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农业论文》新农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在农学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探索

新农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在农学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探索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22-02-08 11:3212

摘要:摘 要:以农学类专业基础课程植物生理学为例,分析了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意义,探讨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途径,以期促进农学类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提高,为努力培养既有高尚道德情操、又有扎实理论基

  摘 要:以农学类专业基础课程植物生理学为例,分析了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意义,探讨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途径,以期促进农学类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提高,为努力培养既有高尚道德情操、又有扎实理论基础、兼有广博国际视野、更有卓越实践能力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课程思政;农学类专业;基础课程

  2019年,教育部提出“新农科”建设思路,即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革现有的涉农专业,并且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等方面的改革,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1]。高校需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现德业双修、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2]。根据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第一因素是专业课教师[3]。用好课堂教学,在持续提升思政课质量的基础上,推动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为此,本文以植物保护专业基础课程植物生理学课程为例,在有效实施植物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途径进行了探讨,旨在促进涉农专业植物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以及涉农专业基础课程践行课程思政教育有效途径提供借鉴,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的农学类专业技术人才,以满足“新农科”建设与现代农业的创新人才需求。

  1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大学生群体是有着巨大潜力的一代,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忽视对其世界观、价值观、思想道德等的培养。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在学生入学的前2年,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具体内容及个人未来职业规划处于懵懂迷茫的阶段,思想极易受到冲击,该阶段课程中加入思政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及自信。植物生理学是农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涉及环境保护、社会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等理念,为开展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基础,对于指导植物生产事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性。

  2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途径

  2.1 整合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 以植物生理学课程为例,将课程内容划分为水分代谢与矿物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植物生长发育及调控、逆境生理等模块,从各模块的内容中挖掘思政元素。

  2.1.1 利用植物生理学发展史中蕴含的思政素材 如公元前后的《荀子富国篇》《齐民要术》等著作中就已有丰富的植物生理学感性认识和生产经验的总结,结合近年来我国植物生理学界的丰硕成果,如杂交水稻生长发育调控等方面在国际学术界占有的重要地位[4]。这些事例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1.2 挖掘植物生理学学科中蕴含的思政资源 如在植物水分代谢与矿物营养模块,需学生掌握植物对水分和矿物质吸收和同化的途径与机理,同时要求学生总结与区分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与水分吸收的关系,引申出这也如同个人与社会、学校的关系或日常生活中与人相处,或自然界中的生物多样性规律,无形中让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处理和解决问题;在矿物质营养部分,学生会了解到氮、磷、钾等元素在植物中的循环途径,结合当前提倡减化肥和农药的相关政策与举措,学生会根据植物缺素与毒害的症状,根据植物不同的生长期,给予适当的养分,充分利用各种矿质元素,不浪费,不污染,有助于地力的保持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1.3 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如在植物逆境生理模块,植物面对环境胁迫,从渗透调节、抗氧化酶系统、各种响应胁迫信号的基因及激素等方面调控和适应,这让学生明白面对挫折与逆境时,应以积极态度去面对。结合课程中涉及的相关机理与理论,挖掘植物生理学家科研的故事与典故,前辈们的求真务实精神,熏陶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情怀。

  2.2 引入前沿成果,革新教学内容 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教学中融入学科研究前沿新成果新技术、研究热点与方向,这能将专业基础课具体化与形象化,增加教学的时代性与提高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科学研究的思维与精神。以植物生理学课程为例,该学科在解决世界面临着的食物、能源、资源、环境和人口等热点问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低能耗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需发挥植物利用太阳能的本领,就与光合作用,生物固氮等植物生理学问题相关;植物激素的深入研究,推动了生长调节剂和除草剂的人工合成,对提高作物产量与质量,贮藏保鲜和防除杂草等方面有很大作用;春化现象和光周期现象的发现,对作物栽培,引种和育种等有指导意义[3],这充分说明植物生理学在解决“三农”问题中角色重要。近年来我国植物生理学家新成果不断涌现,适当的将一些前沿研究成果引入教学模块,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端正自身的人生价值观,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学习科学技术,诚实钻研,为社会做贡献。

  2.3 优化教学方法,发挥课程思政效果 专业基础课程理论知识点较多,内容枯燥、抽象,相关技术发展迅速,这一情况给教师们带来了挑战。以合适的教学方法,可将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巧妙结合,达到教学育人的效果。专业基础课的课堂仍以老师讲述为主,结合如案例教学,对分课堂(PAD)等多种教学方法[5],让学生参与其中,将课程的重心进行转移,让学生课后参与课程的巩固中来,在过程中潜移默化来影响学生。

  在植物生理学的课程教学中,通过对分课堂,在第1次课堂中梳理某模块的知识框架、难點与重点,从网络平台上对学生进行督促和指导,在第2次课堂中回顾总结并将难点重点进行讲解,并布置相应的发散性思考题,让学生牢固掌握内容及运用相关理论指导实践生产。这个过程中教师备课充分,督促及时,这让学生无形中形成按时按质完成作业、自主学习习惯。通过案例创设教学情境,如在植物水分代谢与矿物质营养模块中,通过对作物的水分运输与矿物质吸收利用等生理知识,查阅相关文献,引导学习和思考不同环境条件下不同作物的灌溉方法,及如何合理施肥减少污染,让学生在实际农业生产活动中,树立节约用水理念。结合慕课或者微课,打破时空限制,丰富学习资源,有效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概念,实现教学成效的提升。如对“光合作用与作物生产”“植物对胁迫的适应与作物抗逆”等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不断拓展新的教学途径,引导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等。通过实验实践与理论课配合,在课程刚开始时,布置本课程的实验主题,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并完成,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索,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敢于尝试,大胆疑问,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探索的乐趣与成就感,提升自信心和兴趣。

  在课程考核中,建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试体系,克服传统终结性评价存在目的功利化、内容教材化、题型机械化、反馈过程缺失等弊端[6]。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还可引入诸如学科竞赛相关的活动,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给予学生一些提示与思考,如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提取和活性、植物对逆境的响应等内容。结合课程实验实践,调动学生积极性,尽可能帮助他们选题、设计、实验及分析和文稿的撰写等。整个过程可激发学生对课程及专业学习的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育科学精神,启发创新思维,学会交流沟通与团队合作。

  3 结语

  高等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育人的必然要求[7]。农学类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受众面广,授课时间靠前,做好课程的育人导向,对于培养思想道德良好、价值观正确向上的新农科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农业生产需求,将学科前沿融入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在教与学中不断挖掘课程各方面思政资源,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吕新,张泽,侯彤瑜,等.“新农科”背景下农学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6-17.

  [2]段淑萍.“三教”改革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蕴和路径[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4(03):87-91,94.

  [3]田鸿芬,付洪.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未来与发展,2018(4):99-103.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nye/22542.html

相关论文阅读

期刊论文问答区

农业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