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教育论文》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与缓解对策

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与缓解对策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14-02-14 10:5012

摘要:【摘 要】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研究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对于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指出当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探索

  【摘 要】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研究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对于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指出当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探索缓解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自我调节、寻找平衡点、增强信心。科学管理,激活燃烧点,增强激情。真心善待教师,公心评价教师,用心理解教师,诚心依靠教师。

  【关键词】农村中学 教师 心理问题 现状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4-0089-02

  长期以来,教师队伍建设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教师职业品德、学科知识、教学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忽视了教师个人心理素质的提高。随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北京市教科院在《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及对策》的调查报告中说,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由于教师不正当的教育造成的,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给学生心理造成伤害,构成师源性心理伤害。因此,教师心理健康缓解对策是学校管理研究要突破的首要问题,关注教师心理健康,从某种意义上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

  一 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曾对14个地区168所农村中学教师抽样调查,显示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而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曾经联合启动的“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中,填写问卷的8699名农村中学教师中,有90%存在工作倦怠,超过60%的被调查对象对工作不满意。从上面列举的事实来看,教师的心理问题很严重,而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我县地处山区,全县14个乡镇,19所农村中学,农村中学教师1226人。县教育局人事科组织一次全县农村中学教师的问卷调查,其中有9%属“闲散”型教师,他们对教学工作没有热情,属混日子教师;19%属勤奋型,他们对教学工作充满了激情;72%属职业倦怠型,多少存有一些心理问题,其中67%属对工作不满型,抱怨不断、牢骚满腹。面对当前学校教师的心理现状,我们非常忧虑。

  二 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成因

  1.多角色冲突,活得很累

  教书这份工作,有自己的特殊性,手段是人,目的也是人。教师面对的是孩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当了“家长的代理人”“学生的楷模”“知识技能的传授者”“严格的管理者”“规范的组织者”“博学可亲的长者”“辛勤的耕耘者”等角色。对教师个人来说,这些角色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易造成心理冲突。生活中,“园丁、春蚕、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闪耀的光环,像孙悟空头上的金箍时刻约束着你。许多教师总是以榜样的姿态,以标准、典范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可是教师也是真实的人,也是普通的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常人的七情六欲,也有悲欢愁苦,也有难处和艰辛,也有与他人意见不同的时候,也有因家庭琐事而心绪不佳的时候。如果教师长期刻意地控制自己,无法随心地表达思想和感情,易出现消极情绪。

  2.职业负担重,身心疲惫

  中国家长的传统教育观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社会是以一所学校的升学率高低来衡量一所学校的好坏,是以一所学校考上重点大学(特别是北大、清华)多少人来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衡量老师的水平。教育是民心工程,“升学率”便成了民生工程。因此学校不得不以“升学率”作为指挥棒。单元考、周考、模拟考、月考、质检考、期中考、期末考让老师应接不暇,教师间相互攀比学生成绩,学校“以分论教师”的评估办法,人为加重了教师间的竞争。教师白天上课、晚上备课和批改作业,多的要批改130多本作业,迫使教师处于高度超负荷运转之中。社会开放,学生难教,社会对老师要求太高,对学校要求太高。家长也常把学校当做万能,要求学校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全才,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接下来就是学校的责任了,“养、教、育、保”都变成学校应尽的责任。特别是农村,由于留守儿童多,这种要求就更高、更苛刻。教师工作单一,枯燥重复,难免产生单调、乏味、厌烦、郁闷的心理。尤其是农村中学教师,他们交际圈子小,除了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几乎失去了与社会沟通的机会和能力,使他们的内心产生了一种孤寂感。因此,教师职业的种种负担,极易导致教师心理和情绪上的疲劳。

  3.缺乏成就感,难找归属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成长不是一日之功,不能立竿见影。知识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不可能在两三天内就培养出一个伟大的天才,因此,教师的工作过程复杂,周期长,一个学生的成长并不是某一个人、某一门课、某一个学校、某一方面影响的结果,哪个老师都不敢贪功为己有,这样,教师就难以在工作中找到自己,难以获得职业成就感,易受到社会的漠视,更谈不上对其成就的认可。长此以往,一些教师就会怀疑教师职业的价值,甚至担心由于从事教师职业无法实现自我,将自己埋没。如果一个人脑海中总是出现“辛辛苦苦为谁忙”的想法,那么,他怎么还能做好自己的工作?自然就产生烦闷、压抑的心理问题。教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是活生生的人,也为柴米油盐而蹙眉,也想把知识转化为经济,渴望拥有房子、车子;也想有骄人的伟绩和地位,受人尊重;也想丰富收入,享受休闲人生。农村教师只有微薄的住房公积金,房价涨的速度比工资涨的速度快,教师靠工资购买商品房很遥远,住的是学校提供的工作用房或租住在民房,退休后找不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安身之所。教师普遍缺乏归属感,学校凝聚力薄弱,教师难以安教、乐教。

