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经济管理论文》中美贸易条件变化背景下的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中美贸易条件变化背景下的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19-09-30 14:5412

摘要:摘要: 开放经济背景下,一国货币政策并不能完全独立不受干扰。本文通过构建EGARCH模型和TR模型,分析中美贸易条件变化对中国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目标的有效性。其中,中美贸易条件分解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美利率差和中美贸易摩擦,通过影

  摘要: 开放经济背景下,一国货币政策并不能完全独立不受干扰。本文通过构建EGARCH模型和TR模型,分析中美贸易条件变化对中国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目标的有效性。其中,中美贸易条件分解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美利率差和中美贸易摩擦,通过影响贸易差额和跨国资本流动干扰货币政策的目标实现。分析认为,在目前出口大于进口、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不明显。针对美国加息,中国应适当提高利率,以缩小利率差,一方面缓解人民币贬值和跨国资本流出压力,另一方面促进经济增长和平抑物价。

  关键词: 中美贸易; 贸易条件; 货币政策; 汇率; 经济开放程度; 跨国资本流动; EGARCH模型; TR模型

贸易论文发表

  《经济导刊》是由湖南省经贸委主办,面向全国及海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经济刊物。由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礻乃先生担任主编。

  如何評价、发挥货币政策有效性,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货币政策有四大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但是这四大目标却不能同时实现,不同国家货币政策目标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主要是保增长,其次是稳定物价。随着经济全球化,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越来越紧密。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中美经贸往来日益密切,贸易额不断攀升,从2001年的804.85亿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7115.69亿美元。从贸易总量结构来看,中美互为对方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美贸易在中国贸易总额中占比始终超过12%。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许多国家都以美元作为其汇率参考,外汇储备也多以美元形式留存,美国的每一次加息、降息都受到其他国家的关注。

  而且,在中美贸易过程中,贸易摩擦频繁出现,从中国加入WTO之前的“最惠国待遇审议”,到之后的“倾销指控”,2018年以来更是摩擦不断,从美国对我国出口美国的2000亿商品加征关税,我国则对美国进口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关税,到中兴事件、华为事件等。中美之间不断就这些冲突进行谈判、协调,至2018年12月,初步达成不加征关税的共识,但是中兴、华为事件仍然在持续发酵。面对中美贸易摩擦和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动等现实问题,我国货币政策对本国经济调控的有效性该如何评价和保障,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开放经济的视角,以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为基础,在考虑外部冲击的背景下,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从而为相关评价和决策提供依据。

  一、文献综述

  梳理以往的研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是从单纯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探讨逐渐过渡到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探讨。(一)不考虑经济开放背景下货币政策有效性讨论

  在这一类的研究中,学者们探讨了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对经济的调控作用。利率调控方面,Hellmann等[1]认为,在宏观经济稳定,通货膨胀率较低且可预测的前提假设下,政府控制实际利率有益于经济增长。不过,Jappelli等[2]指出,利率对储蓄存在着相反方向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利率对储蓄率和产出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两种相反的结论,Fry等[3]针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实际利率的提高可以促进储蓄和投资的增长,因此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而Galbis等[4-5]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有关货币政策工具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中,徐爽等[6]在经典Ramsey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利率对消费、资本存量和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6]。

  货币供应量调控方面,Zhang[7]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加深,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工具越来越不具有操作性,表现在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的相关性逐渐减小,而与利率的关系却逐渐紧密。盛松成等[8]也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金融危机后我国货币供应量M2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明显减弱,表明货币政策调控有效性有所降低。刘金全等[9]研究认为货币供应量M2对实体经济的正向效应较社会融资规模更弱,制定货币政策时不应只关注M2指标。

  (二)考虑经济开放背景下货币政策有效性讨论

  对于经济开放背景下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一般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是经济开放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Romer[10]以Barro-Gordon模型为基础,考虑经济开放因素,研究认为,扩张型货币政策对产出增长的影响将被贸易条件的恶化效应所抵消,从而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印证了Romer的观点,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减弱了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却增强了货币政策的价格效应[11-13]。而Berument等[14]则认为经济开放度和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差异。Zhu[15]对中国的实证研究表明,货币供应量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会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而下降。此后裴平等[16]、马勇等[17]也通过构建不同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二是跨国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在三元悖论的理论基础上,Fahri等[18]强调非有效的跨国资本流动可能会产生相反于货币政策目标的对外贸易。Cavallino[19]认为中央银行可以将汇率作为第二个调控工具(第一个是传统的利率政策),在一个有借贷约束的国家中调整非效率的资本流动。

