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经济管理论文》基于电子商务的现代学徒制工作实践改进研究

基于电子商务的现代学徒制工作实践改进研究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要:电子商务行业的蓬勃发展,将高职教育也融入经济大环境中。职业院校电商学徒制课程体系与普通高职学生差异不大,其中串行模式教学过程安排与建构主义心理学、情境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不一致,亟待进一步改进。文章拟从中德职业教育模式特征的比较角度梳

  摘要:电子商务行业的蓬勃发展,将高职教育也融入经济大环境中。职业院校电商学徒制课程体系与普通高职学生差异不大,其中串行模式教学过程安排与建构主义心理学、情境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不一致,亟待进一步改进。文章拟从中德职业教育模式特征的比较角度梳理现代学徒制特征,参考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学习德国成熟经验,按照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并依据情境学习理论、结合国情及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进行研究分析与实施,提出现代学徒制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其提出改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电子商务;现代学徒制;建构主义;情境学习;1+X

电子商务论文

  一、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促使学生融入社会

  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是非常规的,它的增速是GDP的2—3倍,达到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以上,交易规模超过10万亿,对于其他行业的拉动非常明显。随着它的快速发展,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同时也给职业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

  高职电商专业积极探索“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每年的“618”“双11”购物节就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好机会,通过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打造精准育人企业618或双11项目班是电商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创新做法,这样既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又开拓了学生专业视野,为学生尽快适应社会、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我国现代學徒制的中心内容,在我国职业教育近二十年的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为实施现代学徒制奠定了一定基础。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要借鉴双元制模式,总结学徒制试点的经验。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需要大量高技术人才,而我国技术人才缺口正在加大,原因就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达不到企业用工标准。如何提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是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

  现代学徒制采用学徒制企业与职业院校双元制模式。在学徒学习中,职业院校、学徒制企业和学徒为了建立稳定的相互关系,必须签订学徒制合同来约定各自的责任,承担相应的义务;职业院校(以下简称学校)现代学徒制学生(以下简称学徒)进入企业后,在企业的环境中能够获得真实的实践知识(工作过程知识);实践与学习是在学徒制企业与职业院校之间双元制交叉轮流实行(见图1),通过培养专业技能,使学徒能够完成相关专业的工作任务;学成后,通过国家标准的职业资格考试,获得职业资格,促使其从事相关岗位工作。

  三、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改革虽然经历了多年时间,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过程安排均基本确定,但是存在运行管理缺乏成熟机制、行业企业参与程度停留在表面、教学过程安排按照“工学交替(1+2)”的方式,即一年在学校、二年在企业的串行模式运行,课程体系与内容和普通学生差异不大等问题。

  现行的职业院校教学运行机制大多数还是按学期模式进行管理,与现代学徒制要求学生双元制交叉运行模式不符。根据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法,学徒要求必须到公司实习和学习,同时在学校获得相关理论知识。然而,我国的职业院校一般提出:学徒在学校学完基本的专业课程,然后到企业实习学习。如果按照双元制模式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有两方面困难。一方面是教务部门审批难,学校管理体制意识需要根据学徒制进行改革,但是真正实施起来不容易;另一方面,担任学徒制教学的教师缺乏相应的专业经验,无法按学徒制模式进行教学,而且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情况有很大差异。

  另外,因为校企合作的多种形式,导致有下面两种学徒制教学过程安排形式:1.分阶段学校教育与企业实习(前后的双元制);2.非正式的校企合作形式,即不规律的岗位实践。其中以分阶段学校教育与企业实习串行模式为多见。串行模式教学过程安排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不一致,需要学习德国的成熟经验,根据现代学徒制的要求,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具体研究分析与实施。

  按照德国双元制学徒制模式,学徒课程考核是州政府制定标准进行考核(即国家考试),我国现阶段没有这种考核模式,如何解决有待探索。

  四、建构主义心理学及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思想哲学认为,知识并没有准确反映周围世界,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的推测和推理,不断引入新的猜测和推理,并不断获得新的知识,越来越接近真理。更确切地说,知识没有终点,它是无限的。

  建构主义教学观表示:人类的认识历程是人对于认知对象的构造化过程。他知道认知对象是自己凭经验获得,学习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找到自己对认知对象的认识,思考它,形成自己的主见,从而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种图形模式。并非教师简单教授教学内容,学生被动地接受。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境、合作、交流、意义建构被称为学习环境的4个因素。情境用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合作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交流与合作一样重要,他们是达到学习效果两大重要武器,而意义建构是学习的目标[2]。意义建构是指学生根据自己阅历,对外来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对事物的理解,立足于自己而非他人。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情境对于学习者的重要性。脱离了工作情境,学徒将无法完成交流与合作,从而也无法进行意义建构。因此我们在学徒制教学工作实践中,应该把企业作为学徒学习的主要场所,并引起高度重视。

  五、情境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情境是知识的特征之一。学习者本身就处于获得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的真实情境中。传统思想认为,知识技能只有通过老师在课堂上传授才能获得,其实知识在平常活动中随处可见,知识不能独立于环境。所有的知识都与环境相联系,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情境学习致力于在情境中学习,将知识视为生产和生活实践的工具,将学习知识的过程与情境结合起来。

  (二)如果学习者在人文环境的活动中学习,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知识不仅具有情境性的特点,而且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实践活动可以称为普通的文化实践活动,它强调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相一致。学习者可以在现实生活场景中接触和理解真实的社会文化环境,从而产生新的社会观,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对特定文化的真实看法和真实情感。

  推荐阅读:电子商务专业论文投稿核心期刊推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gu/16709.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经济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