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教育论文》绿化养护技术的课程设计研究思路

绿化养护技术的课程设计研究思路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18-07-20 10:4912

摘要:这篇课程设计论文发表了绿化养护技术的课程设计研究思路,绿色化学又被称为环境友好化学, 在它的基础上有一种新的合成技术叫做绿色合成技术。该项技术的目标是采用化学的方法尽量减少甚至消除化学生产过程中产生对人类健康或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物质。 关键词

  这篇课程设计论文发表了绿化养护技术的课程设计研究思路,绿色化学又被称为环境友好化学, 在它的基础上有一种新的合成技术叫做绿色合成技术。该项技术的目标是采用化学的方法尽量减少甚至消除化学生产过程中产生对人类健康或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物质。

  关键词:课程设计论文投稿,工作过程;绿化养护;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投稿

  1课程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开始大力追求自然、绿色、宜居的生活环境,加之环保呼声的日益高涨,作为净化环境、美化环境、绿化环境的园林绿化建设引起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高度重视,特别在建设“低碳社会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当今,更是有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绿化建设一日千里,但园林绿化建设虽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园林建设中“重建轻管、只建不管”的现象却非常普遍,导致大量绿化植物枯黄、病虫滋生,甚至死亡,虽然花了钱,却达不到应有的绿化效果,所以绿化保养就显得尤其重要,对绿化作用的发挥起着保证和决定性的作用。

  为了培养更多的绿化养护人才,服务地方经济,我们开设绿化养护与管理的课程。该门课程的前身是《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观赏植物栽培与养护》,后来觉得园林植物、观赏植物的范围太广,该门课程应侧重于室外绿地的建设与养护,故而改为《绿化养护技术》。《绿化养护技术》兼有理论性、实践性、季节性、地域性、趣味性等特点,其涉及种类繁杂的绿化植物类群,种植、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灾害防治等多个生产环节,内容十分丰富。传统的讲授从生物学习性开始,接着讲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偏重于理论、总论,对于具体树种很少涉及,初学者常常摸不着头脑。而传统的授课内容和讲授方法又往往以重复的信息、固定的模式反复冲击学生大脑,易于产生麻痹心理和枯燥感,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绿化养护技术,体现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必须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我们设想通过企业调研和任务分析,以养护岗位对本门课程的要求来进行课程设计,我们以绿化养护过程中需要的实际技术为导向,以实际的养护树种为对象,以真实工作任务训练其种植、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专业技能。特别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探讨产教融合的方法,使学生有机会完成整个生产周期,真正掌握关键技术环节。

  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2.1课程设计的理念

  以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为指导,以养护岗位对学生的技能要求来进行课程设计,以任务驱动来组织实践教学,把真实的养护工作任务转化为6个学习情境,实现课程学习顶岗化、养护过程系统化;以项目导向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工地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工作过程系统化;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核心目标,校企合作共建课程,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树木又树人。以考核评价的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态度与技能相结合,实现考核评价的全程化、立体化、综合化。

  2.2课程设计的思路

  首先根据养护岗位的工作要求,确定该门课程要求学生学习的工作任务。再根据工作任务的要求,进行技能分析,最后针对每条技能,确定要获得这条技能学习者应当“知道”的内容,即知识内容及其要求,同时,确定本课程所需的职业素质。根据工作任务、知识要求、技能要求,确定学习的知识、技能、素养,从而制定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完善实训和师资条件,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改革教学模式、革新教学方法、创新考核办法,形成一整套系统的、合理的、高效的教学文件、方法与资源。

  3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3.1课程定位精准化

  对课程进行了清晰准确的定位。现在大多数《园林植物栽培养护》中都包含有花卉生产、草皮养护的内容,很显然这与《花卉生产技术》、《草坪建植技术》是重复的。我们删除了这部分内容,把课程名称改为《绿化养护技术》,专门进行各类绿地的建设与养护,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绿化养护能力,培养绿化养护技术主管。本门课程是园艺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在学习了前导课程《植物与植物生理》、《土壤肥料技术》、《观赏树木应用》、《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基础上开设的。而通过本门课程学习的绿化养护技术,不但为后续的顶岗实习、毕业论文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前后序课程衔接科学、得当,而且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3.2教学内容任务化

  传统的土肥水管理、种植、整形修剪、病虫草害防治等的教学内容没有针对具体树种,泛泛而谈,空洞且无应用性。我们根据课程培养目标和当地绿化养护岗位的真实要求,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把绿化养护的典型工作任务划分为6个学习情境,即常绿乔木的养护、常绿灌木的养护、落叶乔木的养护、落叶灌木的养护、藤本植物的养护、地被植物的养护,与实际生产完全一致。而在具体树种的选择上,都是华南地区重要而常见的绿化树种,以它们为载体,按照生产季节。培训绿化养护必须的土肥水管理、种植、整形修剪、病虫草害防治等主要操作技能。而且掌握主要树种之后,对其它树种可举一反三,具有很强的拓展性。完全基于真实的工作过程,针对绿化岗位、针对当地气候条件、针对当地树种、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3.3教学模式顶岗化

  把养护任务下达给由学生组建的准公司,学生通过参与公司的运作和系统的管护实践,学习了养护知识,掌握了养护技能,更为重要的是懂得了尊重“领导”、团结“同事”,严格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增强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道德意识、责任感,整个过程既是学习,又是工作,学生能领取相应的工资。这种“课程学习顶岗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学生一毕业,就可以胜任绿化养护主管的工作岗位,实现了学校与社会的对接。

  3.4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运用讨论法、案例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同时,创造了会诊法和系统管护法。经过各环节的养护实践,使学生获得了鲜活、直接而实用的专业技能。如会诊断法是针对养护过程中出现的疑难杂症,组织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和学院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会诊,通过检查、检验、分析、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求学生作为专家的助手,全程参与这一过程,以获得宝贵的职业体验和职业经验。

  3.5教学手段信息化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1)采用多媒体手段本课程全部内容自制了电子课件PPT。通过多媒体手段,将绿化养护技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非常逼真地展现出来,效果良好。

  (2)建立视频库。包括一些主要绿化植物的养护技术。通过相关的视频观看,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建立了绿化植物图片检索库检索库中除逼真的植物图片外,还有其生物学习性等的介绍,可以巩固学生对植物的识别能力,加深对被养护对象生物学习性的了解。

  (4)建立了《绿化养护技术》课程网站,将课件、视频库等资源充实于网站中,并开展了在线答疑等互动。

  (5)增加自主学习的比重,这样有利于实行因材施教,最大程度地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到自己最想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3.6评价办法综合化

  创新考核办法:改变传统的以理论考试为主,实践考试为辅,期末考试为主、平时考试为辅的考核方法,创建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技能与态度相结合、老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六结合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全面性、准确性。

  4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绿化养护技术课程整体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改革了教学模式,重组了教学内容,革新了教学方法,更新了教学手段,创新了评价办法,进行了系统性的改革,促进了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许家传.试论高职体育教学内容的五个特性[J].职教论坛,2012(31):340

  [2]戴晓东,江荧,朱强.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实训教学设计与实施[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2):89-91.

  [3]李秀丽.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实践教学魔方体系的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6(33):61-64

  [4]祝遵凌,王瑞辉.园林植物栽培养护[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5]朱庆竖.绿化养护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作者:朱庆竖 孙丽静 谭卫萍 李智多 单位: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推荐阅读:《上海课程教学研究》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全国教育类学术期刊。本刊原系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内刊《上海教学研究》(1991年创刊),2015年转为公开发行刊物。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yu/12263.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教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