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农业论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背景下焦作市高质量发展规划建议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背景下焦作市高质量发展规划建议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20-09-01 10:3512

摘要:摘 要: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战略,焦作的生态基础和产业结构状况及质量提升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面临艰巨任务和挑战。立足焦作实际,建议从空间规划、生态建设、产业提升、文化塑造、旅游发展、基础设施、管控机

  摘 要: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战略,焦作的生态基础和产业结构状况及质量提升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面临艰巨任务和挑战。立足焦作实际,建议从空间规划、生态建设、产业提升、文化塑造、旅游发展、基础设施、管控机制等七个方面着力,以期有助于焦作的生态保护规划和新发展理念示范城市建设。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焦作

生态工程师论文

  习近平同志在郑州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黄河流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黄河过境焦作长度98公里,流域面积2100平方公里,境内有沁河、蟒河、丹河等黄河支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洪水汇流快,水势猛,防洪压力大,环境问题严峻,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意义特殊。为落实总书记指示,从空间规划视角对焦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一、进行合理有序空间布局

  国土空间布局是完善治理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的基础,应该根据山川河流、现状城镇位置、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统筹安排,因地施策,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北部山区要严格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打击非法盗采矿产资源、破坏山体、植被等行为;划定西北部丘陵河湖水系蓝线,严格水源地保护,保证下游用水安全;划定黄河、沁河、蟒河、丹河等河流蓝线和绿线(生态控制线),严控排污、倾倒垃圾现象。二是严格耕地保护,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保证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保证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确保粮食安全;保护和强化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在耕地红线基础上进一步划定优质田严管红线,实行最严格的管控,严格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大力推广绿色种植,维护特色品牌形象。三是统筹核算综合平衡各类建设用地指标,避免人口重复计算,防止土地低效使用,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村镇布局依据现状、土地流转、就业、就学、养老发展趋势进行统筹安排;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保护的基础上改造,避免简单地就村论村、拆新房建新村。

  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因村(镇)施策精准发力,重点发展种植、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工业用地要依据环境容量、用水需求、就业人员情况和建设用地总量等指标严格项目准入,严格生态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生态文明体系建设

  焦作处于山前冲积平原,拥有山水林田湖草各种生态资源,地下水位较浅、含水量丰富。推进区域生态建设,提升生态质量,对黄河生态有重要意义。

  一是依据水资源核算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推进农业节水,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节约转变;严格控制地下水盗采、超采,维持水位稳定向好,实现用补平衡。二是“黄河宁,天下平。”加强河道、堤防、滩区的综合治理,保证行洪安全基础上,做好滩区居民搬迁安置工作,改善居民生活,减少对河道自然环境的人为干扰。通过因地制宜有计划恢复原有(30年前每个村都有)的池、塘、沟、渠等“海绵”体系,调节径流、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改善区域小环境。三是在北部山区和西部丘陵地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落实《焦作市北部山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实施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加快矿区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和减少水土流失,培育生物多样性,保护流域的生态環境。四是查清黄河及沁河、蟒河、丹河等支流的污染情况,清理入河口及沿河地段的固体垃圾,保证河流畅通基础上规划建设沁河、丹河、蟒河生态湿地公园,用生物降解方式为下游筑起一道生态安全防线;整治沿河工业污染、生活污染,落实防护措施,实现流域环境改善和水质达标。五是恢复黄河、沁河等河流的河滩及河岸植被,用生态手段削弱河水对岸坡的冲刷和侵蚀,稳定河堤;规划建设“沿路、随河、环村、入城”的绿化网络,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系统,提升环境质量。

  三、建立产业引导管控系统

  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研究地域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夯实产业基础,增强经济的动力和韧性,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一是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升耕地地力,增加粮食总产量,结合焦作市“中国优质小麦之都”建设,巩固粮食生产核心区定位;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小麦、玉米、水稻等优势粮食产业,提升四大怀药、养殖、花卉和优质果蔬等特色农业。二是持续优化产业集聚区布局,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定推进化工、建材、机械装备和铝精深加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培育壮大生物医药、生命健康服务、生物农业和生物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中原城市群其他城市形成错位联动发展,实现发展与环境的双赢。构建优质原材料基地和加工一体化体系,培育品牌和龙头企业,扶持和壮大斯美特方便面、豫竹方便面、伊赛牛肉、月山啤酒等有产业基础并有一定市场占有量的绿色产业发展,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走出焦作特色发展的新路径。三是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发展康养产业,打造“太极”“山水”“怀药”产业园区,构建太极拳文化康养高地、山水康养胜地、怀药康养福地“三位一体”的高端康养基地,推动休闲、体验、康养一体,利用丰富的山水人文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奇异的怀药食疗,打造休、养、游、乐高品质健康养老慢城,培育郑州都市区后花园,建设“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

  四、打造特色地域文化品牌

  焦作人文底蕴悠久深厚,拥有“太极故里”“怀药之乡”“万里黄河第一观”“中国黄河文化之乡”等文化品牌,是河南工业文明的发祥地,传承、创新、发展传统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既是责任,更是义务。

  一是着力恢复保护韩园、妙乐寺、嘉应观等文化遗址,深入挖掘神农文化、太极文化、怀药文化、治水文化,与黄河南岸的商城文化、古都文化、河洛文化,东部的商周文化、西部的济渎文化共同奏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二是规划建设神农文化园(中原农耕文化园)、嘉应观黄河文化园、怀药文化园、怀梆戏剧文化园、怀州美食文化园、韩愈文化园、李商隐文化园、竹林七贤文化园,弘扬文化品牌,发挥文化的驱动作用,融合养生、度假、休闲及文化创意,夯实发展潜质。三是以嘉应观为龙头,以黄河治理、生态保护为核心,以神农文化为主线,以中原农耕文明为基础,以太极文化为重点,黄河精神为内涵,鼓励黄河文化创作,提倡小说、戏剧、小品、动漫和游戏等多种表现形式,论坛、比赛等各种组织方式,利用元旦、春节、清明和重阳等传统节日组织诗词大会、戏剧擂台、地方饮食厨艺大赛等文化活动,激发全民参与热情。

  推荐阅读:湿地生态方向中文核心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nye/16618.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农业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