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教育论文》小学道德与法治中融入心理教育的有效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中融入心理教育的有效策略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20-02-08 10:3612

摘要: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学习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良好的心理引导,并在这个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式,来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其主要教学目标。而本文就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与法治的融合,來进行有效的策略分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学习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良好的心理引导,并在这个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式,来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其主要教学目标。而本文就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与法治的融合,來进行有效的策略分析。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心理教育

小学教育论文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社会环境日趋复杂,这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并且随着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在当代人的家庭中,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家庭的宠爱、社会的宠爱,这也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对于这一情况,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已经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小学阶段,此时学校的教育更加突出,为此,教师灵活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增加教师知识储备,重视学生心理状态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可以说是学习的共同体,要想更高效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需要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通过强化自身的认识,不断钻研学科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联系,扩充知识储备,以此来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与水平。同时教师也要发挥榜样的作用,注重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做到以身作则,以此来促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注重在日常的教学中,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平等、互助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有一个和谐的心理适应条件。教师在了解学生个体心理状态的前提下,加强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进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也要学会,根据学生的心理性格特点,来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个体意识逐渐增强,在教育教学中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多鼓励、多肯定,力求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而对于学生已经出现的心理波动,教师应当进行有效的疏导,使学生保持相对平复的心态,正常的面对学习生活。对于个别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要注重进行重点交流,帮助其改变态度,促使其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会正确对待周边事物,保持上善的心理状态。

  二、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把握教育的融合点

  教材是教学活动载体,也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其主要的目标是通过教学,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仔细研究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素材,以及相应的扩展素材,并尝试着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课本素材,进行有效的整合,积极寻找这两者的融合,并将其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和课本教材的完美融合。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学会观察,挖掘教材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点,以此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如在“小学生活真快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将“熟悉校园生活,遵守学校生活常规”作为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之后,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学会讲礼貌、守秩序、学会与同学相处”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案例,来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认知,以更好的引导学生体会校园生活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对校园、对学习的热爱之情。又如“我爱我们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本的教学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设定“欣赏肯定自我,学会欣赏同学的优点,并体会到班集体的可贵之处”。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来指引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与他人。同时在课堂实践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敞开心扉,畅谈班级活动的心得体会,关注学生流露出的价值倾向,并及时的给予正确的引导。

  三、营造体验式的情境,提升教育教学效益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多是采用单一的讲授方式,来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于当前的教育教学。面对经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教师一定要重视现代科技的使用,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情境,如游戏教学、故事教学,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游戏情境,开展心理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要认识到有的教学内容,学生只有亲自体验过后,才能有所体会与感悟。所以通过游戏情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又如通过开展故事情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等的讲述,让学生通过感悟故事中的情感,来达到提高学生认知、培养学生情感的目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者是播放相关视频,从而使学生充分体验故事情境。以《沉香救母》《卧冰求鲤》等故事为素材,使学生产生同理心,思考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进而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起道德与法治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并注重把其作为教学的重要部分,通过不断实践探索,把握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精髓,进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碧波.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的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8(29):6-7.

  [2]杨冰.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教育[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S1):247-248.

  推荐阅读:《中小学外语教学》(月刊)创刊于1978年,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以中小学英语教师及教研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刊物。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yu/15272.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教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