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教育论文》以数字化思维探索编辑出版学教育实践

以数字化思维探索编辑出版学教育实践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要】教育是国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下一步,编辑出版教育应当积极探索传统出版融合发展之路,制定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课程,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出版传媒业发展新趋势的复合型编辑人才。 【关

  【摘要】教育是国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下一步,编辑出版教育应当积极探索传统出版融合发展之路,制定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课程,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出版传媒业发展新趋势的复合型编辑人才。

  【关键词】数字化思维;编辑出版学;教育;人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推荐阅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88年,是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主办的学术类期刊,1999年国内外公开发行。

  教育是国之大计。2018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强调教育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重要性。在三个设问中,“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回到编辑出版学教育上来,探讨编辑出版学教育的未来与方向,实际上就是要厘清编辑出版学教育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一、编辑出版学教育的现状

  编辑出版学教育从时间维度上大致经历了1984年在胡乔木倡导下创办兴起的编辑学型和1998年在编辑学和出版学基础上由教育部整合形成的编辑出版学型两个阶段。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编辑出版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多专业、多渠道、多规格的专业教育体系,建立了编辑出版学本、硕、博三个教育层次的培养体系,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通识教育、宽口径教育的高等教育理念推广,我国高校中原有的编辑专业、出版管理专业、印刷专业、图书发行专业等,纷纷按照教育部1998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规定的“编辑出版学”专业进行整合,力图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复合型编辑出版人才。同时,我国还提出“符合出版物编印发一体化的宽口径要求,注重培养系统掌握编辑出版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具备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精神,能从事编辑、出版、发行业务与管理工作以及教学与科研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编辑出版学专业培养目标[1]。

  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在以下几方面依然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第一,学科归属混乱。相较其他传统学科,编辑出版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在学科隶属关系上比较混乱,学界对此也是众说纷纭。从教育实践来看,编辑出版学教育明显缺乏系统性和独立性,导致该学科在不同的高校中设置或挂靠在不同的专业门类下,如将编辑出版学专业设置在人文学院、文法学院、新闻学院、信息管理学院等,有的侧重文学,有的侧重市场营销,有的重点教授出版理论,有的倾向培养策划能力等,不一而足。教育教学理念五花八门,严重影响了学科人才培养计划的开展,更难实现培养出“系统掌握编辑出版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具备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人才的目标。

  第二,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由于编辑出版学专业设置的随意性和部分高校“有术无学”的理论偏见,导致编辑出版專业人才培养与出版产业一线人才需求不相适应,或是在人才培养理念、课程设置等方面滞后于出版业飞速发展对人才不断产生的新要求。例如,虽然说编辑出版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包含了编、印、发相关的应用类知识,文、史、论等基础性理论知识,以及技术性、相关辅助类学科知识,但出版单位在招聘时,针对某些学科编辑岗位,往往更倾向于寻找有相应专业学科背景的“专家”,而非编印发通吃的复合型人才。

  第三,专业发展方向模糊。许多学生对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和自身就业方向并不明晰,甚至在看到某些高校关闭编辑出版学专业后,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感到一片茫然。因此,在编辑出版学教育中,教师若不明确地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专业优势,很难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专业能力提升的方向,更不用谈拥有创新精神。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编辑出版学教育发展中的一些特点和规律。比如,编辑活动作为千百年来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行为,其社会功能只会历久弥新,能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又如,编辑出版学的发展总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呈正相关,从中国整体来看,设置编辑出版学专业的院校明显存在东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的特点,特别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超多,内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奇少的现象[2]。这些特点和规律告诉我们,编辑出版学教育的发展是有时代性和独特性的。

  二、新时代编辑出版学教育的方向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编辑出版在文化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社会对新型编辑出版人才的需求亦日益强烈。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编辑出版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变,数字化信息充斥在身边;编辑出版的内容和流程在变,组稿、审稿、内容发布、产品营销和推广无一例外地全部步入数字化阶段;编辑出版的外延和边界在变,图书、音像或是音频、小视频,在知识碎片化的今天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应地,编辑出版学教育的重心也要变,未来编辑出版学教育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熟练的新技术应用能力、系统的策划能力和过硬的文字处理能力,并以数字化思维的培养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

  第一,培养学生紧扣时代脉搏的洞察力,以及对新技术的熟练应用。编辑活动总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不断进步,数字时代新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数字化思维的培养思路要求我们鼓励学生提升了解新技术、新潮流的能力。

  第二,将互联网思维与系统编辑策划能力训练相结合。如今的出版业不同于以往,在编辑出版学领域,教师横向要让学生了解编印发出版流程,纵向要培养学生了解不同产品形态,甚至是多种产品形态同步策划的能力。从图书、多媒体产品、影视,到数字化软件和平台策划等,相同内容、不同介质产品的“落脚点”千差万别,对其的策划思路和实现路径也各不相同。例如针对同一部小说,听书产品更侧重用“演绎者”的情绪表达来吸引读者,而纸质书更像是国画的“留白”,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值得思考。此外,数字化思维的培养思路尤其要注意重点培养学生在策划中学会用用户思维思考问题,在策划产品时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而非以自我为中心,更注重用户体验而非闭门造车,追求产品的社会价值和实用价值相统一。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yu/15460.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教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