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政治法律论文》适老化公共社区设计研究

适老化公共社区设计研究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21-01-22 13:5612

摘要: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为了适应社会人口结构的转变,构建以适老化公共社区为基本的养老体系,从选址、设施设计、功能划分三个方面改造适老化社区,并结合互联网优化社区。主要目的是通过适老化公共社区设计改变现有的养老模式,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为了适应社会人口结构的转变,构建以适老化公共社区为基本的养老体系,从选址、设施设计、功能划分三个方面改造适老化社区,并结合互联网优化社区。主要目的是通过适老化公共社区设计改变现有的养老模式,增强老年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关键词:适老化;公共社区;设计

社区管理论文

  目前,我国正处于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持续上升的阶段,预计2022年左右65岁及以上老年人人口占比将达14%,社会人口结构逐渐步入老龄社会。对此建立适老化的公共社区,可以为日后的养老问题提前做好规划。现代养老模式大致分为三种: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大部分老年人脱离社会群体的时间较长,沟通交流能力变弱,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及融合度,综合中国当代国情应尽量拓宽社区养老的覆盖面,因为建立社区养老是解决未来养老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本文从社区的选址、设施设计、功能划分、建立互联网平台,四大类服务需求为设计点探讨适老化公共社区设计。

  1适老化公共社区的选址

  老年人退休后,开始远离社会,他们的活动范围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缩小。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的活动范围明显比其他年龄段更小,300米以内的基础服务设施是最重要的活动场所。现在老年人主要活动一般都是做饭、接送孙辈的孩子上下学、娱乐等。他们出入频繁的场所主要有:菜市场、幼儿园、小学、社区和医院等。所以,社区选址要选择在这些场所的周边建立,方便老年人们的出行,便于他们节约时间和体力,减少他们外出的距离,进而避免安全隐患。

  2适老化公共社区的设施设计

  社区养老是符合当代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之一,由于时代、工作环境、知识文化水平的不同,不同区域范围内的社区都应该对周边老年人进行调查,针对用户群体做相应的调整。

  老年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用户群体,设计他们所使用的设施时,更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状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大多活动不便或带有一些疾病,社区的公共设施要充分考虑适老化。例如,卫生间和休息椅的设计,这些细节不仅要按老年人最佳使用尺寸增设扶手,且扶手角度要向上倾斜15°,符合老年人扶手使用角度。对于社区内部装潢颜色的设定、家具的风格也要符合老年人的审美形式和心理需求。

  3适老化公共社区的功能划分

  社区的功能划分主要依据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具体功能可以从老有所医――医疗护理、老有所住――养老居所、老有所养――生活服务、老有所乐――休闲娱乐、老有所学――文化交流、老有所为――发挥余热,这六个方面为出发点,进行社区的功能划分。

  3.1老有所医――医疗护理

  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心理状况等各方面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其中一部分老年人还伴有一定的身体疾病,因而社区首先要具备基本的医疗服务设施,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老年人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救助。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许多老年人都有老年慢性病,慢性病治疗周期长、反复性强,需要接受长期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社区需要建设相应的应急设施并配有相关的工作人员。为了预防老年人突发性疾病的爆发,社区周边需要有三甲医疗配套设计及服务。平时社区需要针对老年人身体健康进行简单的监控,例如血压、心跳、血糖的检测。适老化的社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明显高于普通的社区服务。

  3.2老有所住――养老居所

  目前我国老旧小区住宅情况,不能满足老年人身体状况和居住条件,为了方便老年人正常生活,应该加强老旧小区适老化设计。现在大多数老年人居住的都是老旧小区,这些小区基本都为步梯楼,如果增加电梯,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出行率。同时还可以加强小区的居住环境建设,合理改造居住小区的空间结构,营造宜居的自然环境,进一步结合老年人的人工形态与自然形态,多方面考虑空间的纵深发展,从引导性、趣味性两方面改造公共设施。

  3.3老有所养――生活服务

  社区周边应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服务需求,例如,菜市场、药店、商场等保障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给。平时,一般老年人不会选择离家太远的地方出行或者购物,所以社区周边的交通应该发达,为老年人外出采购提供便捷的交通。同时,面向那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可以为其提供采购、配送、家政服务等便捷的生活服务。

  3.4老有所乐――休闲娱乐

  为了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需要建设户外运动场所、室内娱乐休闲场所等。例如户外可以开展门球、慢跑、种植等场地的建设。还可以增加老年人户外运动的多样性,因为运动可以改善老年人大脑的功能,延缓大脑功能的衰退,起到预防老年痴呆的作用,特别是对于用脑较多的老年人,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大脑的记忆能力,有助于睡眠,减少大脑疲劳。同时,室内娱乐设施可以建设棋牌室、乒乓球室、图书馆等场地,在寒冷冬天和炎炎夏日之时,老年人仍然有娱乐的空间场所。增加休闲设施可以有效的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运动还可以调节情绪,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

  3.5老有所学――文化交流

  社区面向老年人开设培训课程和学习场所,满足那些在退休后想要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老年人,课程可以包括养生、烹饪、书法、绘画、音乐等。老年人通过学习新的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有助于降低老年痴呆的发生。同时兴趣爱好的培养,增添了老年人的生活乐趣,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人通过努力学习克服年龄上的羁绊和身体以及精力上的不足。通过“老有所学”实现自己年轻时的梦想,增强老年人的自信心,实现自己人生新的价值和意义,学习可以充实老年人的内心世界,让老年人的内心不会感到空虚、孤独和寂寞。

  3.6老有所为――发挥余热

  针对那些刚刚退休后,仍然有自主能力的老年人。可以根據他们每一个人的特点和长处,建立一个平台为他们提供社会性或公益性的活动,比如,助演以及教学工作等。同时建立奖励回馈机制,激发社区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热情,回馈可以是物质上的奖励,也可以是精神上的鼓励。这种小型的活动可以安慰老年人的自尊心,让他们退休后仍然可以从事一些职业,让他们感觉自己仍然可以为社会服务,消除他们内心的恐慌和不安感,增强自信心,从而达到安慰、照顾老年人的内心变化。

  推荐阅读: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路径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zfa/18315.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政治法律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