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政治法律论文》整体性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论析

整体性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论析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21-11-25 09:5212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课程,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和重大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以扎实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课程,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和重大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以扎实的教学效果筑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基础。面对新时代打好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攻坚战的新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尤其是存在着课程目标层次不清、教学内容层级不明、教学方法选用不精、教学评价实施不力的问题,迫切要求以整体性的视野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从整体性上把握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有助于建构和完善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由知识体系向师生信仰体系和行动体系的转换,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育人成效。

  一、明晰课程目标的整体性要求

  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鲜明的整体性特征,这首先体现为课程目标对于课程教学提出的总体性要求。无论是大学全学段的整体课程目标,还是本硕博各学段的具体课程目标,都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整体性的目标要求。但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课程目标意识不够强,本硕博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层次不清。如果不能围绕课程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和展开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就会偏离方向甚至脱离主题,产生泛娱乐化、形式化和庸俗化等问题。如果不能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整体规划和科学设置课程目标,必然出现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甚至学段倒置问题。以整体性的视野推进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首先要是明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课程目标要求。

  1.整体规划大学全学段的课程目标

  教学任务是通过课程实施的,课程目标在整体上规定了教学活动致力于实现的目的和达到的效果。中办、国办2019年下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整体规划了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课程目标:“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指出了不同学段学生培养的具体课程目标。与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分别重在启蒙道德情感、打牢思想基础、提升政治素养不同,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强调“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如果说,中小学阶段的课程目标重在为学生成人成才奠基的话,大学阶段则是学生成人成才开花结果的阶段,是要在使命担当上体现出行动力的阶段,是把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真正转化为“报国行”的阶段。反映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上,这样的课程目标显然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要实现教学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还要突出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实践性,实现信仰体系向行动体系的转化,使学生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增强“四个自信”的基础上,具备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行动自觉。

  2.科学设置本硕博各学段的课程目标

  高校在本科、硕士和博士长时段开设思政课,需要根据大学阶段的课程目标和不同学段的特点,按照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的原则,整体规划本硕博不同学段的课程和教学目标,在注重统一性的同时突出差异性、层次性,避免出现知识点简单重复甚至学段倒置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衔接和有机融合。其一,本科阶段的思政课,重点是引导和培育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通过对四门思政课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看待社会和生活,积极参与各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二,硕士阶段的思政课,重点是促进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定型,通过更深入的思政课学习,使学生具备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定崇高理想信念,自觉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其三,博士阶段的思政课,重点是促进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成熟,通过更为专深的思政课学习,使学生具备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准。从思想深处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积极主动引领、践行和培育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如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成果,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方法去分析和解决个人、国家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奋斗。如此,能实现本硕博思政课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步步高、节节升”,保证高校思政课教学在不同学段的适宜层级和合理梯度,有效促进本硕博思政课课程教学的一体化。

  二、实现教学内容的整体性设置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是一个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完整的思政课教学中得以呈现,学生在系统化的思政课教学中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意见》指出,要统筹推进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两个系统”不仅指明了思政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更强调了思政课教学内容设置的整体性要求。

  1.本硕博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层级性

  实现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教学,除了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层次化,还需要实现教学内容的一体化。《意见》指出,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研究生阶段重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本专科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指明了科学设置本硕博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总体思路。“各学段教学内容在设置上,要贯彻整体构建、有序衔接、依次递进的思路。在统筹规划的思政课程整体框架中,定位不同学段教学的内容。”其一,本科阶段的思政课教学应突出理论性,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学术探究能力。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即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立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是无产阶级的理论学说,致力于实现人民大众的解放。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历史观等基本观点,积极树立从实际出发、矛盾运动、集体主义、唯物史观等思想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等具体思想和工作方法。其二,硕士阶段应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学科基本理论。通过研读经典著作,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具备进行本学科学术研究的思想底蕴和理论功底,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学科基本理论,掌握学科话语体系、学术体系的基本概念、命题、范畴、术语,学会使用研究工具和分析方法,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本学科问题的意识,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和学术思维,初步具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其三,博士阶段应凸显学术性,重点学习学科理论前沿问题,关注学科发展的新进展和创新点,利用专题形式探讨当代社会思潮、思想理论热点,研讨重大现实理论难题,在问题意识上强化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具有与时俱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创新性理论成果的能力,具备独立开展本学科学术研究和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的能力。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zfa/21872.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政治法律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