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经济管理论文》经济学视角下我国语言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经济学视角下我国语言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22-04-24 11:2012

摘要: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语言产业也迈入新阶段,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稍显滞后。由语言与经济的关系入手,在阐明语言产业的概念和分类基础上,从语言信息处理技术水平、语言服务产品配套、产业内部发展状况、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利用等方面,对我国语言产业发展的现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语言产业也迈入新阶段,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稍显滞后。由语言与经济的关系入手,在阐明语言产业的概念和分类基础上,从语言信息处理技术水平、语言服务产品配套、产业内部发展状况、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利用等方面,对我国语言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综述,并为加快我国语言产业发展提出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语言经济;语言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多样化、高品位文化需求的重要基础,也是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作为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逐渐形成并发展为经济产业。简单来说,语言产业是这样一种生产和服务活动:它主要采取市场化的经营方式生产语言类产品或者提供语言服务,以满足国家或者个人对各种语言类产品或者语言服务的多层次需求[1]。根据现有语言产业的业态结构,可以将语言产业归纳为语言教育(如雅思培训)、语言推广、语言翻译(如同声传译业务)、语言艺术(如相声、小品)、语言信息化(如语音输入)、语言服务(如配音、DJ)、语言康复(如失语症训练)、语言出版(如书籍、影音光碟)八类[2]。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语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比重[3]。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语言产业起步较晚,发展稍显滞后。如何加快我国语言产业的发展步伐,使其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更好地造福人民,将是语言产业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基于经济学视角,对我国语言产业发展进行梳理总结,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我国的语言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语言与经济的关系

  (一)语言的经济属性

  语言作为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在信息传递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对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均具有重大意义。语言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学科,也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立体性学科。广义的语言学范围包括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狭义的语言学主要是指普通语言学,即从理论上研究人类语言的共同特点和一般规律。

  1965年,著名经济学家马尔沙克(Jacob Marschak)首次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语言,这被认为是语言经济学的起源。他认为,语言具有与其他资源一样的经济特征,即价值(value)、效用(utility)、费用(cost)和收益(benefit)[4]。受到这一观点的启发,许多经济学家提出并完善了人力资本理论,在语言与经济之间建立了更深层次的联系。20世纪90年代,语言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格林(Fran?ois Grin)对这种人力资本概念予以进一步阐释。他指出,同其他技能一样,语言技能也可以理解为某种形式的人力资本,人们花费一定成本投资语言,是为了获得语言收益[5]。中国学者张卫国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了语言经济学的三个命题: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语言是一种公共产品、语言是一种原制度[6]。总的来说,语言经济学这门交叉学科的创立和发展,既是对语言具有经济属性这一命题的强有力证明,也是利用语言的经济属性来发掘其更多价值的理论依据。

  (二)语言在经济中的地位

  语言是人类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工具,语言的交际功能能有效减少人类沟通的障碍。当语言成为一门产业时,也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语言能直接创造生产力。例如,根据瑞士经济学家格林的调查,语言能为瑞士每年创造500亿法郎的收入,约占瑞士国内生产总值的10%[7]。另一方面,语言还可以解放和催生劳动者。语言服务及相关产品的推出,尤其是职业语言培训和语言服务支持软件的开发利用,不仅提升了劳动力的素质,使更多人达到就业要求,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劳动者的效率。这种人力资本容量的扩大、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会使社会总产出量增加,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语言产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语言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近三十年来,我国的语言产业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同时,后一阶段的发展并不是将前一阶段的成果全盘推翻,而是叠加了前一阶段发展的内容,或者说每一阶段的发展都以某种方式融入到了整个语言产业的全局之中。

  1.第一阶段——传统语言产业的兴起(1990—1999)

  这一阶段主要指的是语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之前的语言产业。改革开放加快了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引进来”与“走出去”成为当时的时代特征。可以说,无论是将外国企业“引进来”,还是让中国企业“走出去”,都离不开外语人才的语言知识,这就导致了中国语言产业第一次大的发展,其主体是传统语言产业,包括语言教育、语言测试、语言翻译和语言出版等。

  2.第二阶段——语言信息技术产业的崛起

  (2000—2009)

  这一时期,中国语言产业的发展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信息化塑造了全球产业的大致走向和趋势,语言產业也与信息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信息技术对于语言产业的影响直接而深远,因为每一种语言技术在本质上都是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也是建立在语言技术这一基础学科之上的。网络、计算机和各种移动设备,使得纸、笔、书籍、打字机、话筒、投影仪、录音机这些传统的语言工具和载体迎来了深刻的变革。语言信息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语音技术、语料技术、语形技术和语义技术。

  3.第三阶段——全方位的语言信息技术产业(2010至今)

  第三阶段,也可以称为“语言信息技术产业2.0时代”,它的出现与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密不可分。与前两个阶段相比,这一阶段的发展不再体现为语言产业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大,而是利用新技术使前两阶段的发展成果相融合,实现了全方位的质的飞跃。这具体表现在:输入法产业、智能语音产业、智能翻译产业等信息技术产业,逐步融入语言教育、语言测试、语言翻译和语言出版等传统语言产业中。电子书、互联网期刊等数字出版,口语机考等智能语音技术,在线语言教育培训等,都是这一阶段的产物[8]。

  推荐阅读:计量经济学正规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gu/23028.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经济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