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教育论文》高职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

高职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 要】本文论述高职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认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涵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实践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延伸和拓展,对进一步提高思政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有着重要意义,从课程建设、思政教师、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分析当前高校思

  【摘 要】本文论述高职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认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涵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实践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延伸和拓展,对进一步提高思政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有着重要意义,从课程建设、思政教师、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思政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提出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 思政课程 实践教学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當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尤其是要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参与性,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由此可见,探讨如何提高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依据预定的实践教学目标、要求及内容,以引导和组织学生主动了解、参与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方式的总称。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有效载体和教学内容的延伸,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强调教师、学生主体、目的、手段、客体、结果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和选择最恰当、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满足办学目标定位、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和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思政类课程作为公共课程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其教学与专业课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围绕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进行的,体现出“理实一体、教学做一体化、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在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结合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围绕国家每个时期的大政方针,培养大学生科学性政治思维最为行之有效的重点课程。

  在课程教学中,多采用“理论讲授+实践教学”的形式,运用教师讲授、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课堂互动等教学方法,以“理论知识考试+课内外作业”的考核方式开展课程教学。同时,实践教学环节作为思政课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要通过多维度、多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有待进一步构建

  从课程建设的角度,思政课以课本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重心,以“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模式开展,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拓展环节。目前,很多学校的实践教学只停留在一般性的要求上,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课程安排、实施方案、资源配置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究其原因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涉及教师、学生、教学安排、场地、经费等多个环节,均需要细致周密的计划和组织安排,即使文件上有具体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也难以坚持,易流于形式,落不到实处。

  (二)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高职院校的专兼职思政教师队伍在不断壮大,在职称结构、学历层次上有很大改善,但仍缺乏有渊博知识及教学热情的大师级领军人物、卓越人才。有些教师缺乏学习研究,对社会上出现的重大事件及难点、热点问题没有及时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或见解不够深刻,有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学习锻炼,使课堂讲解难以让学生信服,缺少生动性。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法手段有待进一步拓展

  从实践教学内容形式的角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对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的挑战。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教材”作为教学过程的基本遵循,实践教学最好的“教材”就是“现场教学”。教学内容上,实践教学由于课程设计不系统不规范、合班授课人数过多、缺乏正式挂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教师社会实践经验不足、不能有效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调研等原因,制约了教师有效开展实践教学。教学形式上由于大多以“课堂理论教学+期末考试+课后作业”作为考核方式,往往容易忽略或不开展实践教学环节,即使开展实践教学,也多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此外,实践教学专项经费不足、后勤保障不力等原因,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缺乏稳定性和长期性,同时也挫伤了教师组织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三、关于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若干思考

  (一)全方位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

  1.构建行之有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估体系

  该体系的探索和构建,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师和学生提供第一手信息资料反馈,加强教学反思工作,可有效检验实践教学方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后续组织学生实践教学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指导。例如,笔者所在的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基础课为48个学时,其中8个学时为思政社会实践教学,学生期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含作业、考勤、课堂表现等)、社会实践成绩和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具体比例为学生期评成绩=平时成绩×30%+社会实践成绩×30%+考试成绩×40%。学生期末考试统一采取闭卷考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yu/22107.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教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