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经济管理论文》提高应用型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提高应用型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21-11-15 10:3612

摘要:【摘 要】本文针对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现状,提出提高应用型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增加教师企业实践经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尝试各类有效方法进行教学,加强学生的主动性;实施走出去计划,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研究;与引进来相结合,进一步增

  【摘 要】本文针对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现状,提出提高应用型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增加教师企业实践经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尝试各类有效方法进行教学,加强学生的主动性;实施“走出去”计划,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研究;与“引进来”相结合,进一步增加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等。

  【关键词】连锁经营 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伴随连锁产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专业,随着社会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现代理念的推广落实,我国连锁经营产业也在各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引入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连锁经营产业的覆盖面正在不断拓宽,产业内部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加大,企业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许多高校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开设时间较短,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实践运用研究方式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难以满足当前人才培养需求。必须要不断地革新教学理念与方式,并指导和帮助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研究,同时积极引进企业资源,强化校企合作,紧紧把握住最新的产业理论与需求,才能不断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具有良好思想觉悟、知识底蕴和管理能力的现代化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

  一、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一)教师缺乏企业经历,教学思想观念较为落后

  得益于我国多年来的良好经济趋势,连锁产业发展迅猛,连锁经营管理理论更新很快,但目前我国大多数应用型高校缺少既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导致一些学校对连锁产业的前沿需求与理论的认知度不高,对连锁产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了解度不够。所以,有部分高校还是以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进行人才培养,没有及时对连锁经營管理的人才培养观念、体系和课程进行更新,尚未构建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致使人才培养质量不够理想,不能够很好地满足企业对现代化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实际需求。

  (二)教学方式较为传统,学生缺乏主动性

  连锁经营管理是一门重实践、重能力的专业,但是在部分高校中,连锁经营管理授课仍采用比较传统的理论型授课方式,即教师对着课本或课件进行宣讲,并不时进行一定的扩展的被动式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容易造成学生对部分知识点的掌握只停留在简单记忆背诵的层面上,而忽视了知识的应用层面与知识的系统性,学生主体性发挥不足,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难以得到培养。学生缺乏对专业知识的整体理解与掌握,并极容易对课程内容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对课程失去兴趣。除此之外,还使学生缺乏其作为应用型人才所应该具备的科学探究素养与主动性,进一步阻碍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三)实践方式不理想,实践运用研究有待加强

  在连锁经营管理课程内容中,如连锁门店的开发、加盟与外观布局设计,连锁经营商品定位与商品组合,连锁经营商品采购与调拨,连锁门店商品陈列,连锁经营促销管理等课程都比较偏向于实践类。如果只进行理论教学和书面讨论,是很难培养真正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所以,有部分应用型的高校选择购买配套计算机设备、实训室设备和连锁经营虚拟仿真软件等教学设备进行仿真实践教学,但与完全真实的社会实践相比,仍是有所不足。也有部分与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的高校,在学期末时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的企业中进行假期实习,但由于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学生也只是从事一些简单的收银工作,无法了解连锁经营管理的核心运作流程,难以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校企合作初步取得成效,但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仍有待提升

  随着各产业内部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学校和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联合培养。在市场的实际需求与政策支持下,企业与各本科、专科学校以及各类职业技能院校都展开了合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专业化人才。但很多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属于比较初级的合作形式,比如双方仅仅是简单地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然后完全由学校对学生进行培养,企业方不参与,只是每学期一次或两次为学生开展参观开放或走访接待等活动,或是基于降低用人成本的考虑,企业在假期中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顶岗实习岗位而已。总而言之,校企合作没能进一步深化,更没能进行大规模的经验推广。

  二、提高应用型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

  (一)增加教师企业实践经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第一,教师是课堂与专业的引领者,教师在自身缺乏连锁企业工作经历、不了解连锁企业的实际运作流程和具体工作体系的情况下,是难以向学生传递真实的岗位能力要求与企业人才需求,并完成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任务的。所以,在学校层面,学校应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努力与企业达成技能实践合作,并在此基础上与企业的具体门店建立实习合作关系,让教师能真正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学习,使教师加深对产业和企业的认知,熟悉各岗位的人才需求标准,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创新能力。在教师层面,教师要进行终身学习,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相关比赛与产教融合的培训,了解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最新动态,提高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

  第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是复合型的人才,除了要具备相应的连锁经营管理实务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和分析能力。所以,想要培养出具有较高职业能力的复合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除了开设基础的通识课程,还应与其他经管类专业(如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和经济金融等专业)建立共享课程体系,将校内所有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打通,开发校本教材,结合当地的产业和企业需求建立共享课程体系,培养综合性、复合型管理人才,满足当地的产业和企业的人才需要(见图1)。

  推荐阅读:新疆兵团文艺人才发展现状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gu/21597.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经济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