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经济管理论文》消费与经济同步增长的机理分析与国际比较

消费与经济同步增长的机理分析与国际比较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要]经济增长新常态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目的,更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它与生产的相互支撑、相互制约和相互推动构成经济增长的动力。所以,把消费增长和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并作关联性的考察,才能对经济增长的质量

  [摘要]经济增长新常态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目的,更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它与生产的相互支撑、相互制约和相互推动构成经济增长的动力。所以,把消费增长和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并作关联性的考察,才能对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做出准确的评估。经济与消费同步增长状态关乎一个经济体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通过分析和比较发现,同步增长状态存在地区差异,同步程度越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越优。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我们计算了9个国家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同步指数,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消费增长的同步程度与发达国家存在不小差距,而提升同步程度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功能、提高劳动收入占比和坚持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同步增长;灰色关联度;生产相对过剩

经济管理论文

  一 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最终消费率由2000年的62.3%下降到2018年的55.3%,居民消费率则由2000年的46.4%下降至2018年的38.7%。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长期稳定在80%左右的消费率,我国的消费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并且未见明显的增长态势。造成消费率低迷的直接原因是消费增长长期落后于经济增长,使得消费所占比例越来越小。观察图1可以发现,以1998年为分界点,在此之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与消费增长速度交替领先。1998年之后,经济增长速度几乎一直领先消费增长速度。若消费率持续下降,既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也难以实现国民共享经济增长成果的目标。因此,促进经济增长与消费增长的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将通过机理分析和国际比较揭示经济增长与消费增长关系的长期规律及其意义,并就如何实现我国消费与经济的同步增长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 文献综述

  在以往的文献中,关注经济增长和消费增长关系的研究较少,更缺乏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二者的关系、重要性和影响等进行描述和解释。经济增长概念起源于威廉·配第。经历古典、新古典、新增长等诸多流派的发展,我们对经济增长决定因素的认知,由最初的资本决定论逐渐扩充到劳动和技术进步等。至今,研究经济增长的主题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除了极具代表性的制度决定论以外,学者们还将注意力转移到贸易、不平等、金融,以及分工理论等诸多领域。显然,有关经济增长的研究基本上都围绕着供给领域展开,而对需求因素的限制作用则缺乏深入的探讨。虽然哈罗德多马模型已经引入需求因素,但并未引起新古典经济学流派的重视,即便在对需求因素的研究中,重点也是投资而非消费。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早已解决了的问题。任何社会的经济发展本质都是社会再生产的总过程,都必须周而复始地经历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分配和交换表现为中间环节。四个环节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并且缺一不可。正是由于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注定了消费和增长之间必然存在着紧密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的唯物辩证关系。所谓生产决定消费是指人类消费什么、消费多少,都是由生产发展水平决定的,消费不能脱离实际的生产力水平。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是指消费从两个方面影响着生产:一是消费实现了生产,产品只有在消费中才成为现实的产品;二是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需要,消费是生产观念上的内在动机、前提和动力。Buera and Kaboski认为,有必要将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结合起来理解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过程。基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应该是互为因果的关系。需求对于供给的刺激作用使得消费的不断增长势必拉动经济增长,其拉动作用会随着自身体量和规模的扩大而扩大。此外,消费需求也可以通过对供给的导向作用来影响经济增长的方向及经济体的结构。

  虽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透彻地分析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和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为研究经济增长与消费增长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作为一般原理,并不能直观地用来说明在实践中经济增长与消费增长的变动规律,还需要借助其他技术手段。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只有在社会再生产分析框架中,基于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结合具体情况展开分析和研究,才能准确把握消费与增长之间的长期数量关系并揭示其背后的规律。这对于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应对新常态提出的挑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 经济与消费同步增长的机理分析

  所谓经济增长,通常是指一国或地区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的增长。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仅包括消费从属于经济核算的一部分,同时也应当包含生产与消费的相互支撑、相互制约和相互推动等诸多联系。我们不妨以生产与消费的增速为切入点展开分析。为了获得直观认识,我们利用Penn WorldTable数据库,考察经济增长速度与消费增长速度的变动,并得到中德法英日美印澳巴9国1978-2017年的经济与消费增长速度之差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事实表明,四十年间各个国家的速度差曲线在x轴上下波动,这说明经济增长速度和消费增长速度是交替领先的。

  经济增速与消费增速交替领先是现实中的常态。但理论上,经济与消费的增长速度的长期关系还存在另外三种状态,分别是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大于、小于或等于消费增长速度。基于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的基本原理,我们首先指出,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总量关系应该符合两个原则:一是消费总量不能超过总产出(按时间加总)。这是因为消费是生产所得经过分配和交换后的结果,所以消费的存在必须建立在特定的对象之上,只有产品与服务被生产出来才能形成相应的消费。二是消费率不能趋向于零。如果经济活动的总产出中的绝大部分不是直接消费品,而是为维持少量(极小的比例)消费品的生产所做的投资,那么经济增长便偏离了“初衷”,技术进步“得不偿失”。总体来看,“得不偿失”的技术进步是无法长期立足的。现实情况是,在全球范围内,60%的投资率已经是很高的投资率,甚至是遭人诟病的投资率。我们以这两个基本原则为基础对经济增长速度与消费增长速度的关系进行分析。以下为推导过程。

  推荐阅读:《消费指南》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管的、全国惟一消费顾问型月刊杂志。是国家质检系统惟一面向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产品购买、使用建议的权威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gu/18356.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经济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