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农业论文》生态养殖助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探讨

生态养殖助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探讨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要:新时期下,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持续扩大,显著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但受传统畜牧养殖模式的影响,在极大程度上破坏到生态环境,如没有综合利用畜禽粪便等,对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面对这种情况,要积极转变畜牧养殖理念,探索构建生态养殖模式,以便推动畜

  摘要:新时期下,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持续扩大,显著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但受传统畜牧养殖模式的影响,在极大程度上破坏到生态环境,如没有综合利用畜禽粪便等,对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面对这种情况,要积极转变畜牧养殖理念,探索构建生态养殖模式,以便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畜牧业;生态养殖;可持续发展

  畜牧业是北票市的主导产业之一,畜牧养殖规模处于持续增大的态势。近些年来,为应对畜牧养殖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北票市深入推广生态养殖技术与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畜牧业提质增效转型步伐,逐步将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建立起来,畜产品供给和生态环境安全得到保障。在未来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大生态养殖技术推广力度,促进畜牧业的生态绿色发展。

  1 发展畜牧生态养殖的重要性

  过去在畜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畜禽混养、分散饲养等是主要养殖模式,不但会在很大程度上危害到自然环境,也难以充分发挥畜禽的生产潜力。进入新时期后,畜牧养殖集约化水平显著提高,此种模式将工业生产的模式系统套用过来,大幅度提高了畜牧养殖生产效益与生产潜力。但在此种模式下,畜禽动物的生长环境、活动空间会遭到严重限制,且养殖环境中会产生大量菌群,不仅影响到畜禽动物的机体健康,还会威胁到畜禽安全及畜产品质量,进而危害到人类自身健康。面对这种情况,需大力改革畜牧业发展模式,逐步将产出高效、产品安全、环境友好的新型畜牧养殖模式建设起来,促使人民群众多元化的畜禽产品消费需求得到满足[1]。其中,生态养殖模式具有循环稳定、结构完整等优势,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要求所符合。此种模式有机结合了种植业与养殖业,可高效配置种植、养殖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可充分激发畜禽自身潜力,促使畜禽动物的生产性能及畜产品品质得到提升。因此,要充分明确畜牧生态养殖的发展意义,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引导畜牧养殖主体转变生产观念与模式,推动地区畜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2 生态养殖助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1 推广应用畜禽粪污处理技术

  和工业污染相比,畜禽养殖污染的最大不同在于可回收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其中,污水防治、粪便处理是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主要技术类型。污水防治指的是利用生物、化学等工艺去除掉主要水体污染指标,粪便处理的技术模式众多,如通过堆肥处理畜禽粪便,于农田生产中应用等。在畜牧养殖过程中,要结合养殖规模、种类等实际情况将适宜的粪污处理方式引入进来。通常情况下,大型规模养殖场的处理设施较为完善,可将粪污全收集处理方式应用过来,构建畜禽收集、处理、发酵、利用等技术规程,促使粪污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得到实现。若规模养殖场具有配套农田,可将这一优势发挥出来,积极应用种养结合生态养殖模式,在农田内种植具有较大氮磷需求的作物类型,促使养殖污染物得到有效吸收和利用[2]。在选择应用畜禽粪污处理方式时,要充分考虑畜禽动物种类。以规模化养牛场为例,可依托粪便垫料、粪污还田等技术处理养殖废弃物。针对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则可将高架发酵床模式应用过来,借助于垫料、微生物菌等发酵分解猪群粪便。此外,在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的基础上,也可探索应用能源化利用技术,通过工业化处理畜禽粪便,于燃料、发电等工业领域进行应用。总之,在发展畜牧生态养殖时,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养殖规模及动物种类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技术模式,最大程度上减少废弃物排放量,提高废弃物循环利用率。

  2.2 加强养殖生态文明建设

  为推动畜牧业的生态持续发展,需深入推进养殖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第一,推进低碳养殖。要在养殖业产品成本核算体系中逐步加入环境污染方面的内容,引导资金、技术等重要生产要素向环境污染成本较小的生态养殖上转移,加快养殖业清洁生产、生态养殖标准及评价指标的制定。若畜禽养殖过程及畜产品质量与相关环保标准所符合,可给予环境标志,提升畜牧养殖主体的经济效益,引导畜牧养殖主体积极转变生产观念,于养殖全过程中贯彻绿色、生态、文明的要求。要科学建设与保护草原,对禁牧区的放牧情况进行严格监管,逐步恢复草原活力。第二,加大宣传力度。现阶段,很多基层普通养殖户不能够充分了解生态养殖方面的政策要求,缺乏足够的环境保护意识,依然将传统粗放型养殖模式沿用过来,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畜牧养殖效益得不到提高。面对这种情况,工作人员需深入到基层一线开展宣传工作,引导畜牧养殖主体充分认识到生态养殖效益及必要性,主动变革畜牧养殖模式,引进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一系列先进技術,促使畜牧业废弃物排放量得到持续减少。为保证生态养殖宣传成效,在常规面对面宣传的基础上,要将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平台综合利用起来,以图文并茂、生动易懂的方式详细讲解生态养殖方面的法律政策、技术知识等,逐步提升畜牧养殖主体的思想认知及管理水平[3]。第三,重点发展种养结合。种养结合是实现畜牧生态养殖的关键举措,因此,在畜牧养殖规模化、节约化发展过程中,需统筹规划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将种养结合的产业结构建立起来。要增加资金资源投入,将大型粪污处理中心设置于养殖密集区域,统一处理周边养殖场产生的废弃物。鼓励养殖主体将储粪池等粪污处理设施建设于田间地头,直接还田利用生产的有机肥。部分规模养殖场缺乏配套农田,要积极联合周边的种植业主体,利用畜禽粪便制作有机肥后,就近运输至农田当中,这样不但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控制,养殖场的收益水平也可得到提高。

  2.3 加大生态养殖资金保障力度

  养殖户缺乏充足资金是制约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生态养殖过程中,养殖户需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前期设施建设、后期维护等环节,这样养殖户的经济压力将会明显增大。而很多基层养殖户并不具备充足的资金,导致其应用生态养殖技术的热情降低。面对这种情况,政府部门需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促使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在具体实践中,可制定完善资金扶持政策,直接补助那些购置资源化处理设备、引进生态养殖工艺的养殖户,有效带动周边其他养殖户。也可从其他方面向生态养殖主体提供优惠,如对其贷款条件进行放宽、适当降低贷款利率等,激发养殖户开展生态养殖的积极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养殖模式不仅难以发挥畜禽动物的生产潜力,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不符合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面对这种情况,要引导各类畜牧养殖主体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探索构建适宜的生态养殖模式,于养殖全过程中贯彻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生产高效等要求,这样既可以提高畜牧养殖效益,又能够遏制畜牧养殖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勇.生态养殖助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探讨[J].畜禽业,2021(11):59-60.

  [2]齐敬军.生态养殖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1(9):196-197.

  [3]韩霞.畜牧业生产污染类型与可持续发展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7):186-187.

  推荐阅读:生态农业发展下的农业环保技术探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nye/22935.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农业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