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茶产业集群的识别与分析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要:以福建省茶产业为研究对象,选取20102019年福建省各市茶产业相关数据,运用区位商及空间基尼系数测算方法,对福建省泉州、南平、寧德地区的茶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和以南平为中心的闽北地区出现了茶产业集群现象,但总体集聚程
摘要:以福建省茶产业为研究对象,选取2010—2019年福建省各市茶产业相关数据,运用区位商及空间基尼系数测算方法,对福建省泉州、南平、寧德地区的茶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和以南平为中心的闽北地区出现了茶产业集群现象,但总体集聚程度不高,集群主要集中在泉州市安溪县和南平市武夷山地区,而宁德地区尚未形成茶产业集群,但已具备了产生集群的基本条件。研究建议纵向整合资源,延伸茶产业链,打造茶产业集群品牌效应,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推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茶产业集群;区位商;空间基尼系数
产业集群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不仅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而且是国际经济竞争的战略性力量。深化对产业集群的认识,把握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助于不断提升我国产业集群竞争力。
前期的研究分析发现,小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导致了经营成本过高,产品品质难以保证等问题;茶叶企业存在着分散杂乱、市场管理无序、标准缺失,甚至茶企内部恶意竞争等现象,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茶产业的发展。为了实现福建茶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福建省茶产业的分布及现状进行分析迫在眉睫,发展茶产业集群也成为现代化背景下的必然趋势。
福建省茶业资源丰富,茶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重要的产茶省份。2019年,全省共有茶园面积21.98万hm2,比2010年增长了84.3%;年产茶为43.99万t,比2010年增长了58.7%。其中茶园面积和产量前3位分别为宁德(6.19万hm2、10.43万t)、泉州(5.27万hm2、8.71万t)、南平(3.98万hm2、7.55万t)(表1)。结合自然资源条件及社会资源条件,把宁德、泉州和南平分别作为闽东茶、闽南茶及闽北茶的代表区域。本文也选择这3个代表区域作为研究对象。
1 茶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理论是美国管理学大师迈克尔·波特提出来的,他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是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1]。对于茶产业集群,目前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本文参考申素熙等[2]对茶产业集群的定义,认为“茶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上相互临近、经济上相互往来,茶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企业及支撑机构相互联系在一起,并形成的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柔性集聚组织。
目前,国内外文献中对茶业集群的研究,主要以集群的竞争力分析、效率评价、形成机制为主[3-5],对其进行识别与分析的研究较少。关于识别产业集群的方法,根据研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定性分析法和定量研究法[6],主要包括波特钻石模型分析、区位商、空间基尼系数、产业集中度法、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等方法(表2)。由于受到数据可获得的严重约束,本文主要采用区位商与空间基尼系数法对福建省茶产业进行测度,以评估其集聚的演变。
2 茶产业集聚程度测算方法
2.1 区位商
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LQ),又稱专门化率,计算结果直观。它由哈盖特(P.Haggett)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在产业结构研究中,运用区位商指标可以衡量某一产业在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LQij是i地区j行业的区位商;Eij是第i个地区j行业的产值,在这里用茶叶产值进行计算。以泉州为例,即Eij代表泉州茶叶产值,∑jEij则代表泉州农业产值,∑jEij代表福建茶叶产值,∑i∑jEij则代表福建农业产值。
当LQij >1,则表明i(泉州)地区茶产业集中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规模优势,对本区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当LQij <1,则表明泉州地区茶产业的集中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具有规模优势;当LQij =1,则表明泉州地区茶产业的集中度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
2.2 空间基尼系数
