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农业论文》乡镇农业区域化发展模式与对策

乡镇农业区域化发展模式与对策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这篇城镇化论文投稿发表了乡镇农业建设的基本发展模式和问题,论文探讨了乡镇农业区域化的发展模式,建设乡镇农业高标准师范有助于提升弄而已区域化水平,切实加快三农工作的开展,促进农业区域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农业区域化的作用、带动群众致富提供

  这篇城镇化论文投稿发表了乡镇农业建设的基本发展模式和问题,论文探讨了乡镇农业区域化的发展模式,建设乡镇农业高标准师范有助于提升弄而已区域化水平,切实加快三农工作的开展,促进农业区域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农业区域化的作用、带动群众致富提供帮助。
 

古今农业

  [关键词]城镇化论文投稿,农业区域化,发展模式

  实施农业区域化,能够深入推动“三农”工作的开展,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基层政府一定要以“切实提升农民的实际收入”为最主要的工作目标,本着“借助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带动广大农民群众,重视农业生产相关的服务,实现双赢”的理念,将切实实施农业区域化作为深入推动“三农”工作开展、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措施,切实促进农业区域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1乡镇农业区域化的基本发展模式

  1.1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

  乡镇要积极发挥企业的主体优势,着重建设一些企业自属的生产基地,同时,在生产操作时,一定要严格遵守区域化的要求,成立农业特区。另外,要切实做好老基地的升级工作,先是要强化企业的品牌意识,指引企业进行品牌申报(此项工作可以从绿色、无污染等方面着手)、认证等工作,将农产品深加工做精做强,主要进军高端市场和蔬菜出口这两个市场,缔造自主品牌;然后,还要将完善基础设施视为提升农业区域化水平的有效措施,投入资金,优化基地内部的供电、灌溉、绿化、道路、监控等基础配套设施,以此来提升基地的整体形象,为基地的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做好保障。

  1.2设立品牌农业办公室

  这一职能部门的乡镇农业区域化主要任务就是切实解决农业企业正在面临的“有名无牌”问题,指引企业培育、注册一些市场前景好、社会美誉度高的当地特色品牌。另外,科学整合优秀的农业资源配置,在一些离城市近的乡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在初期,可以先用合作社模式,进行运营,建立示范园,让城里人自己种菜,打造城里人的“休闲菜园”。

  1.3依托企业扩大基地规模

  在农民种植传统的基础上,将原有基地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三者共同运行的模式,扩大基地规模,科学规划基地建设,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用基地的模式,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种植规模,同时,在实际操作时,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鼓励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建设和自属基地的建设。

  1.4结成互惠互赢的共同体

  建设农业区域化时,在大力促进农业企业实现自己规模化生产的过程中,一定要在使用化肥、农药等农资时,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科学施肥,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生产标准化,将农药、化肥的残留量降至最低,一定要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用质量赢得口碑,用质量提升效益。改变以前农户和企业之间的“种与收”的合作模式,将二者融合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改变以前的经营方法,科学严谨地控制化肥、农药的种类、使用量以及使用时间,科学调整控制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努力实现一起种、一起收、集中获利。

  1.5创新土地流转方式

  在经营好企业自有基地、订单基地等的基础上,着重借助合作社、种植协会等组织,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化使用。设置土地资源流转、管理营业大厅等服务机构,制定一些支持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在成立合作社、种植协会时,首先考虑以农业企业为依托,以实现规模化经营为最终目标,健全土地资源流转、运行等各项机制,切实推动农业区域化实现深层发展。借助合作社,把农民的土地资源集中到企业,由农业企业及时为合作社的社员提供农资(化肥、农药等)和种植技术,整个种植过程,企业监管要实现五个统一(统一供应农药化肥、统一提供种子、统一种植技术、同一调控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统一收购)。农作物收获以后,农业企业要按保护价(一般来讲,这个价格会高于市场价)进行收购,然后去除企业之前投入的物资。这样一来,合作社的农民不仅可以有土地租金收入,还有一部分农作物差价收入。

