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经济管理论文》北部湾经济区用水结构演变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北部湾经济区用水结构演变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19-10-14 10:4412

摘要:摘要:为探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用水结构的变化特征,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基于2006~2017年的用水数据,运用信息熵、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该区域的用水结构、信息熵、均衡度以及驱动因子进行了研究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 2006~2017年,北部湾经济区用

  摘要:为探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用水结构的变化特征,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基于2006~2017年的用水数据,运用信息熵、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该区域的用水结构、信息熵、均衡度以及驱动因子进行了研究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 2006~2017年,北部湾经济区用水总量波动变化显著,农业用水量和比重虽然处于“双高”地位,但是呈下降的趋势,工业用水量总体来说呈增长的趋势,生活用水量呈现为逐年增加-剧烈变化-平稳增加的变化历程;② 用水结构信息熵与均衡度同步变化,信息熵在0.80以上,均衡度在0.59以上,二者都为先快速提升后波动缓慢上升;③ 有效灌溉面积、工业企业单位数、家庭总户数分别是农业、工业、生活用水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二者的关联度分别为0.930,0.956和0.953。

  关 键 词:用水结构演变; 信息熵; 灰色关联分析; 北部湾经济区

税收经济研究

  推荐阅读:《税收经济研究》(原: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96年,是由中共国家税务总局党校、国家税务总局扬州税务进修学院主办的经济类学术期刊,以繁荣税收经济科学、为国家税收经济部门和决策机构服务为宗旨。

  1 研究背景

  水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是社会发展及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改革开放40 a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类型齐全,产业数量不断增长,人口也不断向城镇集聚,这样一来,一方面加大了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导致用水紧张;另一方面,为了缓解人水矛盾,通过大量开采地下水等方式弥补经济发展所需,而且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大幅增加,这些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废水又会影响到水质,扩大污染面,从而进一步激化了水资源供需矛盾[1-2]。201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后[3],各地纷纷制定了水资源管理办法,严格把控用水“三条红线”;青山绿水发展观念也进一步明确了经济发展应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承载力的协调,这样才能实现绿色、协调、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用水结构演变是当前学术界对水资源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

  (1) 产业结构与用水结构的协调关联研究,比如陈晓等[4]对2005~2014年南京市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进行了耦合协调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南京市产业结构与用水结构关联度在0.5以上,产业结构与用水结构耦合的空间差异明显。

  (2) 对典型区域的用水结构变化特征和驱动力进行了分析,尚晓三对2006~2015年安徽全省、省内三大流域和6个典型城市的用水结构进行了研究[5];刘兵等[6]以干旱灌区中的石河子垦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信息熵理论、Hurst 系数等方法,对垦区1988~2011年的用水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垦区的用水结构信息熵值均不超过0.5,但呈现为持续稳定的上升趋势,节水技术及产值为主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其用水结构演变过程起主导作用。

  (3) 城镇化水平与用水结构变化的相关研究,比如华佳等对2008~2014年江苏省淮安市的城市化演变历程和用水结构变化情况进行了关联分析[7],结果发现,淮安市城市化率与产业结构、用水结构的关联性最强,生产用水和工业用水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较大;曹飞采用库兹涅茨曲线对2004~2013年中国城镇化与用水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评判[8]。

  目前,学术界对用水结构变化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以下个几方面仍需要继续开展研究。

  (1) 对用水结构变化的驱动因子研究主要集中在用水总量上,研究并未详细地探讨具体某一部门用水变化的驱动因子,对驱动因子的研究也主要是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然而应当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2) 对用水结构的演变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国北方和西部缺水的地区,对南方地区用水结构演变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稳步推进的城市群还有待研究。

  基于此,文章运用2006~2017年《广西水资源公报》数据,采用信息熵、灰色关联分析模型,以经济发展起步晚、发展速度快的北部湾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对北部湾经济区的农业、工业、生活等用水类型用水量的演变趋势、用水结构信息熵及均衡度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不同部门用水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以期为北部湾经济区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区概况

  北部湾经济区位于广西南部,处于华南经济圈、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9]。2006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北部湾经济区,其规划范围包括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崇左等6市[10]。研究区面积为7.338万km2,占广西总面积的30.88%;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0 007.27亿元,占广西生产总值的48.73%,年末户籍人口为2 415.13万人,占广西户籍总人口的43.13%。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研究区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006年,三大产业结构的比重为24∶35∶41,2017年则优化为14∶44∶42。

  北部湾经济区属于亚热带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充沛[11]。2017年,北部湾经济区水资源总量为639.1亿m3,占广西水资源总量的26.76%;常用耕地面积为186万hm2,占廣西总耕地面积的43.03%。因此,北部湾经济区以不足广西3/10的水资源量要创造近1/2的地区生产总值,供2/5的人生活用水以及灌溉面积超过2/5的耕地用水。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推进、城镇化率的提高,区域内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必然会加大,供需矛盾将会进一步激化。

  3 材料与方法

  3.1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数据包括研究区概况数据、用水量数据以及驱动因子数据。研究区概况数据来源于《广西统计年鉴-2018》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网站(http://www.bbw.gov.cn/);用水量数据来源于《广西水资源公报》(2006~2017年);驱动因子数据来源于《广西统计年鉴》(2007~2018)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7~2018),以及研究区各地级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对于个别缺失数据进行了插值处理。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gu/14655.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经济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