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农业论文》教学生命周期视角下课程质量生态环境构建

教学生命周期视角下课程质量生态环境构建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21-07-09 11:4712

摘要:摘要:按照课程启动、质量计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课程结束的教学生命周期,建立教学共同体责任矩阵,构建课程质量生态环境,对课程质量施以保证服务。课程启动沿用迈阿密大学课程教学过程规划模式,说明和定义课程的需求,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运用于

  摘要:按照课程启动、质量计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课程结束的教学生命周期,建立教学共同体责任矩阵,构建课程质量生态环境,对课程质量施以保证服务。课程启动沿用迈阿密大学课程教学过程规划模式,说明和定义课程的需求,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运用于识别课程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和学习过程评价,提供课程质量计划,采用价值链分析法了解教学行为的“增值”和“贬值”,评估教学行为对教学价值的贡献。在课程质量控制阶段,制定多元化评价模式和实践策略,通过“促进学习的评价”和“做为学习的评价”两种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课程结束时,通过师师反馈、师生反馈及第三方反馈进行课程质量改进。将学习投入作为衡量课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数据分析表明,学生在课程满意度和学习绩效等方面具有较高认同度。

  关键词:教学生命周期;课程质量;教学共同体;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价值链

生态环境论文

  课程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其质量与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呈正相关[1],既涉及教学委员会、教学管理人员、授课教师、督导及学生等人员要素,又涉及教学活动、教育技术、教学评价及质量反馈等过程要素[2]。改进课程质量是一项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复杂系统工程[3],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4],因此,应着重加强课程质量建设,即课程质量生态环境的构建,确保课程质量的价值内涵在教学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均不断得到培育和充实。

  课程质量生态环境的构建重点在于形成与教学生命周期相适应的课程教学质量闭环管理模式[5]。按照项目质量管理理论中关于项目生命周期的观点[6],以质量导向的教学生命周期可分为首尾相接且呈闭环状态的5个阶段,即课程启动、课程质量计划、课程质量保证、课程质量控制及课程结束。在制定课程质量生态环境相关政策及操作计划时,需要教学活动涉及的各方成员合理分工、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明确教学共同体在教学生命周期中的作用和责任。构建课程质量生态环境需对教学共同体的构成及其在教学生命周期中的各项责任进行说明,在课程启动、课程质量计划、课程质量保证、课程质量控制及课程结束各阶段,分别采用迈阿密大学课程教学过程规划模式、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价值链分析法、多元化评价模式及多渠道反馈进行课程质量的设计、促进及跟踪,建立符合教学生命周期的课程质量生态环境,将学习投入作为构建课程质量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一、教学生命周期中的教学共同体责任确立

  (一)教学共同体构成

  教学活动的完成需要师生合理分工、密切配合。结合教学质量提升目标,制定课程质量生态环境具体计划,对课程统筹、教学运行支持、教学培训支持、教学实施方式进行探讨,达成共识[7],着重加强课程质量生态环境构建,打造彰显教学价值、尊重教学活动的教学共同体。由教学委员会、系主任、教学管理人员、课程组负责人、授课教师、督导及学生构成的教学共同体对教学质量负责。

  在课程质量生态环境构建中,注重发挥教师共同体的作用,有效推广教学研究、教学咨询及教学研讨中的新理念、新问题和新成果,探讨意义学习、参与式学习、深度学习、合作学习、同伴教学等教学模式,以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学习投入、学习风格、学习感受及改进建议等主题为纽带,为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开展教学研究搭建平台,推进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共同体建设。

  (二)教学共同体责任矩阵

  依照项目质量管理理论中关于质量改进视角与分析框架的参考模型[8-9],教学共同體各成员在课程启动、课程质量计划、课程质量保证、课程质量控制以及课程结束过程中各司其责,其责任矩阵如表1所示。

  教学委员会。负责课程体系指导,审核人才培养方案,审核课程质量计划,解决课程教学问题,批准或否决课程调整,认可、表彰授课教师。

  系主任。负责课程统筹,选择授课教师,协调和选择课程,确定课程决策权限,制定计划;分派课程所需资源,参与日常沟通;协调课程教学问题,核准或否决课程调整;认可、表彰授课教师,考核课程。

  教学管理人员。负责教学运行维护与支持。提供教学技术支持,参与师生日常沟通,提供教学过程数据,反馈评教结果。

  课程组负责人。负责教学培训,进行课程设计,选择授课团队,制定课程研讨计划,收集教学数据,分析原因,实施教学质量审核;拟定阶段工作计划,测量学生满意度;核查教师授课情况,诊断教学问题;开展课程咨询与培训,完成教学评估。

  授课教师。负责教学实施,进行课程设计,拟定课程要求;课程进度协调,拟定课程计划,选择教学方式;教学数据收集和分析,管理教学计划,对照教学计划核对教学进展情况;分析教学关键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校正偏离教学目标的行为;调研学生满意度,管理教学过程。

  督导。负责教学改进。协理课程项目选择,推进课程大纲拟定;协助教学过程数据收集和分析,提供教学培训资源,参与日常沟通;推进课程组间的学习互动;提供专业技能辅助,支持授课教师改善教学,确保课程精准评价。

  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明确领会课程期望,信守学生章程,反馈过程知识;识别学生满意度标准和可折中项,信守计划,参与日常沟通;协助课程过程变更,确认教学进程的满意度水平;完成教学测验和课程考核,评价课程和教师以改进教学。

  二、基于教学生命周期的课程质量生态环境要素分析

  以质量为导向的教学生命周期分为课程启动、课程质量计划、课程质量保证、课程质量控制以及课程结束5个阶段,按时间顺序开展、首尾相接且呈闭环状态。课程启动需要明确方向、优先次序、界限和限制条件;课程质量计划则制作课程蓝图以确定课程认知目标,开展课程所需的教学活动;课程质量保证以适当的经验完成教学活动,实现课程的设计要求;课程质量控制运用适宜的教学评价方式跟踪课程进展、过程反馈及学生满意度;课程结束时则评价课程的达成度,为下一个教学生命周期课程质量改进提供参考。

  推荐阅读:写湿地生态价值论文可以参考的文献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nye/20275.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农业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