  2乡镇农业区域化发展遇到的难题

  2.1建设基地时,规模受限,土地资源的流转也很困难

  在追求基地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的过程中,各家各户种植不集中,不便于管理,土地生产效率不高,所以,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基地建设的土地资源问题,因为土地资源的影响,再加上农民的认知水平不高,参与的主动性也不强,使得基地规模化发展受限,同时,基地多元化相关的机制尚未完善,专项扶持资金欠缺,使得基地建设的资金不足,基地内相关的基础设施不先进,没有很强的辐射力,不足以满足园区建设的要求。

  2.2农产品品牌意识淡薄,资金、专业人才都很缺乏

  很少有农产品申报品牌,缺少国家级的出口品牌,种植户品牌意识淡薄,很多企业品牌经营意识不强。园区的建设资金不足,专业人才匮乏,技术含量很低,这些都将直接导致合作社存在规模大小不一、监管不科学、力度不大、实力弱、辐射力不强、机制混乱、制度落实力度不够等问题。

  3解决措施

  3.1形成合作纽带,实现集约化经营,提升实际效益

  在新形势下,要积极探索如何加快农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将基地的优势发挥出来,让基地和农业企业强强联手,实现经营集约化。土地资源流转的方式和相关机制要积极健全,以规模化经营为发展的总目标。积极搭建土地合作社这一新平台,实现农户和企业对接,积极完善各项机制,增加辐射范围。首先,成立股份合作类组织,由企业、出地村一起成立,鼓励农户用土地入股,把土地“交给”企业,由企业负责流转,企业为农户提供农资(包括化肥、农药等),然后全程监控种植过程。农作物收获后,企业按保护价实施收购。农民可以有三种经济收入:地租、农作物的市场差价、工资。其次,成立以企业为带动的组织,这类组织由企业牵头成立,企业和生产基地、农户签署生产销售合同,用基地、农户为企业提供高质的农作物。第三,成立政府引导类组织,将政府的引导潜力挖掘出来,由村里的种植大户、各行各业的精英共同成立合作协会,这类协会实施自我监管,积极规范自己的运作方式,努力实现与企业同步发展。

  3.2健全服务机制

  首先,做好培训工作。一是为农户成立服务平台。借此平台宣传政府的相关政策、为农户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提升农业企业、农户的质量意识和生产水平;二是严抓化学投入品的使用,成立专门的执法队伍。定期开展专项行动健全生产、销售可追溯系统,规范化学投入品的使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农业企业的货源都是高质的、稳定的,努力实现企业、农户双赢。三是做好技术培训工作。关于生产技术的掌握,生产行为的规范、生产标准化重要性的认识,对于农户而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要坚持不懈地对他们进行培训,可以使用宣传车、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培训与宣传,在人才、科学技术等方面为农业区域化提供保障。四是政府职能要发挥出来。建立农业区域化监管部门,主要负责区域化建设的规划、统筹、技术服务、咨询等,与此同时,在基地成立专门的合作社办公室,配齐办公设施,让农户在自家地里就能“享受”到最优质的服务。五是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指引企业,既要开拓国内的农产品高端市场,又要增加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3.3切实增加资金投入,努力激活各项机制

  在建设农业区域化时,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主导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另外,技术的投入也不能忽视,要用先进的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整体质量。应健全土地资源流转相关的制度,一定要遵循合法、自愿、有偿使用的基本原则,制定各项政策,鼓励农户积极参与农业区域化建设。综上,当前乡镇农业区域化的基本发展模式有多个,乡镇政府要重视分析农业区域化发展遇到的难题,从而采取针对性对策,充分发挥农业区域化的作用,带动群众致富。

  [参考文献]

  [1]汪家政,向安强.农业区域化管理初探[J].古今农业,2015(04):23-24.

  [2]杨世义.农业区域化布局的几个问题[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05):87-88.

  [3]周宝纯.着力推进农业的科技化产业化市场化[J].群众,2016(09):12-13.

  作者:张亦凡 单位:中国乡镇企业总公司

  推荐阅读:《古今农业》(季刊)创刊于1987年,是由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主办的反映农业历史、现状与发展的学术性、资料性、研究性刊物。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nye/11430.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农业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