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经济管理论文》现存古建筑彩绘艺术的价值

现存古建筑彩绘艺术的价值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18-01-04 14:1012

摘要:这篇建筑中级工程师论文发表了皖北古建筑色彩的艺术分类,论文主要从三个类别分析了皖北古建筑彩绘艺术,皖北古建筑为学者研究提供了真贵的资料,皖北古建筑彩绘艺术价值则主要体现在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旅游价值等三个方面,论文对古建筑彩绘艺术价值进行了

  这篇建筑中级工程师论文发表了皖北古建筑色彩的艺术分类,论文主要从三个类别分析了皖北古建筑彩绘艺术,皖北古建筑为学者研究提供了真贵的资料,皖北古建筑彩绘艺术价值则主要体现在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旅游价值等三个方面,论文对古建筑彩绘艺术价值进行了探讨。
 

广东建筑装饰

  关键词:建筑中级工程师论文,古建筑,彩绘艺术

  从地理上看,皖北主要位于黄海淮海平原,自古人杰地灵,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在皖北这片厚重的土地上,孕育了我国著名的道家思想、建安文化以及民俗文化。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由于各种文化和思想的不断传播与渗透,使得皖北地区的建筑彩绘艺术形态不断更新,使得越来越多新的样式不断地推陈出新。皖北拥有我国目前为止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如禹王宫、太和文庙、尤氏花园及花戏楼等,这些古建筑中还保存着大量彩绘,对于研究我国中原地区历史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皖北古建筑彩绘艺术分类

  皖北古建筑从功能上来讲,可以划分为六个类别。其一,和儒家相关的古建筑风格;其二,与道家相关的古建筑风格;其三,与商业服务相关的古建筑风格;其四,与纪念类相关的古建筑风格;其五,与宗教类相关的古建筑风格、其六,与民俗相关的古建筑风格。在以上六种建筑分类中,儒家、道家以及商业服务类古建筑最能体现皖北现存古建筑的彩绘艺术风格。

  皖北地区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由于常年战乱等因素,很多古建筑被破坏,其彩绘艺术也因此失传,考古学家对古建筑遗迹进行充分地研究,从而重现了当年皖北古建筑繁盛的景象。皖北古建筑在处理彩绘艺术的装饰和色彩方面,不仅继承了我国传统的优秀彩绘艺术形式,而且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和文化民俗,创造出独具皖北特色的彩绘艺术形式。接下来就从最主要的三个类别来分析皖北的古建筑彩绘艺术。

  (一)与儒家相关的古建筑风格

  皖北地区拥有大量与儒家相关的古建筑,分布也十分广泛,但因历史上常年战乱的影响,很多古建筑都没能完整地留存下来,目前保留下来完好的儒家古建筑比较稀少,主要有各地的文庙。在这些文庙中,蒙城的文庙古建筑是最具代表性的、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体系。该文庙的大成殿内绘制有大量彩绘艺术作品,殿阔五间,建筑较宏伟,殿檐为双重斗拱承托,檐下刻画有饰木浮雕彩绘作品。大成殿的横梁彩绘,采用的是清式墨线大金点的布局方法,枋心的二龙戏珠造型显得古典而质朴[1]。在大殿中,还有一种雕刻彩绘艺术,是变形植物,此形象为箍头装饰植物的纹样,造型简洁精练,梁枋采取了透雕和浮雕的艺术手法,雕刻出来的造型不仅充满写实性,而且还不失活泼。斗拱主要为青地画工王云,其采用的是蓝绿色,周角用的是金线。

