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经济管理论文》农业院校与财经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农业院校与财经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要]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涉农企事业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对农业院校和财经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两类学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就业去

  [摘要]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涉农企事业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对农业院校和财经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两类学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就业去向和课程体系设置等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者的异同点,并针对农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为农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人才培养论文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财经院校;农业院校

  《创新人才教育》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事业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随着我国大学的扩招,许多非财经类院校纷纷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我们农业院校也不例外。但是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它们对管理型人才的需求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这就要求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学校,要考虑行业的特点并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来构建自己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随着市场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涉农企事业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对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不断提高。那么我们农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财经类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有多大差异呢?农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符合行业的特点并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呢?为回答上述问题,文章通过选择5所典型的农业高校(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和5所典型的财经类高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对其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众所周知,财经类院校是开设工商管理专业最早也最成熟的院校,故本文选择与财经类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进行比较)。

  1 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

  工商管理专业是与经济进步和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管理类学科。1988年,教育部在公布的本科专业科目中把管理学从经济学科目中分列出来,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门类。30年来,工商管理作为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是每所财经院校必定开设的专业,在很多非财经院校例如农业院校的经济管理学院或者管理学院也都逐渐引入工商管理专业。

  截至2016年,中国大陆已有近700所院校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按照院校结构类型划分,工商管理专业在各类院校的开设数量和比例如表1所示。近700所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工商管理类的毕业生,但仍不能满足市场的人才需求。究其原因,根本的原因是就业市场上对于人才供求在构成上的矛盾。各个院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趋同化,难以满足市场上对于具有专业特色的实用型管理人才的需求。

  2 农业院校与财经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

  2.1 培养目标

  根据本文所选的10所典型院校的培养方案比较,从培养目标上来看,虽然各院校对于目标定位表述有所不同,但总结起来都是从专业知识、技能水平、职业道德和就业方向四个方面来制定培养目标,一般为: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管理技能方法和创新精神,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及科研机构从事经营管理及教學与科研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管理人才。可见农业院校与财经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没有明显区别。如果说有细微的差别,那就是财经院校比农业院校更加注重对于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关注社会对于学生能力的需求;更加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更加符合社会市场经济下对于创新管理人才的需求。另外,从就业去向来看,大部分院校在培养方案中提及了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财经院校和农业院校对于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基本一致,即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教育科研机构,几乎没有区别。

  2.2 课程体系设置

  2.2.1 总体情况比较。我国农业院校与财经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学制均为四年,毕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而且在总学分与总学时的毕业要求上差异不大。具体来看,农业院校要求毕业达到160~172学分,2248~3168学时,其中总学分、总学时要求最低的是华南农业大学,总学分、总学时要求最高的是南京农业大学。财经院校要求毕业达到158~180学分,2627~3230学时,其中总学分、总学时要求最低的是内蒙古财经大学,总学分、总学时要求最高的是南京财经大学。从课程形式上来看,一般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限选课,公共限选课。

  2.2.2 核心课程的数量及内容。一个专业最能够表现该专业特色的就是核心课程。本文列出了所收集到的10所院校的核心课程。在核心课程设置的数量方面,农业院校对比财经院校设置的课程数量偏少,平均7门课程。这主要是由于财经院校专业知识框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师资力量也相对雄厚。从核心课程的内容上看,各个院校都营销、生产、财务和职能管理的专业知识,也有院校着力开展创业课程,将创业能力和管理学知识结合起来,例如华南农业大学开设创业管理学,南京财经大学开设创新与创业管理,山东财经大学开设创业管理。有特色方向的院校,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发挥其特色背景,开设跨国公司管理核心课程。农业院校没有结合学科背景,在核心课程的设置上宽而泛,缺少农业特色的涉农课程。

  2.2.3 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的比例。由表3可看出,10所院校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学分数以及比例。可以看出整体实践课程所占比例均在20%以下,农业院校实践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要高于财经院校实践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这是由于农业院校往往将实验操作课程列为实践性教学部分,例如管理模拟实验、ERP软件学习等列为实践教学,而财经院校往往把这类课程列为理论性实验教学部分。目前大多数农业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中仍然过分依赖理论性的教学以及模式固定的实验性教学,案例管理、情景模拟等有一定实践意义的课程设置比例比较低,而实际的管理类社会实践和实训实习实际真正开展起来的并不多。而这种与实际脱轨的教学方法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对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死记硬背,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实际应用能力不强,动手能力较差,在真正开展实际工作时往往束手无策。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gu/15303.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经济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