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教育论文》全媒体背景下高校党员教育模式探索

全媒体背景下高校党员教育模式探索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 要: 全媒体融合发展,这给高校党员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党员教育工作者,要全面认识全媒体的特点和潮流趋势,思考全媒体背景下党员教育的优化路径,坚持正确的方向、实施可行的方法、探索有效的形式,构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优势互补的新格局

  摘 要: 全媒体融合发展,这给高校党员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党员教育工作者,要全面认识全媒体的特点和潮流趋势,思考全媒体背景下党员教育的优化路径,坚持正确的方向、实施可行的方法、探索有效的形式,构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优势互补的新格局。

  关键词: 全媒体时代 高校党员教育 融入教育

应用数学

  《应用数学》(季刊)创刊于1988年,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的应用数学刊物。

  全媒体正在发展,风起云涌,浩荡前行,无论你有没有意识到,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在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发生变化,影响之大令人惊叹,移动直播、5G、大数据、机器人写稿、媒体人工智能平台、AI合成主播……前所未有的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目不暇接。当前,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数量已经超过9000万,这千千万万名党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党的先进性的保持。必须把党员教育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长期任务,推动高校党员教育与全媒体的融合发展,丰富党员教育内容,创新党员教育形式,增强党员教育的时效性和吸引力。

  一、深刻认识和把握全媒体的特点

  (一)全媒体概念阐释

  习近平同志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①这几乎是对当前全媒体状况最精确的概括。具体说来,从时空维度,事物发展的全过程都会被现代信息技术记录并存储;从信息技术维度,进入大数据时代,媒体信息格式呈现多元化,不局限于传统的文字,出现图片、音频、视频等;从社会维度,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社会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处在社会中的个人、机构、团体等,都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交互、传播;从媒体功能维度,实现“全效”,媒体功能全面化,区别于传统媒体较为单一的信息传播功能,依托互联网的媒体具有明显的平台化趋势,各种应用层出不穷,功能丰富多样,传播效果增强甚至可以精确测量。这样的“全媒体”,各大高校怎能置身事外,高校既是网络的使用者,又在接受网络的考验,必须思考怎样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

  (二)全媒体的特点

  现在,我国有超过8亿的网民,网站数量超过540万个,各种APP超过400万种,自媒体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人群特别是年轻人习惯于通过手机、“两微一端”等新兴媒体获取信息。也就是说受众的信息接收渠道变了,接收方式也变了。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过去传统媒体曾经掌控的“舆论主场”的现场正在被打破,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下降,主导舆论的作用受到挑战。几乎很难想象,当前的互联网“原住民”会再把读报纸、看杂志重新变为主流阅读习惯,这就像习惯了活字印刷术就不愿意再把甲骨文当主流是一样的道理。传统的传播不分受众、也不知道反响怎么样,只知道播出去,现在的媒体越来越分众化,可以利用大数据清楚的定位受众群体,传播更精准、更有效率。

  在党员教育中,传统的通过集中授课和静态的文字、图片进行的教育形式比较单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要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将新媒体发展融合到高校党员教育中,实现党员教育内容的多样化、教育形式的互动化,增强党员教育的实效性。

  二、全媒体对高校党员教育的挑战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本、书籍、报纸等,通过移动互联网即可随时随地地获取海量信息,一部手机就是一个传播平台,“终端随人走、信息为人转”,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信息扑面而来,容易让人在信息的浩瀚海洋里迷失方向。如何在党员教育中发挥“全媒体”的优势,引导党员增强政治站位、提高党员素质,保持党员先进性,这是新时代高校党员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境遇。

  (一)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递受新媒体的影响

  全媒体环境下,基层党员接触的信息更加广泛,思想活动更加具有选择性和差异性。在多元网络文化的冲击下,价值观的形成会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我国始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媒体环境产生的多元价值观或多或少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产生一定的冲击。高校是国内外社会思潮聚集和交汇的重要场所,文化交流更加活跃,一些青年党员尤其是大学生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影响。这就对高校党员教育工作提出挑战。

  (二)全媒体时代对高校党员教育提出更高要求

  1.基层党建传统教育方式受到冲击

  传统的党员教育形式是通过上党课、开展民主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三会一课”等支部活动,这些形式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双重限制,只能局限于某个固定的时间和场合。丰富的支部活动是建立在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基础上的,在追求高效率的时代,这样的党建工作形式不易满足基层党员尤其是学生党员的需求,亟须注入新媒体的活力。网络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传播形式多元化、受众群体有针对性、用户阅读体验佳,大家可以通过各类公众平台,及时迅速地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基层党建活动,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潜移默化地接受党员教育的熏陶,扩大党建教育的覆盖面。

  2.新媒体党建平台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高校党员网络化教育平台建设情况难以跟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速度。一方面,全媒体的发展和网络平台的建立,对高校党员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党员教育工作者虽具备丰富的党建工作经验,但存在缺乏全媒体思维、对全媒体形势认识不到位、对新媒体党建与传统党建优势互补的必要性认识不足等问题。在行动上是“慢半拍”,落后于新兴的新媒体技术,刚熟悉微博,大家开始玩微信,用微信公众号开展工作时,年轻人又开始热衷刷抖音、玩直播,党员教育的更新速度似乎很难追上移动新媒体的扩张速度。另一方面,现有的党建媒体平台杂而不强,真正有“铁丝”有影响力的平台数量有限,在依托移动平台进行的党员教育工作中存在更新周期时间长,质量不高、缺乏创新性等问题。高校基层党员教育工作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亟须做大做强新媒体党建平台,提高党务工作者的信息技术能力。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yu/15527.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教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