  (二)与道家相关的古建筑风格

  皖北是道家思想的发源地,目前已存的古建筑中,最能体现道家性质的建筑为毫州的道德中宫。该宫殿在明朝万历时期得以重建,典型的坐北朝南格局,进深50米,面宽40米,总共有大殿、拜殿、东殿、西殿等20多间古建筑。首先是宫殿的装饰造型及色彩。拜殿的前廊檐枋横梁都使用了回纹的艺术手法,以抽象、简洁的造型,根据木材柱体自由展现艺术造型。在色彩上,整体呈现出暖色调,特别是黄色底色加上褐色纹样,显得明快而质朴,中间部分是相对独立的中国写意山水画,左右藻头在木质材料上使用透雕结合浮雕的方式。檐枋主要是冷色调系列,如蓝、绿两色,中间夹杂有金黄色和粉色,给人变化的感觉。

  在绘制的技巧方面,广泛使用了一色三涂的方法,在凹陷的地方主要用深色装饰,而凸出的地方则主要用浅色,更突出立体感。其次是宫殿的彩绘艺术特点。宫殿中的彩绘艺术都是以雕刻艺术为基础展现的,在造型上,大多使用自然植物,体现形象性[2]。在形象的运用上,不完全遵从真实,采取适度扭曲的方式,用很简单的笔法就刻画出具有生动性的艺术作品。彩绘流畅的线条能够营造出合理的画面,透露出飘逸的艺术感。而在色彩方面,宫殿中的彩绘主要基础为蓝色或绿色,色彩比较稳重,给人以开阔和包容的感觉。通常主要装饰形象为黄色、金色、粉色,并用暖色稍微点缀,以此与基础色形形成鲜明对比。以暖色表现单纯明快的特点,力求和谐统一。

  (三)商业服务性质

  在皖北古建筑体系中,花戏楼的彩绘艺术是最具典型的民俗文化楼群,它主要由陕西和山西地区的药材商人共同筹建,在历经清朝三位皇帝(从康熙至乾隆)共100余年的时间之后,终于修建完成。在刚竣工时,称为戏楼,戏楼上有精美的砖雕和木雕,并且色彩鲜艳,因此称其为花戏楼。花戏楼彩绘艺术通常在木雕艺术中绘制,造型简单并采取了适度夸张的手法。

  第一,题材内容民俗化。花戏楼彩绘艺术题材可以被归纳为三种类型:吉祥如意、民间神话、三国戏文。吉祥如意题材具有代表性的是“财”、“福”、“如意”等,给人美不胜收之感;民间神话主要是传说类题材,例如花戏楼的舞台檐柱顶部的八仙上寿图等;三国戏文题材如卷棚边沿的檐枋中的“长坂坡”、“空城计”、“七擒孟获”等,将观看者带入到特定时代中。

  第二,装饰色彩民俗化。花戏楼的藻井由九个相同大小的方形组成,方形之间用变形植物形象组成连续的纹样分割。所有的方形中都放置有圆形纹样作品,纹样主要为云纹,所有装饰圆中都描绘有各种动植物。花戏楼的藻井在色彩处理方面,九个方形的边框都采用深绿等多种绿色装饰,圆形装饰主要采用渐变法装饰,包括动植物等,主要是藤黄、花青、白以及少量青色[3]。

  第三,彩绘技法民俗化。花戏楼的绘制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吸收了大量的民间彩绘方法,主要采用一色三套平涂方法,对技法的表现形式进行了丰富表现,同时也体现了花戏楼的彩绘民俗艺术发展方向。其次是追求年画的艺术效果,尤其是对于处理过渡颜色方面,色彩应表现出自然过渡的感觉,具有丰富和细腻的表现,体现民众的审美情趣。

  二、皖北古建筑彩绘艺术价值

  (一)历史价值

  皖北地区在古代就出现了大量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创造出了大量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如会馆、庙宇、民居、梁枋等。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古建筑都被列入到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当中。皖北地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艺术技艺就像一部史书一样,记载了不同时期劳动者的智慧,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信息,这些信息对于考古工作的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皖北地区的古建筑彩绘大多是来自于明清时代,在装饰题材上,以传统的纹样为主,体现出明清时期当地的建筑文化造型观念和对色彩表现的理解等。也能够从不同程度上反应出当地人们的生活情况,对当地的民俗及社会形态等也具有表现作用[4]。这些隐藏在彩绘艺术作品中的信息,都可以作为还原历史的重要证据。旋子彩画是清代建筑类彩画,此类彩画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并且在做法上具有很多不同品种,其等级制度也十分分明。

