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教育论文》新时代提升高校教研室建设水平途径研究

新时代提升高校教研室建设水平途径研究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要:高校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建设人才的重任,作为高校最基层教学研究组织的教研室,应立足使命、担当使命、践行使命,以人才培养为根,完善教师队伍;以教学科研为基,健全规章制度;以文化创新为魂,培养独特文化;以社会服务为源头活水,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关键词

  摘要:高校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建设人才的重任,作为高校最基层教学研究组织的教研室,应立足使命、担当使命、践行使命,以人才培养为根,完善教师队伍;以教学科研为基,健全规章制度;以文化创新为魂,培养独特文化;以社会服务为源头活水,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教研室;建设水平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民族复兴之大计。我党历来重视教育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将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教育的重要性,也明晰了新时代教育的前进方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这一方向更加明确为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远景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新时代高校教研室建设要将自身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融合在一起,立足现实,践行使命,长远谋划,提高水平,走出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教研室。

  一、立足使命,把准新时代高校教研室建设方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新时代的伟大梦想,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这种共同的社会价值,能够把不同群体、不同个体的梦想汇聚成一个共同的信念,进而凝聚各方的大团结力量,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种共同的社会理想,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人了新的时代精神,成为了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精神旗帜,成为了引领新时代高校发展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作为高校最基层教学研究组织的教研室,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必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指引方向,以服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取向,将自身建设和高校发展相结合,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凝聚全员力量,始终保持和发扬伟大的梦想精神,激发攻坚克难、超越自我的精神动力,为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二、不辱使命,勇挑新时代高校教研室建设重担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中,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已成为实现国家富强、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举措。高校应以服务人民、服务国家为使命,以回应时代新课题为要求,凸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功能。高校教研室是高校基本职能完成的基础载体,为顺利实现这些功能提供了平台,是提高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力量。高校教研室应以人才培养为根,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主力军;以教学科研为基,筑牢民族复兴的基石;以文化创新为魂,激发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以社会服务为源头活水,融人民族复兴的大业,不辱使命牢记初心,履职担当砥砺前行。

  三、踐行使命,加快新时代高校教研室建设水平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人新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高等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渴求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高校教研室建设水平关系着教学科研的有序开展,关系着社会服务质量的提升,更关系着传承文明、培育人才的初心。因此,必须改革和创新教研室建设,使其符合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更好地践行并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从而赢得未来。

  (一)完善教研室教师队伍,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主力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和塑造灵魂、塑造人才的时代重任。因此,打造一支理想信念坚定、道德情操高尚、业务知识扎实、充满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

  首先,突出师德建设。“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高校教研室要同国家、学校一起,把立德树人作为最根本任务,“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争做‘四有’好教师。”其次,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人们普遍认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实现高等学校一切任务的决定性前提。”高校教研室要加大教师专业培训力度,形成集职前培养、人职培训和在职进修于一体的教师教育,全面提升教师质量;加强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采取教学研讨、相互听课、参加比赛等方式,引导教师尊重和研究教学学术,着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鼓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科研水平,让每一位高校教师都坚持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切实肩负起育人使命,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最后,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教师队伍结构是指教师的整体构成素质,主要包括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学缘结构等。教师队伍的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学与科研的整体质量。高校教研室要根据学校的战略发展和本教研室的学科建设需要,合理选人用人,形成年龄结构科学、职称结构合理、学历结构优化、学科结构协调、学缘结构多元的教师队伍,确保师资队伍的相对稳定性、连续性和继承性。

  (二)健全教研室制度,保障服务民族复兴使命的实施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高校教研室制度是维护教育秩序、约束集体内教师行为的一种有形力量,其是否健全关系着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能否提升,关系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能否实现,关系着国家发展水平和潜力能否提高。因此,必须完善高校教研室制度,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同理,提高新时代高校教研室建设水平,必须建立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管理制度。高校教研室除需要遵守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外,还需制定完善本教研室的各项工作制度,如集体备课制度、例会制度、听课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真正做到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确保教研室管理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高校教研室成员尤其是教研室主任要明确责权分工,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执教,使教研室成员工作更加规范有序,积极推进教研室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有效执行,“体现以人为本,突出教师主体地位,落实教师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高校教研室要加强学习共同体建设,不断健全教师培养制度,完善传帮带机制,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使教师在教学上合作交流、共同进步,在科研上互通有无,开阔视野,创新发展,使每个人都能自由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形成利于教研室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yu/21870.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教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