  Corsetti等[20]分析了一个非完全市场(非高效的资本流动和汇率偏离)中货币政策将发生扭曲,认为如果汇率处于低水平时,面对非有效的资本流动和资产升值,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可以缓解过度需求和资产估值过高;相反,在贸易弹性较低时,扩张的货币政策将导致汇率升值和竞争缺失,并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而当资本净流入提高了利率时,适合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来应对[21]。陈雨萱等[22]研究发现,发达经济体与我国货币政策对各自经济、金融运行存在溢出和反向溢出效应。

  综上所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会受到经济开放程度和跨国资本流动的影响。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当汇率、利率差和中美贸易摩擦等贸易条件变化时,货币政策对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的效果评价,并提出在不同外部经济环境下选择不同调控手段的建议。二、理论模型和变量选择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蒙代尔提出的三元悖论(Mundellian Trilemma)指出,本国货币的独立性、固定汇率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不能够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但是,这个理论是高度抽象的,只考虑了极端的情况,并没有论及中间情况。比如,中国采取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资本账户也没有完全放开。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虽然仍能保持独立性,但是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其有效性的实现也会更为复杂。(一)M-F模型推导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可以以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ming Model,简称M-F模型)为基础说明一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根据M-F模型,一国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国际收支平衡的均衡条件如下:

  在開放经济条件下,汇率和国内外利率差会影响一国的货币政策,并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其中,方程(10)右边第二项反映了实际汇率和利率差的数值变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方程右边第三项反映了实际汇率和利率差的波动幅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通过模型推导可以发现,在开放经济中,贸易条件的改变,即汇率、利率差的变化以及中美贸易摩擦造成的汇率和利率差的波动程度,都会影响一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二)变量选择

  在M-F模型推导基础上,为了反映中美贸易条件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本文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GDPr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分别作为货币政策的两个目标——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的体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选取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对数,表示为lnM2,利率选取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表示为ins。受中美贸易条件变化影响的首先是中国的贸易差额,还有跨国资本流动,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此本文将这两个指标设为中美贸易条件变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中介。其中,中国贸易差额用tr表示,跨国资本流动用fl表示,跨国资本流动又区分为经常账户差额cu和资本金融账户差额ac。中美贸易条件可以具体表现为汇率、中美利率差和中美贸易摩擦,其中,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表示为ex,中美利率差表示为sc。中美贸易摩擦是由一系列中美间的贸易争端引起的,伴随着这些争端的出现,是中美贸易额的变化,因此本文选取中美贸易差额的波动序列作为衡量中美贸易摩擦的指标,表示为tfc。变量的选取如表1所示。

  三、计量模型和实证分析

  (一)计量模型描述

  1.考虑中美贸易摩擦的EGARCH模型

  本文分别将中国贸易差额和跨国资本流动设为被解释变量,将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和中美利率差设为解释变量,构建EGARCH模型。此模型由Nelson[23]提出,模型形式如下:

  因为中美贸易冲突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表现为对贸易状况和跨国资本流动的外部干扰,所以本文试图通过EGARCH模型表现的杠杆效应来反映中美贸易冲突对贸易状况和跨国资本流动状况的影响。

  2.考虑贸易变化和跨国资本流动变化的货币政策有效性门槛模型(TR模型)

  假设门槛变量为zt时,单一门槛水平的一般化二体制门槛回归模型可表示为

  其中,ut假设为白噪声过程,Xt为不会随区制(regime)改变而改变的解释变量向量,Z′ t为系数会随区制改变而改变的解释变量向量,此处为货币政策的两个中间目标——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上述两区制模型可以用更一般化m+1区制的TR模型,且以单一方程式来表示如下:

  其中,Ij(A)为虚拟变量,当事件A发生时,Ij(A)=1,否则Ij(A)=0,m为门槛数。通过TR模型可以验证当中美贸易摩擦造成的中美贸易额和波动在不同区制中时,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变化。

  (二)数据说明

  本文所采用的样本数据为时间序列,从2000年第1季度到2018年第1季度,共73个样本观测值,数据取自Wind数据库。由于为季度数据,运用X-12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季节调整。样本期间我国GDP增长率的变动在2008—2009年期间有一个明显的剧烈波动,将GDP增长率分为了两个阶段——经济增长率持续增长阶段和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阶段,如图1所示。

  货币供应量的对数lnM2和利率水平ins在2009年第1季度也有一个剧烈的波动,随后货币供应量急剧下降,而利率水平波动剧烈,如图2所示。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gu/14612.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经济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