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理工论文》城镇化建设中背景外来人口市民化发展探究

城镇化建设中背景外来人口市民化发展探究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19-02-12 09:4612

摘要:这篇城镇化建设论文发表了城镇化建设中背景外来人口市民化发展探究,新型城镇化的第一步是解决人口的户籍问题,是解决这些进了城市的外来人口如何留在本地。论文探讨了如何让北京市外来人口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城市生活,为进一步增强城市外来人口市民化水平提

  这篇城镇化建设论文发表了城镇化建设中背景外来人口市民化发展探究,新型城镇化的第一步是解决人口的户籍问题,是解决这些进了城市的外来人口如何留在本地。论文探讨了如何让北京市外来人口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城市生活,为进一步增强城市外来人口市民化水平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论文,新型城镇化;人口市民化;发展路径

城镇化建设论文

  1 引言

  当前中国有两亿人口外来人口还没有实现市民化,虽然他们的身份改变了,但是他们的小农观念和乡村生活习惯仍然没有发生变化。这些外来流动人口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通常这些外来务工人员会扎堆在一个地方集聚打工,然后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在本地接受教育,他们很少回到以前的老家,实际上这些人已经构成城市的常住人口,但是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始终与城市本地人享受不平等的公共服务,也就是未真正地进入市民化阶段[1]。

  在人口市民化阶段,常住的外来务工人员,通过自己勤奋的努力和打拼逐步在城市获得户籍身份,在医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实现无差别化的待遇,真正地实现人口市民化的目标。当前,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我们不再强调人口的数量增长,而更多强调的是人口的质量增长,让居住在城市的人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因此,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应该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抓手,无论是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增添城市经济发展新活力,促进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还是从解决农村广大剩余的劳动力,实现土地规模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我们都应该促使这些在城市有稳定工作和居所的外来人口定居下來,并最终使其融入城市社会与生活。

  2 北京市外来流动人口发展现状

  2.1 外来流动人口的规模

  根据北京市统计年鉴统计,北京市常住人口数据显示,从1978年至2016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从871.5万人,增长到2016年的2172.9万人,年增长率3.33%。其中常住外来人口从1978年21.8万人,增长到2016年的807.5,万人,年增长率为5.41%,远远超出常住人口增长率。据北京市统计局统计结果显示,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70.7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794.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6.6%。外来常住人口在市民中的占比,使得外来人口的市民化水平,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

  2.2 外来流动人口的聚居状态

  外来人口的聚聚状态是个社会学问题,研究北京市的外来流动人口聚居状态,就不可避免的地提到“北漂”一词。北漂,指那些没有稳定居所的非北京务工人员在北京打拼和生活的年轻人。他们很少有固定的居所,经常因为临时性房租上涨,而被迫选择向更远的郊区或更偏僻、简陋的地下室搬迁,生活环境非常差,为了生存而在北京四处漂泊的一群人。其中,有的人是从北京高校毕业后,没有合适的就业单位选择留在本地继续找工作;而有的人则是从外地高校毕业后,看中北京的就业机会和高工资水平,选择到北京来找工作。然而,从户籍角度来看,他们的就业或居所所在地与户籍所在地完全相分离的状态,他们是最为典型的北漂一族。

  2.3 外来流动人口的留京意愿

  北京市外来流动人口的留京意愿呈现两极分化状态。一方面,高学历优秀人才留京意愿高,2015年北京正式实施工作居住证制度,这一政策旨在推进首都人才战略计划,以优惠的留京政策吸引并鼓励各类创新人才来京创业和工作,提供城市整体的软实力。目前实施的积分落户制度,主要针对高学历、高教育程度人才吸引力更大,他们留在这里潜在收益大于机会成本,同时能够享受人才政策的红利。另一方面,低收入和低文化程度者在不断流向其他城市中,他们面对高昂的生活成本和制度排斥,留京意愿不强。不仅如此,很多人由于文化水平有限,或朋友圈固化,政策信息闭塞,对北京人才积分政策完全不知,即使有了解政策的人,他们也不在政策收益的范围之内。

  2.4 外来流动人口享受公共服务状况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北京作为首都,凭借其政治优势、经济优势、科技优势、文化优势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为北京的现代化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是这些为北京做贡献的人员,在基本的医疗、教育、就业和社保方面却并未享受到与本地人口同等的公共服务待遇。依然存在农民工子女没学上,看病难、农名工集体堵政府大门讨薪等社会热点事件。为了了解在京外来务工人员享受公共服务的真实状况,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近期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对居住在全市范围内的农民工进行抽样调查,对1000位农民工开展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81.4%的外来务工人员非常喜欢北京,他们喜欢北京的发展平台和就业机会;被调查的所有农民工对本地公共服务满意度高达88.2%[2]。

  3 北京市外来流动人口市民化障碍

  3.1 外来流动人口的户籍限制

  外来流动人口的户籍限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户口与大量的公共服务权力和资源绑定在一起,没有户籍意味着不能享受这些公共福利和资源,这相当于对外来流动人口融入城市设置一道无形的天然障碍[3]。比如:对于就业,有些国企单位声称只招聘那些拥有北京户口的人;对于社会保障,国家规定的五险一金中的生育险,目前只有北京户口的人可以享受,而对于非北京户口者却因为企业成本压力等理由被迫选择放弃;对于医疗,一些社会公益的免费体检或打流感疫苗等活动,也仅仅是针对北京户口者开放,而非北京户口却被拒之门外。

  另一方面,外来常住人口在教育、就业、政治选取、婚姻等方面,也受到了户籍的限制,由于并非本地户口,使得他们的社会地位仅局限于他们固有的圈子,缺少向上流动的渠道。情感是外来人口市民化的重要指标,拥有北京户口等于孩子未来可以享受北京优质的医疗与教育资源,而不必承担高昂的择校费用。曾经有人开玩笑,一个北京户口相当于50万人民币,可见户籍确实承担本身功能以外的东西,以至于完全扭曲了户籍本身的身份识别功能,而成为婚姻买卖的一个筹码。

  推荐阅读:《广西城镇建设》前身为《广西土木建筑》,创刊于1974年。2002年,为了配合推进城镇化工作,扩大宣传面和内容含量,更好的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科技部批准,改为现名,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lig/13255.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优质科技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