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政治法律论文》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及实践路径

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及实践路径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19-11-19 10:1212

摘要:摘 要: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廉洁自律的道德规范、修身齐家的价值观念、艰苦奋斗的精神面貌、正心诚意的人格品质。马克思主义家庭观是其形成的理论基础,中华民族优秀家风文化是其形成的文化渊源,老一辈革命家红色家风文化是其形成的历史借鉴

  摘 要: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廉洁自律的道德规范、修身齐家的价值观念、艰苦奋斗的精神面貌、正心诚意的人格品质。马克思主义家庭观是其形成的理论基础,中华民族优秀家风文化是其形成的文化渊源,老一辈革命家红色家风文化是其形成的历史借鉴,习近平个人家庭的影响是其形成的现实依据。要确立家风准则,继承优良传统,修身正己并严于家教,落实相应的保障机制,自觉落实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培育良好家风氛围,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促进社会和谐。

  关键词: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主要内容;渊源;实践路径

党政期刊投稿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是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思想理论月刊。

  顾名思义,家风就是指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族、家庭在我国社会构成中有着重要意义,家庭的风气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人格素质有着重要影响。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家风建设,并提出相应的论述,形成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

  一、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廉洁自律的道德规范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养成廉洁自律的优良家风,并注重通过家风熏陶和教化来培育廉洁自律的道德准则。习近平同志指出:“党员干部要将廉洁齐家、廉洁修身,在约束自己、管制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子女、亲属、后辈”。党员干部作为先进集体,加强党员干部家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家庭作风就是社会作风最直观的反映,这也是构建良好政治风气的基础保障[1]。党员干部一定要认识到家风建设的重要性,要将自己的家庭打造为良好社会风气的先行表率,并将自己的家庭构筑成反腐倡廉的坚固堡垒。

  (二)修身齐家的价值观念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同志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习近平同志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习近平同志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近年来,家风败坏往往是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重要因素,许多党员干部不仅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违法敛财,子女利用父母权势经商,赚取不义之财。” “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古人云:“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 “莫用三爷,废职亡家”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习近平同志认为,党员干部要对优秀的传统家风文化思想有深刻理解,党员干部不仅要让自己严以修身、严于律己,同时也要注重家庭和家风建设。正所谓“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家风作为社会风气建设的基础,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环境。要积极通过建设家风来促进个人发展、社会发展。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修身齊家的重要作用,倡导党员干部形成修身齐家的价值观念,切实加强自身修养,培育优良家风[2]。

  (三)艰苦奋斗的精神面貌

  在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中,也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元素。习近平同志强调:“艰苦奋斗是中国人民应有的精神面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需要全体中华儿女艰苦奋斗。艰苦奋斗精神不仅能提高人民的精神素质,同时还能提高人民身体素质[3]。而家风建设正是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途径。人的精神、品质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在成长中一点一滴不断累积。如果中国人民都具备艰苦奋斗精神,不仅能够磨炼意志,砥砺品格,还能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能量,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要以家风为载体,持续发扬并传承艰苦奋斗精神。

  (四)正心诚意的人格品质

  习近平同志特别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为家风建设增添新内容。除修身齐家的价值理念外,习近平同志还特别强调正心诚意的人格品质,指出正心诚意的家风教育内容,力求通过优良家风的感染和熏陶,提高整个社会的诚信意识和道德水平,做到心正、意诚。这对于提升国民素质,培养健全人格,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具有重要作用。

  二、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的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家庭观是其形成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家庭关系是社会关系一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家庭关系应该成为广阔社会关系的一部分。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整个社会的重要组成单位。家庭关系也是社会关系的一种,且不可避免地对个人带来深远影响。家风家规对个人成长、社会风气的形成至关重要。总之,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为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的形成提供理论基础,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它以宏大的社会视野看待家风建设。同时也为加强家风建设,培育优良家风提供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

  (二)中华民族优秀家风文化是其形成的文化渊源

  在中国几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家风建设文化极大促进了中华文化的繁荣与昌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家风建设,有着深厚的家风文化思想和家风建设经验。例如,孟母三迁的故事,“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家训,“家勤则兴,人勤则健”的训言等,都是中华民族优秀家风文化的代表。目前,我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也进入到了繁荣的黄金发展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优秀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显得极为重要[4]。而家风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应该被传承、被发扬光大。社会主义文明的核心、社会文明的基础,不在“社会”中,也不在国家领导人手中,而是在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加强家风建设,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是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键。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注重从中华民族优秀家风文化中吸收养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中国特色。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zfa/14878.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政治法律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