温州异地商会最引人注目。1995-2004年,可视为我国异地商会兴起的第一个阶段。总体而言,这一阶段,中国大陆地区的异地商会呈加速发展态势,但并未大规模发展。2005年之后,各地的异地商会快速发展,如雨后春笋一般,至2016年已超过10000家。这一时期,不仅数量快速增加,而且商会的平均规模(会员数量)也迅速扩大。同一家异地商会在成立之初会员数量可能只是上百家,但是几年后很多异地商会的会员数量已有上千家。

  一、异地商会已形成庞大的组织网络与组织体系

  (一)异地商会的组织网络

  经过20余年的发展,异地商会从最开始以温州商会为主,到其他各地仿效;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到中西部省市;从省会城市到一般的地级市,甚至县城;从最初大多以省域为范围组织异地商会,到逐渐分化出以地级市、县域命名的异地商会,逐渐形成了异地商会的组织网络,并且该网络不断扩大,不断织密织厚,相互间的沟通联络、互相合作都在增加,甚至出现机制化的联系与合作。异地商会的组织网络纵横交错,遍布国内外。

  同一省籍的商会网络以湖南商会为例来说,2013年,湖南省的异地商会发展到201家,除西藏外,30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全部成立省级湖南商会。[1]这是2013年湖南异地商会的网络概况:基本覆盖全国省会城市,并已覆盖170个地级市。到2015年,湖南异地商会实现了省内14个市州、省外150个城市、境外18个国家和地区的网络覆盖。[2]

  不仅省级的异地商会如此,地市级甚至县级的异地商会也逐渐形成网络。比如,温州异地商会2013年已经达到245个,表明温州商会网络不仅覆盖了省会城市,还覆盖了200多个地级市。又如,至2014年,福州市及所辖部分县(市)的异地商会已登陆全国50多个主要城市,全国的榕籍异地商会已达126家,而泉州市在外成立的异地商会超过200家,其中冠名泉州的异地商会就有60家。[3]

  异地商会的网络联系并不限于同乡之间,很快就扩大到非同乡的其他商会。这表明,异地商会网络具有开放性,并不是将网络联系局限在同乡圈子范围内。比如,2008年,在云南,包括云南省湖南商会在内的14家省级异地商会建立友好交流机制,共谋合作发展,[4]在北京,包括北京福建商会在内的20家省级商会结成商业联盟,初步实现了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5]2011年7月,北京陕西商会联合北京山东商会、北京广西商会、北京湖北商会、北京云南商会等几家省级异地商会举办第一届北京异地商会会长联席会议。[6]

  随着中国大陆异地商会组织的增加,其网络不仅覆盖国内,而且延伸到海外,与此前的海外华商网络连接起来。海外华商网络一般以中华商会的形式存在,如澳大利亚中国总商会、新西兰中国商会、俄罗斯中国总商会。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大陆居民出国经商创业的人数增加,有些地方又出现了以中国某地命名的异地商会,如巴西浙江商会、日本温州总商会、加拿大温哥华湖南商会。2013年,湖南人在美国、加拿大、老挝、越南、泰国、阿联酋、南非等10多个国家成立湖南商会。[1]到2014年,泉州人在境外成立的异地商会也达到10家。[3]异地商会也有以会馆的形式存在的,比如法国福建会馆,当然会馆的同乡会性质更浓一些。

  异地商会网络运行有几种制度化的机制。一是建立总商会,将所在区域的异地商会联系起来,形成网络。2016年10月,浙商总会成立,全国各省区市的浙江商会都派代表参加成立大会,[7]各地的浙江商会有了更正式的联系网络。湖南省的福建商会也成立了福建总商会,该省的福建各地商会也有了更加正式的制度化联系。二是由政府牵头建立的商会间协作机制。2008年,湖南省经协办(湖南省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和湖南异地商会联席会议办公室制定了《湖南异地商会协作区运行办法(试行)》,依托湖南省经协办驻外办事处及各湖南异地商会平台,根据全国湖南异地商会地域分布情况,共设立西南、华北、华东、东北、华中、华南、西北和在湘异地商会等8大协作区。协作区实质是依托异地商会的组织网络,在加强信息交流、增进商会互动、共享社会资源、实现协同发展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8]这种制度化、机制化协作网络是政府促成的结果,但其基础还是共同利益。三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或交流机制。

  比如,2008年,在云南,包括云南省湖南商会在内的14家省级异地商会建立友好交流机制,共谋合作发展,[4]在北京,包括北京福建商会在内的20家省级商会结成商业联盟。[5]2011年7月,北京陕西商会、北京山东商会、北京湖北商会、北京云南商会、北京广西商会等几家异地商会共同发起举办了第一届北京异地商会会长联席会议。[6]四是成立异地商会联合会。比如,2013年8月,广东正式成立全国第一家省级的异地商会联合会。2013年9月,湖南也成立了异地商会联合会。各联合会以异地商会为主要的会员来源,会员均达到上百家商会。这种联合会是更稳固的网络,其网络规模相当庞大。

  推荐阅读:《台湾研究集刊》(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是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的台湾问题研究刊物。贯彻党的对台方针和政策,发表研究台湾问题的学术成果,加强海内外学术交流,促进海峡两岸相互了解,为祖国统一事业服务。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zfa/19011.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政治法律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