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农业论文》林业碳汇交易机制对草原碳汇发展的借鉴研究

林业碳汇交易机制对草原碳汇发展的借鉴研究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要: 阐述近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林业碳汇项目计划试点、交易合作、推广监测、体制建设的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效,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启示。基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草地碳储量、碳管理、补偿机制发展进程的探讨,分析其在碳汇发展的资源投入、政策支撑

  摘要: 阐述近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林业碳汇项目计划试点、交易合作、推广监测、体制建设的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效,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启示。基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草地碳储量、碳管理、补偿机制发展进程的探讨,分析其在碳汇发展的资源投入、政策支撑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碳汇平台建设经验为基础,为草原碳汇发展提出对策建议:碳汇发展应效仿林业的成功案例,搭建交易平台,对不同主体进行有效激励;政府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吸引不同市场主体参与;加强草地碳排放核算研究,培养人才;克服草原退化、沙化、火灾等因素制约,提高个人、企业对于节能减排的认识。

  关键词: 森林碳汇; 草原碳汇; 内蒙古大兴安岭

林业工程师论文

  中国是国际上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大的国家之一,自京都议定书签订以来,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积极承担起了碳减排的责任。碳汇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缓解温室气体减排压力的重要途径,其中林业碳汇、草原碳汇在碳汇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林业碳汇交易是指将排放出的二氧化碳通过排放权交易进行补偿的一种机制,发展碳汇交易能够有效推进中国生态产品货币化和生态补偿制度建设。

  “碳汇”一词来源于1997年签订的《京都议定书》,该协定是通过CO2的“抵消策略”,将大气中的CO2含量稳定在可控的水平范围内,自该协定签订后,中国作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一员承担了相应的减排义务。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碳汇、碳汇交易及林草碳汇做了很多研究,何桂梅等梳理了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进展,总结7个碳交易试点的经验和做法,表明各类自愿碳汇营造林活动、碳补偿活动的广泛开展以及CDM项目成功的签发使我国碳汇林业的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 1 ]。崔丽媛以北京市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发现林业碳汇中法律体系、碳汇产品的定价机制、碳汇交易资源配置的管理水平、人才技术为影响其交易等四项主要因素[ 2 ]。古强在研究草原碳汇以及区域协同治理方法、可行性、适用性时,对于不同区域的协同度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的区域间差异较大,涨落波动频繁,配套措施不完善,发展持续力较差[ 3 ]。由于我国碳汇产业的发展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研究者们多关注不同地区的项目交易进展、国际或国内市场所面临的挑战、未来发展的趋势、经验对策等方面,对于草原碳汇的研究多集中在牧民以及其他主体对草原碳汇项目的参与意愿、未来交易机制、协作管理等问题的发展路径。

  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草原碳库丰富,发展碳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林业碳汇减排量交易成功的案例以及较为完善的碳汇资源管理体制也为草原碳管理战略研究提供了指引。本研究通过分析内蒙古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开展的林业CDM项目和CCER项目案例,探索林业碳汇交易的基本流程以及管理模式,总结林业碳汇项目交易的经验,充实草原碳汇的研究成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可供参考的经验建议,这对于解决草原建设资金不足、缺乏交易基本体系框架等问题具有参考意义,为加强草原管理水平、促进草原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新的依据。

  1 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林业碳汇交易现状及经验

  1. 1 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林业碳汇交易现状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以自愿交易为基础的碳交易平台,利用市场机制来控制和减少碳排放,推进生态补偿市场化,使经济发展朝低碳绿色的方向转变。在实行碳减排的过程中,我国南方地区森林资源较为稀缺,工业企业碳排放的交易成本较高。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是我国五大国有林区之一,森林覆盖面积占整个大兴安岭46%,承担着维护生物多樣性以及生产生态产品的重要职责,森林蓄积7.47亿m3,蓄积量在全国国有林区中居第1位,与南方地区相比较,具有成本低、配额量大的优势,一些排放量大的企业倾向于在此进行碳交易。

  林区碳汇产品交易形式分为两种:一种基于项目,即林区通过再造林项目或者森林经营项目,将项目产生的碳汇产品(减排量或者碳信用)出售给需要减排的企业。另一种基于配额,即林区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创新发展减排技术等手段控制减排量或者碳信用。从林业碳汇方法学和模式的角度来看,项目主要有两种实施方式:一种是通过与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绿化基金会等中介机构的协助,由林业局全资投入开展碳汇造林项目,独立拥有项目所有权。另一种是前期碳汇项目建设出资由中介机构承担,中介机构与林业局作为共同业主分配减排量市场交易的利润。这两种形式的项目主要涉及地方林业局及中介机构,国家林业局、发改委、林管局等管理机构也参与其中。

  近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碳汇项目持续开展。2014年,绰尔林业局完成项目开发、DOE审定、核查、签发等过程,总排碳量为138.7万t。2016年,国家林业局要求各省、自治区要通过监督碳汇考核、营造碳汇林等方式,进行有效的林地管理以应对气候变化,并通过开展摸底调查、推进试点、完善交易政策等方式推进全国碳汇交易进程。2016年,金河林业局开展的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金河森林工业有限公司碳汇造林项目获得审批,预估年均碳减排量 235 425 tCO2/年。2017年,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与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合作完成了绰尔林业局VCS标准林业碳汇项目,项目区设在五一林场,林业局将此林地管理类碳汇项目所获得的部分减排量提供给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浙江华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120万元购买了所需的林业碳汇产品。2018年,乌尔旗汉初次尝试森林经营类碳汇研究项目,成功运用了动态可变密度森林生长、碳库计量监测、生物量碳密度测度等模型,取得了许多技术突破,开发森林可持续经营碳汇林面积1 325.74 hm2,项目实施期为20年,预计产生大约44 305 t可认证的CO2减排量,年均减排量2 215 t。乌尔旗汉林业局选派代表出席了在波兰举办的第二十四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发表了以“天保工程对于中国生态转型以及应对世界气候变化”为主题的演讲。同时,绰尔林业局国际核证减排标准林业碳汇项目进入第二个核查期,预计减排量将达到39万t。

  推荐阅读:林业中文核心期刊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nye/18335.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农业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