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经济管理论文》创新驱动武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

创新驱动武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20-04-25 11:1912

摘要:[摘 要] 创新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综合创新能力在全国具备明显比较优势的城市,武汉市有基

  [摘 要] 创新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综合创新能力在全国具备明显比较优势的城市,武汉市有基础、有优势在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走出具有区域特色的“武汉模式”。当前武汉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已进入蓄势筑基期,新的增长周期正处于酝酿转化阶段。在发展关键节点上,要从产业、市场、要素、制度四个领域着手,明确武汉市进一步发挥创新驱动力的优势领域与薄弱环节,从宏观层面明确城市发展定位,从系统层面明晰全市在实现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需要平衡处理好的“四个关系”。这对全面开创新时代武汉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武汉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兴产业
 

经济论文发表

  加快推進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在经济转型和动能转换关键时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在经济规律指引下适应我国主要矛盾变化和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含义丰富,但其根本在于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转换增长动力来实现经济质量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实现这些的根本动力均在于创新[1] 62-67。

  作为综合创新实力在全国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城市,武汉具备在全国率先探索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武汉模式”的基础和潜力,在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7次报告》中武汉综合经济竞争力位居第八位,同年7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GII)中武汉位居我国区域创新集群第七位。伴随着各类创新要素的加速集聚及创新潜力的全面释放,以创新为驱动力,切实承担好国家赋予武汉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的历史重任,是新时代全面开启复兴大武汉新征程的必然要求[2] 40。

  一、创新驱动下武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开局态势

  客观判断武汉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局态势是明确当前阶段创新要素发力点的重要基础,总体来看,当前武汉市经济呈现出与以往波动截然不同的新趋势,增长动力结构步入调整阶段,新增长周期处于酝酿转化之中,在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全新起点上,武汉市已蓄势待发。

  (一)增长周期处于酝酿转化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进入蓄势筑基期

  根据阿瑟·刘易斯 “波谷-波谷”周期划分法,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经济运行周期总体可以分为六个阶段(见表1)。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后,武汉市开始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连续两轮近20年全市经济增速超过13%,年度增长最高增速曾达到近20%,表明十四大之后,在人口红利、土地红利和改革红利的综合作用下,武汉市经济总体上处于以高速增长为特征的发展阶段。一直到2008年,支撑前期高速增长动力开始减弱,全市经济增速进入下行轨道,以平稳增长为主要特色的新的周期开始出现。

  在新的发展周期,武汉市经济也呈现了与以往波动趋势截然不同的特征,一是增长速度由两位数高速增长开始转为中高速增长,虽然受2020年疫情影响经济增速会出现阶段性调整,但总体预计已进入“L”型增长后半场的筑底阶段;二是支撑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开始发生阶段性变化,在资源环境约束力和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边际效益递减的双重叠加效应影响下,发展动力机制呈现出新的变革[3] 2;三是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空间逐步收窄,2008年武汉市经济增速峰值时曾高出全国5.4个百分点,2019年全国GDP增速为6.1%(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武汉增速约7.8%(2020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仅高出全国1.7个百分点。但在由《经济日报》与华顿经济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18年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中武汉跃居全国第五位,说明武汉市经济领先已经由速度领先开始转为质量和综合实力的领先。

  (二)产业结构进入深度转型阶段,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近年来武汉市经济结构进入深度调整期,一是产业结构呈现向服务型经济转型趋势,2014年武汉市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占比超过50%,2018年全市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6.6%(武汉市统计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经济发展动力显著增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武汉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第三产业已然成为武汉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见图1)。二是新经济在引领经济转型上作用更加凸显,2019年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比重达到了24.5%,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900家左右,创历史新高(2020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三是向产业链中高端升级趋势明显,全市千亿产业增加到6个,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同时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信息、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逐步增强,金融业逐步成为全市重要支柱行业。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和不断提升的产业发展质量正在重塑武汉产业新体系,武汉在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已积蓄强劲动能。

  (三)传统增长动力步入调整阶段,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供需结构面临新变化

  当前武汉市传统“三驾马车”的增长动力格局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供需结构在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探寻新的契合点。一是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全市社会消费零售品总额增幅连续多年超过10%,消费增长潜力凸显(见图2)。同时消费升级趋势加快,2018年全市通讯器材、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中西药品、日用品、文化办公用品等五类商品增速均超过20%,特别是通讯器材增长达到33.9%(武汉市统计局《2018年武汉经济运行平稳 结构优化 质效提升》),社会已步入“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供给体系面临优化改革新压力。二是投资增速在高位回落后出现了结构性改善,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在2015年达到70.83%的峰值后开始逐步呈下降趋势,但投资结构总体呈优化趋势,第三产业投资、高端制造业和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民间投资均实现了稳步增长,2019年前三季度全市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0.3%,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31.5%,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5.4%,民间投资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达51.3%,且基本涵盖国民经济各行业(武汉市统计局《前三季度武汉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稳中向好 稳中提质》),同时高耗能行业投资持续收缩,不断优化的投资结构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开放型经济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以自贸区建设为依托,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在逐步拓展,2018年全市进出口总额325.19亿美元,外贸依存度提升到14.5%(武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2018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进出口总额增长8%以上,服务外包执行额、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分别增长34%、15%(2020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基本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趋势要求。

  推荐阅读:河南省的经济类核心期刊有多少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gu/15719.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经济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