  (二)艺术价值

  艺术价值可以说是皖北古建筑彩绘艺术最重要的价值。在明清时代,我国社会经济在某些时期内处于平稳而繁荣的状态,而皖北地处中原,无论是水路交通还是陆路交通都是十分便利的,这为当地与其它地区进行文化交流与繁荣都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该时期皖北地区的建筑设计和制作以及装饰设计都广泛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因此形成了兼顾南北特色与长处的特色,不仅体现出北方大气磅礴的气势,又体现出南方精致细腻的美感,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不仅和北方的官式建筑彩绘有所不同,和南方的苏式彩绘也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以玄子方心式彩绘为主,兼具方心海墁式彩绘特色,审美价值独特。

  皖北的古建筑彩绘艺术能够从侧面放映明清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情况,对于此地区的劳动者艺术审美追求及彩绘艺术的创作水平也有所反映。皖北古建筑是由古建筑设计者及当地工匠一同完成的重要艺术作品,它以木框架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5]。在设计时,应首先考虑建筑构架的合理性,并且对建筑的体量大小有准确把握,根据明清建筑形制的要求,综合当地的环境等因素,在有限的空间中进行适当的美化。当年当地的画师很早就掌握了彩绘技术,到明清时代,当地画师的技艺变得更成熟和精湛,这使得当地的廊坊、柱头、梁枋、门窗、雀替等建筑部件被美化得恰到好处,将艺术和技巧完美结合在一起。

  (三)旅游价值

  从旅游学的角度分析,皖北与皖南地区各有不同的开发侧重点。皖北地区更重视对历史文化的开发,而皖南则更重视开发自然风景区。无论皖北还是皖南,它们对发挥自身旅游资源优势的旅游开发活动都是成功的。在近年来,皖北开始逐渐开发历史遗迹,将其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目前已经获得了良好的收益。皖北地区的旅游景点到处充斥着丰富美观的彩绘艺术,这些艺术形式不仅设计精美,并且题材广泛,具有极强的文化软实力,对于推动皖北地区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皖北的彩绘艺术能够体现出当地独特的人文内涵,其高品位价值及文化价值都深受人们欢迎。广大游客和历史文化爱好者从了解、欣赏、参与到体验等多种方式中能够对皖北地区的彩绘等古建筑文化产生情感认同,这对于皖北地区旅游价值的开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皖北地区的古建筑彩绘艺术深受当地文化与民俗影响。其彩绘艺术在造型上主要采用了写实的手法,对形象进行适当的夸张表现,同时吸收了很多其它地区的表现元素,形成刚柔并济的造型特点。而在布局方面,连续式布局是皖北古建筑彩绘最常用的布局方法,过渡显得非常自然,并且讲求曲线与直线之间的合理分布。而在绘制的技巧方面,很多民间的彩绘手法都体现了我国工笔的绘画特点。皖北地区古建筑所呈现出的面貌和特点,能够为将来研究我国其它地区古建筑彩绘艺术提供丰富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张黎.皖北地区现存古建筑彩绘艺术[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31(3):119.

  [2]梅金莉.皖北古建筑彩绘艺术的创意表达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4(4):64-66.

  [3]杜强.皖北传统建筑中彩绘艺术的传承及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22-124.

  [4]吕用印.皖北古建筑彩画价值及其保护[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17(6):119.

  [5]杜强,梅金莉.皖北传统建筑彩绘装饰的图案造型与工艺制作[J].怀化学院学报,2016,(1):9-11.

  作者:周睿 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阅读:《广东建筑装饰》创刊时间是1985,本刊是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内创刊最早的一份专业内杂志,多年来打造的中国建筑装饰领域的一处专业资讯平台。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gu/11298.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经济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