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理工论文》医药冷链物流的相关概念和发展现状

医药冷链物流的相关概念和发展现状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18-10-26 10:1512

摘要:这篇物流管理论文发表了医药冷链物流的相关概念和发展现状,医药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论文主要从医药冷链物流着手,通过分析国内外医药冷链物流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国内外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发现其中蕴含的机遇,旨在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这篇物流管理论文发表了医药冷链物流的相关概念和发展现状,医药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论文主要从医药冷链物流着手,通过分析国内外医药冷链物流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国内外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发现其中蕴含的机遇,旨在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物流管理论文,医药冷链物流;云南白药;对策研究

物流管理论文

  一、研究背景及相关概念

  2016年爆发的山东“疫苗事件”、2014年的山西“疫苗事件”等不合格疫苗事件严重损害了人类的身体健康,甚至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据有关媒体报道,疫苗失效的原因主要是疫苗在运送的一段时间内脱离冷链,在流通过程中引起变质。这一事件的爆发使得药品的运输问题得到重视,药品的运输不再是简单的将药品从生产地运至目的地的过程,而是在运输过程中创设适合药品所需要的冷链环境并始终保持低恒温运输,才可以保证药品的质量,避免对人们造成危害。通过这几次疫苗事件的发生,我国对医药冷链物流的重视程度加大,虽然近年来我国在该领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整个冷链医药物流系统的水平仍然较低,很多方面还需改进和提升。

  随着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等的物流政策,中国生物制药行业迎来了高峰发展期。据统计,到2014年我国全年累计实现医药工业总产值25,798亿元,同比增长15.70%左右,2007~2014年期间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69%。医药产业的快速增长为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国外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值得我国学习借鉴,学习发达国家的冷链经验对于完善云南白药的冷链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医药冷链物流相关概念

  (一)冷链的定义。冷链是指某些食品原料、半成品、特殊的生物制品在经过收购、加工、灭菌、灭活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和零售、使用过程中,保证始终处于特定的低温环境下,防止污染和变质,以保证产品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冷链供应链流程如图1所示。(图1)

  (二)医药冷链物流的定义。对于医药冷链物流的定义,陈文彬2014年在中国疫苗冷链物流的运营管理问题中定义为以满足人们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等目的,为保证冷藏药品的安全有效,而采取的一种控温环境的特殊供应链网络。许多医药品要求在低温环境下进行存储和运输,要求“关注质量,确保安全,优化流程,准确无误,全程监控”,而冷链物流高效畅通无疑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相对于普通货物的流通,医药制药行业流通环节对物流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

  三、国内外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一)国内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现状。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起步较晚,国家和企业对医药冷链物流的关注度不高。我国有些医药物流企业甚至还停留在“放冰块”的阶段上,对需要冷藏运输的药品直接在药品中间加冰袋,然后由普通货车直接运送至各个医院和消费点。这样的冷链运输不能保证药品的质量,出现药品质量不合格威胁到人们生命健康的事件屡见不鲜。我国的医药物流产业逐渐成长壮大,一方面我国医药产业、批发业、零售业等供应链的各个市场规模在逐年上升,小规模的企业也在不断成长;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温度有特殊要求的医药品比重逐渐增加,如冷藏类药品的年均增长率已超过15%。

  随着各类对温度敏感性药物的增多,人们对冷链医药物流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自2003年的“非典”爆发以来,我国对疫苗制品的投入大大增加,到2004年疫苗的产量是2002年的3倍左右。据统计,2013年的生物化制药品总销售额为636.13亿元,同比增长15.67%。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医药制药将在全球药品市场中占据35%左右的份额。全国医药销售总额的增长和企业药品的营业额增长都显示了全国医药市场的逐渐扩大,但同时也给医药冷链物流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图2)

  据统计显示,我国医药销售额在2010~2015年期间从6,000多亿元一直稳步增长到16,000多亿元,医药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但是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水平起步较晚,目前仍然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至今国内覆盖全国市场的专业化冷链物流体系还尚未形成。针对我国目前医药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局限,探索适合我国的医药冷链物流模式是当下的首要任务。

  (二)国外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在国际上,药品行业既作为国际产业、又作为全球高新技术产業。ISM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2014年期间,全球的医药市场规模由6,190亿美元上升到9,67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4.93%。西欧和北美占据了全球60%的市场份额,日本占了15%,剩下的市场份额由东南亚等国所占有。美国的医药冷链物流是供应链管理的模式,它的医药冷链强调从药品生产直到消费者手中始终保持低温冷藏的状态。日本则引用美国的医药冷链物流的定义,引进先进的物流设备,如自动化控温仓库和冷链运输车等,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坚持用现代化物流设备保证药品的质量,提高药品附加值。(表1)

  世界药品市场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市场,日本和北美地区的医药市场集中度一直较高,在2014年的集中度分别为68%和88%,占据了世界市场的大半部分,而欧洲和亚洲的医药市场集中度分别为31.4%和27.97%。就区域市场规模而言,2014年北美和欧洲的市场规模相当中国的4倍左右。由表1比较得出,无论是从市场集中度、市场规模还是市场占有率,欧美国家都比我国有很大的优势,它们的医药产业起步较早,现已具备相当完备的市场规模,而我国的医药市场起步晚,与成熟阶段的距离还很遥远。

  (三)国内外医药冷链物流比较。国外的医药物流的发展起步较早,目前物流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国外现代冷链物流模式对我国的启示》(陈宁,2014)中指出美国早在2002年将GPS、GIS、RFID广泛运用于医药冷链物流中,实现了医药冷链物流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日本在早年引进电子条形码和温度传感器等冷链物流技术,目前医药冷链市场的发展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加拿大的冷链物流企业Thomson Group是全国最大的物流企业,有着巨大的冷藏中心和先进的自动分捡设备,还有高级别的冷温车,同一个车可以运送“大批量,小批次”的药品。而在我国,尽管近年来医药物流发展有一定的进展,但物流技术和管理模式还仍然在起步的阶段。在医药物流市场的竞争中,医药市场规模、国内的医药冷链设备、冷链物流成本等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表2)

  医药冷链物流作为新型产业,医药冷链物流技术不高、政府对医药冷链物流的扶持力度小、缺乏创新等原因使我国医药物流业的竞争力较弱。想要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我国必须要提高医药冷链技术水平,形成自己特有的竞争优势。

  推荐阅读:《中国物流与采购》(半月刊)创刊于1980年,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物资经济专业性刊物。宣传国家有关流通工作的方针、政策,分析生产资料市场运行和发展趋势,报道物资流通行业的热点问题。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lig/12741.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优质科技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