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经济管理论文》“保险+物联网+维保+养老”电梯安全监管模式探讨

“保险+物联网+维保+养老”电梯安全监管模式探讨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电梯生产和使用大国,电梯安全问题也成为关注度极高的民生问题。由于电梯安全涉及生产、采购、安装、使用管理、维保、监督管理等多个环节,政府监管手段有限,面临电梯安全管理的困局。本文初步设计了保险+物联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电梯生产和使用大国,电梯安全问题也成为关注度极高的民生问题。由于电梯安全涉及生产、采购、安装、使用管理、维保、监督管理等多个环节,政府监管手段有限,面临电梯安全管理的困局。本文初步设计了“保险+物联网+维保+养老”电梯安全监管模式的解决方案,利用保险公司的经营优势,引入物联网技术手段,试图有效解决电梯运行在各环节的安全隐患和事故处置,形成电梯安全事前防范、事中控制與救援、事后经济补偿的闭环式管理模式。

  关键词:保险;物联网;电梯安全;监管

物联网论文

  一、 引言

  2003年以来,我国电梯数量年平均增长约15%,电梯保有量、年产量、年增量均为世界第一。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拥有电梯627.83万台,占全国特种设备总量的45%,是全国数量最多的特种设备。2018年,全国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和相关事故219起,死亡224人,受伤68人,万台特种设备死亡率为0.22‰。其中,电梯事故31起,占比14.16%,死亡人数占比9.82%。电梯安全事故成为继起重机械和场(厂)内机动车辆事故后位居第三位的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引发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由于电梯的使用和管理涉及业主、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维保单位等,责任链条长,责任不够清晰,政府面临电梯安全管理的困局。因此,笔者提出“保险+物联网+维保+养老”电梯安全监管模式的解决方案,利用保险公司的经营优势和物联网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电梯安全监管。

  二、 “保险+物联网+维保+养老”电梯安全监管模式概述

  “保险+物联网+维保+养老”电梯安全监管模式是以新型保险产品为业务依托,以电梯物联网机构为技术依托,以电梯安全大数据平台为管理依托,将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与保险风险管理功能相结合,涵盖电梯维保监督管理、电梯零配件管理、电梯使用寿命管理、电梯维保人员管理、电梯事故应急救援及经济赔偿的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风险解决方案,可以使电梯业主(物业单位)、电梯维保方、电梯制造方、政府部门、社会公众五方受益。保险公司将保险与物联网技术结合,搭建电梯安全大数据平台,打破各环节信息孤岛,实现数据互联互通,降低电梯产业链各方经营风险和经营成本,帮助政府制定电梯产业链管理办法,成为政府电梯公共服务系统集成供应商和综合管理平台。

  (一)运作方式

  由电梯使用管理责任主体(一般为物业企业)投保电梯安全综合保险,保费包括三部分,分别是责任风险补偿保费、维保服务保费和更新改造经济补偿保费。电梯使用管理责任主体向保险公司缴纳保费,与保险公司共同委托维保公司按照要求对电梯进行维修保养,三方共同签订电梯维保服务协议。保险公司承保后,基于电梯安全大数据平台,采用电梯物联网技术对电梯日常维保进行监督,并按三方电梯维保服务协议的要求,在维保单位按时且高质量地完成维保工作的前提下,定期向维保企业支付维保费用及零配件更换费用,并对电梯安全责任事故承担保险保障。电梯需要整体改造或更新时,保险公司在约定的责任限额内对电梯更新的费用进行补偿。

  (二)电梯安全大数据平台构成与功能

  通过数据采集单元与数据传输单元将采集到的电梯运行数据、故障数据、音视频数据、困人数据等发送到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决策,对电梯进行故障判断,并发出风险预警、困人安抚、应急救援的提示和指令。电梯安全大数据平台下的六个子平台分别承担电梯安全运行监管、电梯维保监管、电梯应急处置管理、电梯预警分析综合管理、电梯精准维保分析管理和电梯安全管理追溯全产业链管理的任务。根据大数据平台的电梯运行数据进行维保监督管理、人员等级评定和零配件寿命评估,推动电梯维保从“按时维保”向“按需维保”转变,提高维保效率,降低维保成本,实现电梯安全监管的机制创新。

  三、 推行“保险+物联网+维保+养老”电梯安全监管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电梯安全事关民生安全、城市安全,“保险+物联网+维保+养老”电梯安全监管模式引入保险机制,应用物联网技术创新开展电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以此有效地对电梯进行安全风险管理。

  (一)引入保险机制参与电梯安全管理多元共治的必要性

  保险业的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属性,能接替政府社会安全风险管理的部分功能,成为安全管理的重要工具,能够助力政府实现对电梯安全风险减量管理,提升电梯产业链整体风险管理水平和效能。首先,保险的营利性特征,将促使涉梯单位改进安全管理水平。保险公司是商业机构,从自身利益出发,势必会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加强对涉梯单位的安全管理,督促责任单位做好防灾防损,增强有关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从而减少事故,降低赔付。其次,保险的技术性特征,将促使涉梯单位降低道德风险。电梯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保险公司在履行经济赔偿责任的同时,必然要对事故进行理赔调查,这也是另一种对涉梯单位进行安全管理监督的形式,将促使责任单位加强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再次发生。最后,保险的正外部性,将促使维保企业提高维保管理水平。保险公司通过一定时间的经营,积累的大数据能对不同条件和管理水平的物业企业、维保企业厘定不同的费率条件,将费率与电梯安全管理水平挂钩。承保政策和定价机制可以形成有效激励,推动社会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二)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有效解决监管手段受限的困局,实现政府监管部门、电梯所有权人及委托管理人(业主/物业)、电梯维保方、电梯制造方和社会公众五方受益的共赢局面。

  第一,政府部门取得物联网技术的分析决策数据后,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管,对维保质量考核较差的企业进行公示,促使企业提高服务水平,更有效地进行社会治理。

  推荐阅读:保险研究期刊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gu/18373.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经济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