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电子信息论文》共生理论视域下网络舆情演化研究

共生理论视域下网络舆情演化研究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 要:[目的/意義]网络舆情演化具有类似自然生态系统的递进特征,满足Logistic模型,本文基于共生理论视角,研究网络舆情演化全过程中参与网民群落内部的交互作用,可以为细化网络舆情要素研究及调整舆情危机处理模式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舆情事件参与网

  摘 要:[目的/意義]网络舆情演化具有类似自然生态系统的递进特征,满足Logistic模型,本文基于共生理论视角,研究网络舆情演化全过程中参与网民群落内部的交互作用,可以为细化网络舆情要素研究及调整舆情危机处理模式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舆情事件参与网民为核心,总结了网络舆情演化机制和共生模式,构建了基于扩展Logistic方程的网络舆情演化共生理论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结果/结论]通过新浪微博中管控合理和管控不当的两例舆情数据验证了网络舆情生态系统二维共生模型的合理性,总结了不同演化阶段和管控条件下参与网民各单元间的共生关系及成因。

  关键词:网络舆情;共生理论;共生模式;扩展Logistic模型

互联网经济

  根据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5G终端连接数超过6 600万[1]。移动互联网的高效率和便捷性使网民可以及时参與网络事件讨论,从而产生不同种类、程度的网络舆情。网络舆情是网民对网络中传播的社会事件所反映的评价、态度和情感的总和[2],其中网民发表或评论的海量文本、图片、视频等信息成为网络舆情的存在形式,参与网民是网络舆情的制造核心、影响核心和扩散核心,其情绪态度等通过主动发表观点或评论他人观点进行交互[3],形成不同的网络舆情共生模式,参与网民间进行意见表达和交流从而扩展网络舆情辐射范围和影响力。因此,从系统角度分析网络舆情生命周期内参与网民各单元间相互作用的成因、方式和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行为动机和舆情传播规律,从而准确定位舆情走向、分类网民行为、合理干预网络舆情传播及调控。

  1 文献回顾

  国内外学者对于信息传播中的群体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生态学家至少从1927年就开始意识到网络关系对于人类群体行为的重要性[4],Davenport T H等[5]提出微观角度的信息生态学概念,认为信息生态系统中参与人之间的行为是系统的关键要素,为从微观参与主体角度研究信息生态系统演化奠定了理论基础;Jordán F等[6]在上述理论基础上通过对比自然生态和网络生态结构,指出在关注网络中主体的同时更应关注其中的交互关系;同时Sunstein C R[7]在其著作中详述了网民间意见交换对于群体观点整合演化的系统过程。

  在逐渐清晰的信息生态系统理论体系结构基础上,开始出现了一系列以生态系统为切入点的网络舆情研究,主要包括网络舆情的系统构成要素和特征量分析[8-9],以及网络舆情演进机理、系统种群演化方式等研究[10]。Wang X等[11]通过具体舆情案例,从舆情传播特征和网络节点结构等方面进行移动互联网和非移动互联网的舆情传播特征对比,并进行了传播节点和路径特征分析;Tinggui C等[12]将网络舆情演化发展视作闭环,在重点考虑舆情参与者个体特征及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舆情参与主体观点演变模型,并分析了群体行为成因;唐亚阳等[13]从种群增长规律切入,实证研究了100起重大教育类网络舆情事件,分析了演化影响要素;赵丹等[14]从信息生态理论层面对网络舆情特征量进行分析,认为网络舆情生态系统中参与人相关的信息环境特征量包括评论量、点赞量等;黄炜等[15]使用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的种群增长模型对微信消息转发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通过仿真实验加以检验。

  上述研究将网络舆情演化视作闭环生态系统,通过影响要素探究和构成特征量分析细化了研究粒度,同时促进了后续的种群视角下网络舆情演化方式研究。Yin F等[16]从共生系统视角,使用种群增长曲线对网络舆情演化进行拟合,并根据曲线形态进行网络舆情各发展阶段分析和预警研究;娄策群等[17]指出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演化在于关键信息主体和关键环境因子的进化;李明等[18]在信息生态理论基础上,使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进行了种群、环境等角度的影响因素和发生机理分析;曹海军等[19]从生态学的共生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了网络舆情演化和导控机理,并从定性阐述了网络舆情演化的不同共生模式。

  综上,国内外学者将生态学理论、系统思想和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规律相结合,将生态系统发展相关理论方法引入网络舆情演化研究,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目前基于共生理论的网络舆情演化规律研究较少,针对网络舆情传播主体进行种群关系角度的演化研究粒度较粗,且缺少实证类研究,难以从微观视角描述参与网民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变化对于网络舆情演化的影响。因此,本文将生态学的共生理论引入网络舆情演化研究,探索网络舆情生态系统共生模式,以舆情演化各阶段参与网民单元间的共生关系为研究对象,基于扩展的二维Logistic模型,将参与网民视为由发帖者单元和评论者单元构成的二维共生群落,分析网络舆情演化各阶段的共生关系并讨论舆情演化规律。最后通过新浪微博中“福建泉州酒店坍塌事故”和“无锡高架桥坍塌事故”网络舆情案例进行不同管控条件下的类比实证研究,总结网络舆情生命周期中发帖者单元和评论者单元的共生模式及成因。为从微观角度认识网络舆情演化的内部特征和规律提供新视角,并为不同共生模式下舆情监管部门的危机处理机制等提供决策参考。

  2 网络舆情演化的共生机理分析

  共生是生态系统中种群发展的普遍现象,指两种及以上群落间的互相作用,共生系统由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构成,共生单元和共生模式共同决定系统的演化方式及效率,共生环境容纳并限制系统发展,系统的状态、行为随时间的变化称为系统演化[20]。以参与网民为核心的网络舆情演化可以类比于以种群生长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发展,在一定的网络舆情事件下,具有相似信息需求、信息资源、信息利益的参与网民构成以发帖者和评论者为分类的网络舆情共生单元,进而形成以共生单元间信息交互为核心的网络舆情演化过程[21],共生单元间关系的成因、作用方式、变化趋势等受舆情事件进展、信息公开程度、政府监管力度、其他舆情事件干扰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

  2.1 共生单元

  网络舆情演化中的共生单元是在信息获取范围、观点表达渠道、信息文化素养等方面具有一定共性特征的成员,是信息产生和交互的基本单位[19],本文将参与网民视为共生单元,分为发帖者单元和评论者单元。参与网民是网络舆情的发起核心、参与核心、影响核心,是舆情监管部门的主要引导对象,在整个网络舆情生命周期中处于中心地位,同时也是舆情演化的信息承担者、意见表达者、情绪产生者,其规模对于网络舆情影响力有重要作用[22]。参与网民作为共生单元可以进行信息转化和观点交换,在网络舆情生态系统中表现为共生模式。

  推荐阅读:互联网对文化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dzi/20353.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电子信息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