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教育论文》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三大困局

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三大困局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内容摘要 高等教育主要是在学生完成中等学历教育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的高等专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高级职业人员的主要社会活动。现如今,在各项政策的指引下,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仍然处于一定的瓶颈期。本文旨在从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

  内容摘要 高等教育主要是在学生完成中等学历教育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的高等专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高级职业人员的主要社会活动。现如今,在各项政策的指引下,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仍然处于一定的瓶颈期。本文旨在从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三大困局出发,分析并深入讨论其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 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困局

山东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一个属于教育层次的基本概念,广义上讲就是泛指一切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这个教育层级包含学园、大学、学院、神学院、技术学院、理工学院以及其他颁发学位或专业证书的学院级机构(比如专科学校)。中国高等教育就目前情况而言仍然处于大众化的发展阶段,普及率也是一年比一年高,正在朝着普及化阶段稳步迈进,这是非常好的发展状态和趋势。然而,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现如今,我国高等教育又面临一些困局。

  困局一:学生素质教育与学生应试教育之间的问题

  素质教育是一种不只注重学生成绩,更强调提高和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水平、实践能力、个性化发展、身心健康和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素质的教育模式。我国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初衷是好的,但事实却与本意有所出入。在中国,毫无疑问,几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学生都把高考当成自己人生路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很多学生寒窗苦读十余年不就是为了最后高考一战赢得漂亮吗?再进一步说明,也就是为了进一所名牌大学。“高考”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除去那些保送生,剩下的人都是挤在一条船上,俗话说“一分压倒一万人"一点也不夸张。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高考,才造就了应试教育,但高考,又造福了多少人呢?说实话,我们普通老百姓真的需要感谢高考,高考在很大程度上会是我们经历过的无数场测试中唯一一场相对公平的选拔,因为只要成绩足够好、排在前列,你就能进入顶尖学校,结识许多优秀的、不同阶层的人才。所以,把高考说成是寒门子弟跻身上流社会的唯一途径也不为过。

  但很多人又说这样做不行,把孩子变成了考试机器,没有一点创新精神,而事实,恰好正是如此。我们中国孩子最会的就是考试,然而最缺乏的就是创新精神,因为在高考这一制度下,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提高考试分数。所以,如果高考体制不变革,中国的素质教育在操作这一方面,就会变成真正的应试教育。多一些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测评,也只是在给孩子们增加负担。布置作业减少,家长们会想方设法的额外布置作业,找辅导班。更别提一些“骑马、唱歌、跳舞、弹琴“等一些极其烧钱的项目,贫苦人家,哪里来的钱学习这些呢?这样才会真正的导致寒门难出贵子。所以,高考制度的改革,是落实素质教育最基本最必要的条件。

  困局二:教育属性中的公平与差别

  教育带有着公共产品的属性。通过调整、合并和筛选优秀师生建立的“一中”等重点院校进行教育的方式是不公平,不道德的。只有考试成绩优秀的人才能进入“一中”等重点学校,难道只有考试成绩好的人才配享有这些资源吗,中等甚至偏下的就不配?根据统计结果显示,在青少年之中,“天才少年”的占比只有百分之三。智力上的差别的确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别产生于不同的群体与地区之中。不能仅仅由成绩高低来判断一个学生的整体素质。考核方式除去成绩外可以加上心理素质、环保意识等多项测试加以筛选。“一中制度”在教育方面起到的正面效果远远小于负面效果,从教育看到未来,这种模式也进一步促进了贫富之间的差距。即使是在同一所学校,学生也会因为成绩的高低来被分配班级、师资,形成所谓的重点班、普通班。这个现象反映出来的不公平是如此明显,但可怕的是这在大家看来已经是习以为常了,不去想这个方式合不合理,只是不断鞭策自己的小孩努力考进重点班,以考上重点班为荣!

  困局三:第三产业中高等教育的产业化

  1992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了教育属于第三产业,教育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建议把教育事业作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教育产业化的由来以西方教育经济学的两个理念为基础:a)教育是稀缺资源;b)通过教育产业化,合理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使之达到效用的最大化。

  产业化的原因有一方面是:政府负担不起教育所需要的投入,国内供需严重失调,教育经费紧张,推行产业化,以弥补国内教育经费不足。不可否认的是,教育产业化带给我们一些积极的影响,比如扩大招生,使更多的人有机会进入大学,解决一些升学问题。但其中的弊病和代价同时存在,a)教育本质意义的扭曲:教育产业化施行后,许多高校把学生当作赚钱的工具,但是对学生的培养则不是太上心,这就形成了教育本质意义上的扭曲。b)高收费、乱收费、教育腐败现象丛生,学校和教育渐渐被社会腐败不良风气严重侵蚀、连年连续发生的全国高考舞弊案、学术论文剽窃案、“掺杂大量水分的文凭”、逐渐走向制度化的钱学交易和权学交易、人为制造的择校热潮、一位难求的学区房和巨额的升学费等等,都日益严重破坏了学校和教育的社会声誉、形象和公信力,这些怪相被也大部分人都归于“教育产业化”的名下。然而“中国的教育问题,不是产业化所带来的,而是产业化的程度不够彻底所致。”这一观点又在教育产业界和某些学者之间很有代表性。他们认为正是由于产业化的程度不够,才导致该产业化的民办学校没有条件产业化;不该产业化的公立学校却被大量用来“产业化”。我并不认同这种说法,我认为教育本身就不该带有功利性质,教育产业化这个方向就是不对的。

  尽管中国的教育改革之路上面临许多困局,而且始终承受着一些不可抗力因素的影響。但也正如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所说:“我不认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是失败的。我认为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成功的。”它使教育趋向大众化,帮助这个承担着教育规模为世界之最的发展中国家,使85%以上的中国人接受了义务教育,使20%的中国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

  【参考文献】

  [1]尚重生.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Z].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09.

  [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关于加强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Z].1992-06-16.

  [3]教育产业化争议辨析[J].南方周末,2004-10-13.

  [4]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z].2020-05-15.

  作者:谢沛凝

  推荐阅读:《山东高等教育》(月刊)创刊于1982年,由青岛大学师范学院主办。创刊于1982年的《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更名为《山东高等教育》)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yu/19286.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教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