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教育论文》数学论文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的小策略

数学论文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的小策略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众所周知,对儿童来说,学生在计算中经常出现一些错误,教学中我们常称之为粗心。学生的计算率不高,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为此,就要研究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的方式方法,来保证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主要先研究正确率不高的原因,再探究提高正确率的

  众所周知,对儿童来说,学生在计算中经常出现一些错误,教学中我们常称之为“粗心”。学生的计算率不高,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为此,就要研究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的方式方法,来保证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主要先研究正确率不高的原因,再探究提高正确率的方式方法。

  《小学数学教育》是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会刊。该刊创办以来,密切配合基础教育的中心工作和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的研究课题,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经验,对提高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受到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教研员的欢迎。为了在实施数学新课程中帮助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更好地理解《数学课程标准》,了解新的课程标准教材,刊登关于《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学习体会及数学课程标准教材介绍、使用过程中的经验体会、优秀案例评析等方面的文章,以使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更地理解数学新课程,实施数学新课程。

小学数学教育

 

  【关键词】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小策略

  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粗心”实际上是不精细的知觉。计算题无情节,加上外形符号交错,因而容易造成学生不精细,抄错题的现象。如:7.21抄成7.12等.

  2.错觉造成的计算错误。

  3.计算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时会产生错误。如:混合运算中数和符号较多时,容易抄错、抄漏数或符号。

  4.受基本技能的影响。当学生口算技能还未形成,在加上速度的要求以及自身的心理原因,算错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例如:48+27=65这样的错误,就是加减法口算技能未能真正形成,连位都没有进。

  5.学生还有许多“粗心错误”是由于相近或相似的信息混淆所致。如竖式:12×13的竖式最后一步,学生把十位相加3+2=5,受第一步2×3=6这种相近条件反射的影响,所以结果加起来也算成了6。

  7.学生书写不规范,也无形给自己在计算中设置了障碍。

  如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我认为可以从课前、课中、课后采用如下的教学策略:

  一、课前(指新课前几分钟):

  策略1:应重视口算,坚持每日进行口算练习。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非常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是发展儿童心智技能的主要途径之一。口算练习一般包括近期计算内容、复习内容、简算等。口算可采用“开火车”、听算、抢答、竞赛等多种形式,减少学生的枯燥感。

  策略2: 口算可设计一些简算练习。

  口算中经常出现一些简算练习,既可以巩固所学的运算定律或性质,又能提高学生在混合运算中数据信息的处理能力。既:从混合运算中找出能简算的,从而达到计算的优化,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课中(计算课的教学):

  策略1: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意识。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由于计算教学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因此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教学中常用谜语激趣、故事激趣、情景激趣、游戏激趣等途径,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

  策略2: 应重视运算规则的教学。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规则,是提高运算正确的前提。运算规则的学习和运算的训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当然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计算思考的方法和习惯。如出示:18-8+2和70-12-18这样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对数据信息的观察处理能力,克服第一小题先算8+2的干扰既帮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又培养了简算的意识。

  通过语言表达,训练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思维方法离不开语言的支持。不同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别很大。课堂上可发挥优生的引领作用,让优生独立说明算理,再引导全班学生说。或学生小声说,同桌互说等。

  策略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新教材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这不仅为了使学生经常主动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更是为了发展学生一般的数学能力。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独立的进行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很多数学问题,估算的运用也非常广泛。

  策略4:重视书写习惯的培养。

  学生规范的书写,就可以减少计算题中外形符号的干扰,避免一些抄错或看错题。

  三、课后:(新课传授之后)

  策略1:应及时巩固练习。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人的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因此,及时巩固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天的新内容必须巩固。单次的练习题量不宜过大,学生能较短时间完成,这样学生也有一定的兴趣。一段时间以后可以巩固以前的计算内容。当然,计算肯定是需要一定练习量的(视班上学生情况而定).有了练习量的储备,学生才有经验的储备。为计算的准确、熟练打下基础,也能促进学生运算策略的发展。

  策略2:让学生及时改错并找出计算错误的原因。

  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发现计算出错,立即让学生改正。让学生就错改错,效果不理想, 而能让学生找到错误的原因(找原因时不能用粗心、马虎等这内词语,而是具体哪个数算错或写错,哪一位商错等详细具体的原因。)有时比改正错误本身还要重要。因为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有了这种思维的刺激,下次犯同样错误的可能性就要小一些。长期积累,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又利于计算技能的提高。

  策略3: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

  在课堂教学中,多数学困生不喜欢举手发言,其实有时也没有机会轮到他们发言,久而久之,对上课所学内容毫无兴趣,成为课堂学习的陪客,我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视让学困生发言。比如,新课一开始复习旧知识时发言机会,例题讲完后巩固练习的发言机会以及复习课上的发言机会,我都会优先留给学困生。开始他们不举手或很少举手,回答时吞吞吐吐,声音很低,但坚持一段时间后,他们就逐渐会比较自觉地举手,现在我们班的数学学困生在平时上课时发言很积极,只要他们会一般就会举手,而且发言时越来越爽快,声音也越来越响亮。其次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选一些学困生到黑板上板演,主要是课后练一练以及练习中的基本题。开始几次他们往往会因为胆怯而出错,到后来会慢慢习惯,甚至抢着板演。

  每个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都不相同,只有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并加以长期的训练和引导,才能形成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但学习方法要以基础知识为载体,学生基础知识的缺乏又导致学习方法难以形成,那么在辅导时以提高基础知识为主的同时,更要培养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行为习惯。我认为很多“学困生”应该从学习行为习惯抓起,从扎扎实实的抓好口算训练做起,不断激励他们让他们树立信心,从点滴开始,坚持不懈,相信学困生会有一些进步的,这是每位老师都面对的问题,对于他们就只能多倾注爱心和精力。此外,还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yu/8095.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教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