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电子信息论文》睡眠环境智慧监测与调节系统的设计

睡眠环境智慧监测与调节系统的设计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 要:文中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51单片机以及Android平台的智慧睡眠监测与调节系统。该系统包括主控芯片、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数据显示模块及手机APP五部分。系统通过人工智能分析,对用户的睡眠环境进行调节,从而有效预防因用户生活压力过大而出

  摘 要:文中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51单片机以及Android平台的智慧睡眠监测与调节系统。该系统包括主控芯片、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数据显示模块及手机APP五部分。系统通过人工智能分析,对用户的睡眠环境进行调节,从而有效预防因用户生活压力过大而出现睡眠不良的情况。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测量精度高,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51单片机;Android;睡眠环境;APP;数据传输;远程控制

自动化技术论文

  0 引 言

  人类生命的三分之一都处在睡眠中,睡眠是人类调整新陈代谢、进行身心恢复的重要环节。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生活压力而出现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影响睡眠的异常表现,它因身体某系统的功能失调引起,能够直接影响人类的睡眠结构、质量及之后的恢复程度[1]。睡眠时间少、质量差、不规律等情况会使人疲惫劳累、精神不振并影响食欲[2]。在长期睡眠不佳的情况下,人们甚至会出现神志混乱、暴躁不安的症状。基于此,优化睡眠环境,提高睡眠质量对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市场上的家居睡眠环境监测系统实现的功能有限,大多数停留在只监测不调节的阶段。但环境的变化具有不确定性,若不能及时对睡眠环境进行调节,则无法从根本上保障用户的睡眠质量。基于此,本研究开发了睡眠环境智慧监测与调节系统,该系统基于大数据的传感器感知及硬件控制技术,将采集到的温湿度、光照强度和烟雾浓度数据上传至APP中,根据用户上传至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人工智能分析,从而得到优化建议。该系统除能够完成对睡眠环境的实时监测外,还实现了对睡眠环境的智能调节,以保障用户睡眠环境,改善用户睡眠质量。

  1 影响睡眠的主要环境因素

  优化睡眠环境是提高睡眠质量的有效方法。通过文献调研,系统拟对部分睡眠环境因素进行调节。

  (1)温度

  经大量实验证明,人体最佳睡眠温度是20~22 ℃。温度过高,人体在睡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血压升高、心慌等不良反应;温度过低,将导致人體出现打鼾、呼吸暂停、嗜睡等症状。因此,将温度维持在最适温度是本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

  (2)湿度

  最适合人体的环境湿度为45 %RH~75 %RH,若湿度过高,短时间内会导致人体湿热、乏力,长时间甚至会导致风湿病和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生;若湿度过低,则会让人体产生口渴、皮肤干燥、眼睛干涩等不良反应,也不利于人体的睡眠。

  (3)光照强度

  过于明亮的环境可能会引起失眠。英国《生理学报告》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褪黑素是一种能够促进睡眠的荷尔蒙,而睡眠时暴露在明亮光线下可能导致人体停止生成褪黑素,进而影响睡眠质量,引发失眠问题。

  (4)空气粉尘浓度

  调查结果显示,接触二氧化氮和PM2.5颗粒越多,睡眠效率低下的可能性越大。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助理教授马莎·比林斯说:“人的鼻子、鼻窦和嗓子后部都会受到这些污染物的刺激,因此可能导致睡眠中断,还有呼吸问题。”比林斯还说,污染物进入血液可能对大脑产生影响,并影响呼吸的稳定。所以,减少空气中的颗粒也是提高睡眠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2 系统总体设计

  本系统以优化睡眠环境、提高睡眠质量为初衷,主要针对普通家庭用户和医院病房。系统整体结构由主控模块、数据捕捉模块、存储模块、显示模块、传输模块、控制模块、数据库模块和Android 客户端模块组成。

  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3 系统硬件设计

  系统硬件部分主要由主控模块、数据捕捉模块、传输模块、存储模块和显示模块组成[3]。

  3.1 主控模块设计

  系统采用STC89C51单片机作为主控模块,外围搭载了数据传输模块、数据捕捉模块、存储模块和显示模块,其作用是控制各模块间的数据交互和转换[4]。将STC89C51单片机作为连接DHT11温湿度传感器、蜂鸣器、LCD1602显示屏、CSR8635蓝牙模块和ESP8266 WiFi模块等部件的桥梁,协助完成各模块间的数据交互和转换。其中,DHT11温湿度传感器连接P3.7引脚,蜂鸣器连接P2.3引脚,LCD1602显示屏连接P0引脚,ESP8266连接P3.0和P3.1引脚。STC89C51单片机原理如图2所示[5]。

  3.2 数据捕捉模块设计

  该系统的数据采集模块由DHT11温湿度传感器、MQ-2烟雾传感器和BH1750光照强度传感器组成。将传感器采集的非电量信息,如温湿度、烟雾浓度、光照强度等转换成电压值,再通过A/D转换成数字量。

  DHT11温湿度传感器内部镶嵌的NTC测温元件用于测量温度,电阻式感湿元件用于测量湿度。该温湿度传感器具有快速响应、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

  MQ-2烟雾传感器多被用于家庭和工厂,意在监测粉尘浓度或监测PM2.5的浓度。该传感器具有寿命长、稳定性好等特点。

  BH1750光照强度传感器多被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数码摄像机等使用,其具有依赖光源性弱、反应灵敏、误差小等优点。

  3.3 传输模块设计

  本系统采用的ESP8266 WiFi数据传输模块使用串口通信协议与单片机通信,其无线传输速率可达150 Mb/s,信道共有14个,频率范围为2.4 GHz~2.483 5 GHz,发射功率为12~15 dBm,其串口波特率在1 200~230 400 b/s之间,工作温度为-20~70 ℃。该模块的工作电压为3.3 V,但单片机为5 V供电,为了使电源兼容,本设计通过两个二极管将5 V电压降压到3.3 V后供ESP8266 WiFi模块使用,电路如图3所示[6]。

  推荐阅读:智能故障诊断技术论文发表指导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dzi/18012.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电子信息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