洛伦兹(Lorenz)在研究居民收入分配时创造了洛伦兹曲线,用于解释社会分配平均程度。克伯等利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构造了衡量行业在地域空间的分布均衡程度。1991年,克鲁格曼(Krugman)将这种测算方法称为空间基尼系数,并应用于测算美国制造业行业的集聚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G为茶产业空间基尼系数;Si为i地区茶产业产值占全国该产业的比重;Xi为i地区农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的比重;空间基尼系数数值介于0~1之间,G的值越大,表明该产业在这一地区的分布越集中,产业集聚程度越高。
同理,宁德市与南平市的区位商及空间基尼系数计算方法同上。
3 结果与分析
从《福建省统计年鉴》《泉州统计年鉴》《南平统计年鉴》《宁德统计年鉴》得到2010—2019年福建省及泉州、南平、宁德的茶产业产值和农业产值(表3)计算这4个代表区域的区位商(表4)。
3.1 茶产业区位商测算结果及分析
3.1.1 泉州地区
纵观泉州区位商结果都大于1,说明茶产业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集聚态势[7],2014年茶产业集聚度最低,为2.254(小数点后保留3位),集聚度最高值出现在2019年,达3.340。从整体分析,2010—2014年区位商数值呈持续下滑趋势,虽然政府在产业政策上大力鼓励茶叶种植和发展茶园面积,但是由于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易中心,茶企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商品同质化严重,相互打压价格,盲目追求“高大上”品牌等问题使得集聚度稍有下降。在2014—2019年茶产业的区位商数值从2.254上升到3.340,是因为安溪铁观音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品牌价值超过56亿元,品牌传播力名列“全国重点产茶县”首位[8],茶饮料、茶酒、茶药等下游产业和茶叶种植、茶叶加工机械等上游产业也集聚于此,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产业链纵向协作,使得集聚态势不断增大[9]。
3.1.2 南平地区
南平区位商分别在2011—2014年间和2016—2017年间出现下滑趋势,但2010—2019年的总体趋势呈平缓上升,数据在2019年达到近10年的一个高点。这主要是因为南平市辖区的武夷山、建瓯、政和、建阳等地区是主要的茶业基地,形成了武夷岩茶、北苑乌龙、松政绿茶为主的三大产茶区,再加上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措施以及品牌的带动,尤其是以“武夷山大红袍”等公用品牌为主导,以企业专有品牌为基础的区域茶叶品牌体系,充分带动了闽北茶业的发展。
3.1.3 宁德地区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宁德区位商波动幅度较大,茶产业集聚度最高值及最低值分别出现在2012年和2017年,在2012—2017年呈持续下滑的趋势。这是由于宁德虽然是著名的茶叶之乡,但产品深加工滞后严重,并未有效形成产业链的延伸,且闽东茶树种质资源丰富,当家品种却不能发挥其品种优势。2017年以来,随着宁德地区茶树品种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以“坦洋工夫”为代表的红茶和“福鼎白茶”等名优茶比重逐渐上升,茶叶精加工和茶旅结合新形势的发展,使宁德茶行业的发展有明显的缓和上升。
3.1.4 其他地区
其他地区为福建省除了泉州市、南平市和宁德市以外所有地区,近10年的区位商数值保持在0.554~0.721,这表明这些地区还没有形成产业集聚的效应。
3.1.5 福建全省
通过对区位商结果的分析可知,以泉州为代表的闽南茶产业集聚区,以南平为代表的闽北茶产业集聚区,以宁德为代表的闽东茶产业集聚区都存在集聚现象,但集聚现象的存在并不一定代表形成了产业集群。根据经济学家周叔莲[10]的判别标准,凡区位商数值大于1.4的产业判断为已经具有产业集群,在1.0~1.4之间的产业可认为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但还未能形成产业集群。通过横向比较近3年的数据可得,泉州的区位商数值最高,南平次之,宁德最低。这说明泉州地区的茶产业集中态势更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铁观音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再加上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带动了该区域茶产业的的快速发展[11]。
南平地区由于茶产业的技术发展受到限制,人才集聚短缺严重,茶产业集聚度一直处于比较平缓的状态。相较而言,宁德的自然资源尤为丰富,但其发展重心并没有针对茶产业,这也导致茶产业集聚呈现持续的下滑趋势[12]。总体而言,泉州市和南平市已形成产业集群,宁德市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
3.2 茶产业空间基尼系数测算结果
空间基尼系数测算结果如表5所示,并以泉州、南平、宁德和其他地区的空间基尼系数之和作为福建省的空间基尼系数。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nye/22650.html
相关论文阅读
- 2022-09-28园林生态论文生态环境对客家伦理精神的影响
- 2022-09-28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的同步特征及协同发展研究
- 2022-07-18灌水时期对冬小麦个体、群体结构和冠层光合作用的影响
- 2022-06-21烤烟增碳控氮技术研究进展
- 2022-06-20现代森林经营存在问题及建议研究
- 2022-06-08白桦酯醇对白桦悬浮细胞生长生理的影响
- 2022-05-18喀斯特小生境与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 2022-05-16气象部门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2022-05-13安徽省农村信用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 2022-05-13水温对鱼类能量生态的影响综述
