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经济管理论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21-09-25 11:3612

摘要:关键词双循环 国内市场分割 对外开放 企业成本加成 一、引言 过去多年,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双轮驱动,特别是外循环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中国经济增长表现优异的重要解释因素(江小涓和孟丽君,2021)。当前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是依据新的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变化

  关键词双循环 国内市场分割 对外开放 企业成本加成

企业管理论文

  一、引言

  过去多年,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双轮驱动,特别是外循环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中国经济增长表现优异的重要解释因素(江小涓和孟丽君,2021)。当前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是依据新的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变化,作出的一项主动选择、长期谋划和具有前瞻性的战略决策(钱学锋和裴婷,2021)。但国内国外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并非一蹴而就,早在2015年8月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即提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此后,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明确了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地深入推行,加之国际形势不确定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生产的冲击,提高国内需求规模与质量、推进国内大市场建设是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外开放推进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即针对中国的扩大对外开放作出了重要论述(裴长洪和刘洪愧,2018),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十九届五中全会上进一步提出,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顺应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深度融人世界经济的必然趋势,应坚持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由此可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是应对新一轮更高水平开放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在当前新冠疫情严重冲击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的背景下,依托国内循环、融入国际循环显得更加重要。为此,2020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时强调,“要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基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当前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前途作出的重要战略布局,具有强烈的现实价值和长远意义。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以往消除国内市场分割与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总是存在对本国和本地企业竞争力的担忧。国内市场分割与对外开放是否会影响企业竞争力?异质性样本中其影响又是否一致?本文旨在有效解答这一系列问题。

  企业竞争力代表着企业在市场上的生存能力与盈利能力,众多学者认为企业的成本加成的内涵丰富,可以有效地测度企业竞争力。一方面其可以反映企業市场势力(De Loecker&Warzynski,2012),另一方面又可以反映企业的贸易利得(钱学锋、范冬梅、黄汉民,2016)。因而,企业成本加成被认定为衡量企业动态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因此为众多研究者所推崇和使用(盛丹和王永进,2012;祝树金和张鹏辉,2015)。推动企业成本加成提升已成为实现中国制造业企业竞争力提高的关键问题。那么,在中国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国内市场整合与对外开放是否能够推动企业成本加成提升呢?上述问题的厘清,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国内国外大循环的理解,还可以为现阶段推动中国制造业企业竞争力有效提升提供经验证据。

  面对上述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基于1999-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构建了一个同时包含国内市场分割、对外开放以及详细制造业企业信息的数据库。以此数据库为基础,本文从市场分割与对外开放的视角实证检验了国内市场循环与国际市场循环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整体层面上,国内市场分割抑制了企业成本加成的提升,而对外开放显著促进了企业成本加成的提高。通过设计严谨的异质性检验发现,基于生产要素类型差异,国内市场分割对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的成本加成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外开放显著促进了资本密集型企业的成本加成,但对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影响尚不显著。基于技术水平差异,国内市场分割对中高技术企业和中低技术企业的成本加成均显示出抑制作用,对外开放显著促进了中高技术企业的成本加成,但对中低技术企业的影响尚不显著。基于所有制的差异,本文发现国内市场分割对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成本加成均是负向的,对外开放促进了国有企业的成本加成,但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

  本文可能存在的边际贡献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同时展开对市场分割与对外开放的双视角的研究,研究结果和经验可以为当前中国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如何影响企业竞争力提供可靠的经验证据;(2)通过系统可靠的实证检验厘清了异质性样本中国内市场分割与对外开放对企业成本加成影响的差异性,这一工作为政府制定差异化政策与解决双循环发展格局下的不均衡问题提供了有益参考。

  本文余下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第三部分是计量模型、变量设定与数据处理;第四部分是实证结果与分析,旨在分别实证检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市场分割与对外开放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第五部分是异质性检验,旨在验证不同样本中国内市场分割与对外开放对企业成本加成影响的差异性;第六部分是研究结论。

  二、文献综述

  推进国内循环不仅要提高国内需求的规模与多样性,而且要加快构建允许要素自由流动的一体化市场。但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对当地经济的过度保护增加了国内贸易的壁垒,造成了严重的市场分割。关于国内市场循环对企业竞争力的直接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文梳理了市场分割与市场整合对企业成本加成影响的相关文献。较早研究中,Bottasso和Sembenelli(2001)基于欧盟实施的单一市场计划,探讨了受计划影响的企业成本加成的变化。研究发现内部企业并未因市场扩大而受益,反而因促进竞争效应的提升抑制了区域内企业成本加成的提高。部分国内学者就中国的国内市场分割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尝试展开研究,高宇等(2018)在理论分析国内市场分割程度如何影响企业加成率的基础上,利用省级层面的市场分割数据与企业层面的成本加成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国内市场分割程度对国内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呈“u”形,换言之,超过一定强度的国内市场分割有助于国内企业加成率的提升。与之不同,李晓萍和陈侃(2018)同样就市场分割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展开分析,发现国内市场分割促进了企业加成率提升,并且市场分割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主要通过负向的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和正向的竞争效应得以实现,而这两种效应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除受企业产权影响外,还受行业层面的利润率和要素密集度影响(高玉强和秦浩钦,2019;李聪、刘喜华、姜东晖,2020)。

  推荐阅读:国有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gu/21231.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经济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