  4.管理不科学,缺乏机制

  教师队伍的管理要激活管理机制,激发人的积极性,激励树立人不断进取的信心,给教师带来生机和希望。教师人事调动不能靠关系,要靠能力水平和工作态度,健全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职称聘任不公平、不合理,教师职称所谓“一发”系千钧;中层领导班子职务晋升局限性大,始终冲不出“教育围城”,年轻有为的人才丧失激情;没有活的机制,起不到流水不臭的作用,自然影响积极性。管理制度不够人性化,制度只会制造矛盾和伤人,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评价机制的不合理也会极大地挫伤教师的工作热情,因为评价结果往往与绩效工资、职称评聘、奖金荣誉、职务晋升挂钩。学校开展的一切教育教学评价都要公平、合理、真实。如果教师干好干坏一个样,学校赏罚不明,积极努力付出的教师得不到认可,不干工作的就会在努力工作的教师面前说风凉话,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久而久之,这部分有工作激情的教师也会产生倦怠心理。

  三 农村中学教师心理问题缓解对策

  1.真心善待教师,努力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地制宜,从农村中学教师“住宿条件差,福利待遇差”的“双差”实际出发,确立了要让教师“住好、吃好、玩好”为切入点,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贯彻落实学校的办学思想。学校尽可能让教师住好,让教职工有家的感觉;让教师吃好,学校聘请厨师解决老师的吃饭问题;让教师玩好,学校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在文化娱乐、体育休闲等方面多引导、多组织,由工会牵头开展健康有益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台球、健身舞蹈等比赛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加强了交流,不仅使教师在课余过得充实、有趣、健康、活泼,而且解决了农村教师课余休闲的问题,缓解了工作压力,消除了负面情绪。打造花园式学校,工作之余让大家在树荫下乘凉,在花丛中漫步,一起畅谈人生、交流感情、闲话家常、解困消乏,力求满足教职工身心健康的需要。

  2.公心评价教师,努力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学校管理要以面向学生、面向教师、面向学校发展为出发点;学校管理要以营造一个快乐、自信、有成就感、有归属感的工作环境为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评价要中肯。评价是过程的体现,评价是价值的体现,不同环境必然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学校教师学期工作考评,变重结果评价为阶段性评价,强调过程管理,提高教师对评价工作的关注程度和参与程度,不仅强化了过程监督,而且体现了为教师做好服务与指导工作,使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学校要创设平台,提供条件,让肯作为、能作为、有作为的教师发展优先、待遇优先、进步优先、评聘优先。公正地运用评价结果,让教师真正感受到优绩优酬、多劳多得的评价机制。

  3.用心理解教师,努力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教师完成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教师只有运用自己的心理品质,克服教育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才能顺利完成教育工作,才能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榜样。科学处理教师的需要,可以培养教师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合理的需求能马上解决的要及时解决;教师合理的高层次的需要不能马上解决的要想方设法尽早解决;教师不合理的需求各部门、各处室要耐心、诚恳地给予疏导解决。对教师而言,只有学校领导勤勉亲和,学校管理机制科学合理,他们才会倾心于这所学校的教育事业。校长要遵行“六会原则”,即会爱护教师、会感激教师、会赏识教师、会关心教师、会要求教师、会指导教师。学校在平时教师培训和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开展意志坚强性训练、应对挫折训练、战胜失败训练,从而增强教师的心理品质。

  4.诚心依靠教师,努力构建积极的事业信念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学校领导者要对教师一视同仁,正直无私,不拉帮结派和营私舞弊。如主动了解教师思想动态、业务能力,及时解决教师工作中的疑难问题,积极分担教师生活中的忧虑与艰辛,并常为教工之间的业务交往与情感交流铺路搭桥,树立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念。信念就是希望,信念是积极向上的工作动力,是追求成功的基础。教师一旦选择了教育这个职业,就意味着清贫、平淡、奉献。正因如此,我们始终努力在教师中构建一种积极向上的事业信念,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让教师得到充分尊重;引领教师成长,让教师享受成功的快乐。在职称评聘上,学校通过对教师全面合理的评价,优秀的就要优先,没有指标限制,学校给予其相应的待遇享受,认可他的工作成绩,尊重他的劳动成果,让老师从中享受到成功。从而使教师安其位,乐其道。

  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不容忽视,已成为当前制约学校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成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成为当前农村中学管理必须解决的难题。它关系到育人工程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期盼。因此,学校一定要积极引导广大教师走出困境,重燃工作激情,重树工作信心,快乐幸福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晓明、孙文影.教师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李虹.教师工作压力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3]伍新春、张军.教师职业倦怠预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4]李远虹.试论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及对策[J].文教资料,2006(21)

  [5]徐世贵.校长怎样抓队伍建设[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yu/3761.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教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