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农业论文》文旅融合视域下砀山梨都的生态文化建构

文旅融合视域下砀山梨都的生态文化建构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 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国家近年来做出的重要决策,它对生态文化的建构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安徽砀山凭借其上千年的梨树种植历史,形成了以梨为主体的特色文化,对砀山的生态文化建构起着重要作用。在与文化旅游结合的背景下,分析砀山的生态文化构成元素,发

  摘 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国家近年来做出的重要决策,它对生态文化的建构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安徽砀山凭借其上千年的梨树种植历史,形成了以梨为主体的特色文化,对砀山的生态文化建构起着重要作用。在与文化旅游结合的背景下,分析砀山的生态文化构成元素,发掘当地深厚的文化潜力。同时,遵循生态文化共生共荣、和谐发展的原则,不断提高当地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实现当地人在行为上的自我约束和对当地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从生态环境构建、特色文化园区打造、现代文化传播推广等方面,思考砀山生态文化建构的途径,为砀山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砀山梨都;文旅融合;生态文化;建构原则;建构途径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1],文化与旅游融合不仅可以提高当地经济效益,还可以弘扬传统文化,了解地方风土人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物质要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寻求文化带来的精神享受成为当前旅游业发展的新时尚,文旅融合也因此发展成为当下的热门词汇,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安徽砀山作为全国水果十强县之一,是全国果蔬加工第一大县,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中国酥梨第一县[2]。当地的砀山酥梨更是我国果品中的名产,它不仅以酥梨得名,而且已经发展为一种地方文化,当地每年都会迎来一场远近闻名的梨文化宴会——“砀山梨花节”。近年来,素有“世界梨都”之称的砀山县,依靠其独特的地域优势和浓郁的文化特色,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原则上,对砀山梨都生态文化建构进行初步探索。

  一、砀山梨都生态文化的构成要素

  生态文化的研究角度有很多种,其中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探讨生态文化备受国家及各地政府的关注。它的研究对象是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和由此形成的所有文化现象,研究范围包括人类在与自然交流、适应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自然生态价值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活动和成就。狭义的生态文化,是指人与自然在和谐发展、共存与共同繁荣中的生态意识、价值取向和社会适应,它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载体等[3]。安徽砀山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孕育着多种多样的文化。这些文化和当地独特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等共同充当着构成当地生态文化整体的重要角色。提到砀山,人们第一反应就是脆甜多汁的砀山大酥梨,砀山梨的名声早已享誉中外,受到全国各地人们的喜爱。当地举办的各种国际活动和以梨为主体的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及与梨相关的文化产业,也是砀山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砀山酥梨

  砀山县作为安徽省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名县,黄河在此处流经687年,孕育了华夏文明,但也带来了一次次灾难。宋绍熙五年(1194),黄河决口,再次大改道,这次改道从淮河向南流入东海,宿州砀山和萧县就成了黄泛区,黄河在这片土地上泛滥多年,洪水过后,植物多被淹死,意想不到的是梨树不仅安然无恙,且果实口感细腻[4]。据史料记载,砀山栽种梨树已有上千年历史,而且在明朝万历年间、清乾隆时期均被列为贡品。黄河最后一次改道北徙,在砀山境内中北部留下了一条东西长46.6公里的废河道,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黄河故道。黄河故道不仅是国家级的生态示范区,还是砀山酥梨省级自然保护区。故道两旁植被茂密,由于黄河水的冲刷,两旁的地域以沙质和沙壤质土壤为主。特殊的土质,为砀山大酥梨提供了适合的生存环境。今天的砀山酥梨已经发展为有独特品质、独有规模的世界第一酥梨品种。它的果皮淡黄,果肉晶莹剔透、清凉酥脆、甘甜如蜜、皮薄多汁、落地无渣,而且其药用和营养价值极高,这是别处的梨所没有的。砀山凭借着独特的气候、水土等环境因素,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在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一步步地发展梨文化,形成以黄河故道为中心的砀山梨文化生态区。当地人在合理利用自然的同时,实现了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和谐共进的良好局面。

  (二)国际赛事

  黄河故道两旁不仅适合种植梨树,在经历百年的河水冲击后,形成的松软沙质土壤,还有利于马匹奔跑时对马蹄的保护,适合马匹在比赛中的正常发挥。因此砀山县又依据黄河故道这得天独厚的地域环境优势,在故道外围建立了国际赛马场。此赛道被誉为“中国十大黄金赛道”,每年的国际马术耐力赛就在这里举办。在每年赛事来临之际,来自世界各地的赛马选手聚集在这里,吸引了国内外的很多游客。不仅如此,这里还有惊艳的马术表演,引发观众连连惊叹。此赛道的建成,又是当地与其独特环境因素结合的典型事例。在不影响黄河故道周边环境的基础上,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砀山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建构生态文化的一个亮点。

  (三)以梨为主体的民俗文化活动

  生态文化不仅涉及生态,人类在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也是其重要内容,所以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砀山生态文化建构的重点,更是不容忽视的。砀山梨花节属于当地民俗文化中的典型。在黄河故道两边,是砀山百万亩的梨树果园,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片果园。每年三月至四月份,砀山都会如期举办各类梨花节,游客纷纷慕名前来打卡游玩,和梨花一起合影。在这偌大的果园中,百年老树龄的梨树就有6万余株,最著名的要属“梨树王”,它的枝条遮盖地面将近四百平方米,在2017年被评为“最美树王”,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拍照,并在树枝上挂上红丝带,许下美好的心愿。梨花节期间,除了有以梨树为主题的各种赏花观树活动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比赛,其中“梨王争霸赛”是最吸引当地梨农和游客前来驻足观看的比赛项目之一,充分展现了砀山人民高超的果树种植管理技能。此外,还有各种斗羊、民俗表演、民俗画展、灯光秀、兵乓球比赛、马拉松比赛等,让观众领略到当地特色文化的艺术魅力,增添了当地生态文化建构的多样性。

  推荐阅读:生态养殖助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探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nye/23047.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农业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