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理工论文》基于网格模式的电力设施保护管理

基于网格模式的电力设施保护管理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19-09-07 11:4112

摘要:摘要:随着广东省电网规模、供电区域不断扩大,相应的电力设施保护问题也变得日益重要。立足广东电网实际,运用现代网格管理模式理论,通过人员定期巡视、设备视频监控、电力通信监控、电力调度监控、通讯基站服务等,对公司系统管辖范围内的一、二次电力设

  摘要:随着广东省电网规模、供电区域不断扩大,相应的电力设施保护问题也变得日益重要。立足广东电网实际,运用现代网格管理模式理论,通过人员定期巡视、设备视频监控、电力通信监控、电力调度监控、通讯基站服务等,对公司系统管辖范围内的一、二次电力设备、输电线路、固定资产等电力物资进行有效保护,对系统电压事故预警、系统功率及潮流事故预警、系统频率事故预警、系统设备事故预警等作出及时响应,结合保护系统,初步分析总结了现有电力设施保护的情况与未来关注重点。

  关键词:网格模式;电力设施;保护策略;监控

青海电力

  1 引言

  近年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广东省供用电条例》,切实加强广东电网电力设施保护和保卫工作,预防和减少电力设施遭受蓄意盗窃破坏,确保电力设施安全可靠运行,巩固提升系统安全生产水平,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围绕“奋力创建中国最好、世界一流省网企业”发展目标,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持续推进业务工作相融合[1],按照“基础强安、科技兴安、文化久安”的思路,持续推进本质安全型电网企业建设。

  所谓电力设施,是指处于运行、备用和检修状态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电力调度和电力通信等设施及相关辅助设施。所谓电力设施保护和保卫,是指为防范电力设施遭受蓄意盗窃破坏(包括盗抢、冲击、围攻、恐怖袭击等)而开展的相关工作。电力设施保护范围,共分为以下6个层面:①变电站、开关站等站内设施;②变电站外各种专用管道(沟)、避雷装置等及其有关辅助设施;③架空电力线路,杆塔、基础、拉线、接地装置、导线、避雷线、金具、绝缘子、登杆塔的爬梯和脚钉、导线跨越航道的保护设施、巡(保)线站、巡視检修专用道路、船舶和桥梁、标识牌等及其辅助设施;④电力电缆线路,架空、地下、水底电力电缆和电缆联结装置,电缆管道、电缆隧道、电缆沟、电缆桥、电缆井、盖板、人孔、标石、水线标识牌等及其有关辅助设施;⑤电力线路上的变压器、电容器、电抗器、断路器、负荷开关、隔离开关、避雷器、互感器、熔断器、计量仪表装置、配电房、开关站、电缆分支箱、箱变等及其有关辅助设施;⑥电力调度设施,电力调度场所、电力调度通信设施、电网调度自动化设施、电网运行控制设施等有关调度设施。

  2 电力设施保护策略

  坚持“基于风险、系统化、规范化、持续改进”原则,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深化了电网、设备、作业、公共安全与职业健康风险的辨识、评估、预警、防范、管控和回顾的闭环管理体系。针对基准,基于问题和持续风险,统筹落实中长期和短期管控措施,做到了系统防范风险、安全关口前移。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三道防线”动态布防技术研究,全面实现了大电网风险辨识、评估、分析、控制的自动化、智能化,建立了省地协同的风险智能管控体系,全面建成了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变电站设备综合管控体系和电力监控系统安全纵深防护体系,实现了更加主动、精准的系统控制。

  针对电网安全、电力设施保护等工作领域,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坚持过程重点管理,开展一系列研究分析,形成配套对策策略[2],具体介绍如下。

  2.1 运用现有资源,区域化、模块化、精准化实施保护

  网格管理[3],通俗来讲,就是根据不同区域控制性规划,将不同性质和开发深度的地域区分,化整为零,变为一系列小格子,然后按照不同格子范围,对区域范围内不同电力设备进行区别管控,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措施,实施电力设施保护。网格设计理念满足互联电网监控预警系统性能要求,具备分布性、层次性、可扩展性等特性。网格体系结构采用层次模型资源管理模式,分系统资源层、OGSA平台层、基础服务层、功能使用层、访问接口层等五个层次。

  针对电力线杆上搭建弱电线路、保护区内违章建筑、高压输配电和农电设施被盗、高压线下和电力设施旁违章作业等常见违规违法现象,切实采取措施,严加防范,有效治理。按照建设用地中居住、工业、商业等不同功能划分,依照市政功能规控,将不同地市、不同地区的建设用地划分为类到数,分别定义A+、A、B、C、D等不同供电区域。网格化布局、精准化预防、实用性管控为特征[4]的电力设施保护网络就此建立。譬如,输电线路无人机自动精细化巡检作业技术在“输电、变电、配电”三大专业领域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为2019年全面推广无人机自动驾驶技术打下坚实基础。输电线路外部隐患职能识别技术,以深度学习与图形识别技术实现了吊车、桩基、挖机、工程车辆等四类危害最大外部隐患的识别,结合前端的视频监控设备,全年有效发现隐患65 030起,有效提升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管理水平。以智能技术为依托构建输电智能驾驶舱[5],探索智能运维新模式,实现设备状况监测一目了然。

  又如,由广东佛山南海供电局承接的“基于大数据矩阵的配网异常状态监测与精确定位及系统研制”科技项目,累计发布核心期刊论文10篇,申请发明专利5件,对配网故障精确定位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试点应用。

  再如,公司“电力线路连接金具超温警示装置”“输电线路高效驱鸟装置研制”“新型全方位防护端子箱研制”等实用类技术创新项目[6],先后获中电联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发布会奖项,丰富了公司电力设施保护相关内容,完善了智慧网格管理模式。

  2.2 用大数据管理设备,用科技服务电网

  搭建网格化服务平台。结合电网区域管理网格化,建立一个整体网格化平台,实现精细型服务布局。从刚需服务找模式,着眼服务020,从有刚需的服务人手,真正着眼于“最后一千米问题”。让客户和厂家动起来,020是将服务本地化,结合共享经济模式,让客户与厂家都动起来。

  采用基于智慧网格管理的电力设备保护系统[7],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采用GPS卫星定位技术,通过无线网络PDA点对点信息上传等特殊巡检功能,实现了危险点从发现、登记、上报到消除(处理)的科学闭关管理。

  推荐阅读:《青海电力》(季刊)创刊于1982年,由青海电力科学试验研究院、青海省电机工程学会主办。本刊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紧密结合青海电力生产、建设和科研的实际。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lig/14488.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优质科技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