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教育论文》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22-04-15 11:0812

摘要: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新课程实验改革试点的稳步不断扎实推进,我校在对学科校本课程教材建设过程的组织指导、管理考核和实施评价环节的工作力度上不断逐步加大,本教学组一线教师希望以此活动为契机,促进我校教师进一步的学术专业特长发展,依托于现行本科教材平台和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新课程实验改革试点的稳步不断扎实推进,我校在对学科校本课程教材建设过程的组织指导、管理考核和实施评价环节的工作力度上不断逐步加大,本教学组一线教师希望以此活动为契机,促进我校教师进一步的学术专业特长发展,依托于现行本科教材平台和本学校提供的其它各种信息资源,尝试着围绕着科学素养、生活与应用、校本特色、生涯规划发展等各方面问题对我校生物学科系列校本课程体系进行全面规划整合和深层挖掘,探索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方法和途径,努力开发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校本课程。

  关键字: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研究开发;教学实践;研究

  2012年秋季学期,我校开始进行校本课程的研发。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学校和教师的观念和科研意识也在不断提高,我们学校大力倡导校本课程建设的开发,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专业的指导,课程的管理评价制度的也得以完善和规范,基于全面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确定了公民人格类、人文修养类、科学素养类、艺体涵养类和学科特长类等5大类的 “绥丰羽成特色课程”体系。我们生物组教师以此为契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依托现行教材和学校的各种资源,尝试围绕科学素养、生活应用、校本特色、生涯规划等方面对生物学科校本课程进行规划和挖掘, 开发了一系列的生物校本课程。

  一、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意义

  我们所理解的校本课程,是指在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知识框架,对本校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教师研讨、编写的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多样性的课程。生物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不单是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生生物科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生物课程配套资源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新教材中的有些实例过于理想化,难以适应地区差异和不同学校的特点,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因此,在进行地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中,依照新课程改革理念进行校本课程的建设。我校在进行校本课程开过程中,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增强教师科研意识和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要。

  二、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

  大力发动和组织本地的骨干教师,成立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组,统一思想,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定期交流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得失、总结经验。小组成员的老师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研究爱好、专业特长,自主选择或合作开发校本课程。对于校本课程开发我们确定了以下的基本思路是:①组织老师对学校“绥丰羽成特色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的进行学习,了解学校的课程体系的框架②针对本学科对本校学生进行调研,构建生物校本课程体系③根据开发的内容,确定课程名称、课程内容、教学目标,组织老师编写与修订:校本教材的内容编写关系到教材的实用程度和精彩程度,编写前要围绕课程纲,要广泛收集并精选相关材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材料等,然后对材料进行整理、围绕纲要精心组织编写。编好以后还要反复修订,特别是把握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④编写课程实施方案:包括课时安排、授课方式、活动安排、教学监控与测评。

  三、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途径

  1、依托现行教材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现行的高中生物新教材涵盖了高中阶段学生需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核心素养要求,是校本教材开发的主要依据。教材中关于一些课外探究性的课题以及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由于教学课时的紧张往往无法按课标要求完成,利用开发校本课程,可以作为新课标的有益补充。例如:必修课程的实验课程往往不能按照课标的要求按课时完成,有些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做的实验被迫改为教师演示实验,对教材实验的很难开展拓展和延伸方面的技能训练,利用校本课程《高中生物实验及拓展》开发和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不要拘泥于课本提供的实验材料、实验装置,让学生查阅资料进行多元化的探索,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也督促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总结,使得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教学相长。再如,教材中关于各种结论的产生,介绍一系列科学家的探索历程,利用科学探究史蕴含丰富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这部分内容在讲授时往往都是一笔带过,陈述事实,学生的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开设《高中生物科学史漫谈》校本课程,重视对实验的设计和探究,可以对教材的科学史内容进行补充,增加一些趣味性,适当增设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探究能力。

  2、利用本地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我校校内面积占地200多亩,鸟语花香,环境优美,教室周围、宿舍庭院和山上种植有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各种乔木、灌木、花卉,栖息着各种鸟类、蜥蜴、昆虫等小动物,池塘里还养有鱼、种有荷花,可以利用校园丰富的生物资源,开发《生物技术理论与实践》校本课程,可以进行校园植物标本的制作、各种植物的鉴别、动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实践;还可以利用一些空地创建“小农场” ,让学生亲自进行实践活动,加强学科与生产实际的联系。融入生物和美学的元素,设计和搭建“小花园”,让学生体会生物科学充溢着生命美和科学美,使得生物学教育的审美育人价值得以彰显,激发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 引导学生思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校独有的校外的生產劳动基地,学生每个学期到基地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利用基地的果实种植、水产家禽养殖进行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校本课程开发。利用本地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资源利用方便、直观,可就地取材,投入少,实用性强,过程简单,便于学习,可减少因组织活动的安全性和复杂性带来的隐患。

  3、联系生活应用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STS的教育理论倡导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联系生活应用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抽象的生物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浓厚兴趣,有助于学生树立热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技意识,从而全面提高和完善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例如: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常见的发酵食品,学生喜闻乐见,如风味酸奶、传统泡菜、花式面包、果酒(醋)等,以微生物知识为理论基础,以实验探究作为实践载体,开发《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校本课程,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学生能在做中学,吃中学,寓教于乐。该校本课程中,让学生将所学习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应用于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积极影响,反映生命科学对人类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担当能力。

  4、利用科学前沿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总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教材中介绍的现代生物技术很大程度上与当今的科技发展相脱节,为丰富完善学生知识体系,开拓学生视野,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资料的分类、收集和整理,联系社会热点,关注生命健康和食品安全,与现行教材选修部分进行整合,开发以细胞工程、基因工程、胚胎工程、生态工程等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现代生物科技前沿》。现代生物科技要求专业知识较高,一线教师能力有限,如果能够争取当地的大学或科研机构的支持,无论对学生知识水平还是教师专业水平都能得到提升。除此之外,此课程还能作为就业导向,引导学生对未来专业选择提前做好规划。

  四、关于生物校本教材开发的思考

  在进行校本开发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有收获,有提高,但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感到疑惑。作为高中教师,教学任务繁重,除了要进行校本教材开发,本身还要承担正常的教学任务,同时,由于每个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会有不同的观点,教师在合作开发校本的过程中,编出来的校本课程可能会缺乏统一性,会出现衔接不紧密或者体系不完善的问题,课程整体协调性较差;某些课程的推进所需设施、资金仍需不同部门的的认可和支持,组内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 程度和主动性、积极性仍存在较大差异,课程开发的思路仍不够开阔,缺乏科学探究性、创新意识不足等。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也是对学校管理水平考验,不但需要教师自身不断探索和学习,改进,而且也需要学校各部门的相互协作,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校本课程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李 燕. 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的困惑与探讨[J]. 江西教育,2019(8)

  [2] 杨维国.且行且思话校本——生物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J]. 中学生物教学,2013(5)

  [3] 王蔓丽.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 新课程导学,2014(7)

  [4] 钱俊瑞. 关于高中生物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J]. 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 2013(5)

  推荐阅读:高中生物学科学生素养提高的策略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yu/22964.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教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