期刊论文问答区
- 2025-06-16核心期刊多久能收到录用通知
- 2025-05-19《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0年内发表论文数据,选择与投稿前可参考
- 2025-05-19发论文时国际期刊和国内期刊选择对比
- 2025-05-13教师职称评审级别及所需学术成果材料
- 2025-04-24英文期刊发表论文几个版面起发
- 2025-01-21论文顺利通过审稿的8个操作
- 2025-01-11管理学类30本期刊(国自然基金委员会认定)
- 2025-01-02电刺激治疗相关文章选题推荐
- 2024-12-17植物学比较热门的论文选题
- 2024-12-03人事管理方面文章选题推荐和发表期刊
农业优质期刊
- 1省级《环境经济研究》
- 2核心级《农村金融研究》
- 3核心级《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 4核心级《中国环境科学》
- 5核心级《热带农业科学》
- 6省级《江苏农业科学》
- 7核心级《中国农业科学》
- 8省级《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省级《环境经济研究》
- 2省级《江苏农业科学》
- 3省级《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4省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5省级《茶叶通讯》
- 6省级《甘肃林业科技》
- 7省级《南方农村》
- 8省级《新农业》
- 1核心级《农村金融研究》
- 2核心级《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 3核心级《中国环境科学》
- 4核心级《热带农业科学》
- 5核心级《中国农业科学》
- 6核心级《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7核心级《水土保持通报》
- 8核心级《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最新期刊更新
- 《中兴通讯技术》
- 《中国政府采购》
- 《中国政府采购》
-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 《农业技术经济》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房地产世界》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
- 《广州化学》
- 《物理学报》
- 《东方宝宝》
- 《新能源进展》
- 《热带农业科学》
- 《建筑经济》
精品推荐
- 12022-09-28园林生态论文生态环境对客家伦理精神的影响
- 22022-09-28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的同步特征及协同发展研究
- 32022-07-18灌水时期对冬小麦个体、群体结构和冠层光合作用的影响
- 42022-06-21烤烟增碳控氮技术研究进展
- 52022-06-20现代森林经营存在问题及建议研究
- 62022-06-08白桦酯醇对白桦悬浮细胞生长生理的影响
- 72022-05-18喀斯特小生境与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 82022-05-16气象部门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12018-01-12科技兴农的主要内涵和建设意义
- 22018-07-13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和意义
- 32019-03-20机器人方面中文核心期刊
- 42022-04-20中越药品市场发展现状及合作前景展望
- 52021-12-10农村乡镇物流末端配送现状分析和建议
- 62020-02-20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贷款的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 72022-02-26农业工程中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 82022-05-10烟叶标准化生产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展望
- 12025-07-14上海中医药大学张洁团队在《中医杂志》发表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相关论文
- 22025-07-14教材参编算是第几作者
- 32025-07-10徐蕊团队在《中医杂志》发表论文 提出中国现代美好生活健康状态多维度评价体系
- 42025-07-10专著第二作者评职称有用吗
- 52025-06-26贺方良团队在《中药材》发表《防风色度值与内在成分相关性研究》论文
- 62025-06-26徐伶俐团队在《中药材》发表《滇黄精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
- 72025-06-23ei会议论文与核心论文哪个价值高
- 82025-06-23段威团队在《中兴通讯技术》发表智算中心网络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
- 12021-05-24刊号字母G、G0、G1、G2、G3、G4、G8是什么意思
- 22021-05-06论文引用率不能超过多少
- 32018-09-11语法翻译法的运用以及优缺点分析
- 42020-03-08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一般多少字
- 52020-09-21疾控中心工作怎么评职称
- 62020-01-03新北大核心什么时候更新,几年更新一次
- 72020-03-08通讯作者和二作哪个含金量比较高
- 82021-02-23发表的期刊论文见刊的时候可以在知网查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