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政治法律论文》行政事业单位强化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强化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21-02-08 10:0112

摘要: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财政专项资金对民生和公共设施的投入也日益增多。现阶段,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把控越来越严格。本文在阐述财会资金管理工作重要性,同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发生的一些突出问题予以分析,如预算管理工作不规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财政专项资金对民生和公共设施的投入也日益增多。现阶段,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把控越来越严格。本文在阐述财会资金管理工作重要性,同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发生的一些突出问题予以分析,如预算管理工作不规范、管理体系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够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研究,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实现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预算管理

资金管理论文

  财政预算中专门用于某项事业发展或者生产发展的资金就是财政专项资金。专项资金来源于政府,具有特定的用途,属于专项专用。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讲,以明确规定专项资金的使用要求,切勿私用、滥用、挪用,侵占等。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着为广大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只有财政专项资金健康持续发展并科学合理使用,政府才能更好地实现为民服务的职能。但是很多行政单位管理专项资金期间仍然存在部分问题,影响资金使用与管理。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与对策,就迫在眉睫。

  一、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概述

  1.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定义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是指国家支持某事业或项目发展而单独划拨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目前,政府对民生、经济发展的关注越来越强,投入专项资金的数额逐渐增多,类型越来越广泛,包含民生的多个方面,因而,应强化专项资金的管理力度,更好履行政府部门的职能。

  2.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是实现国家职能的重要部门,管理一定的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维持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是其管理职能。专项资金来源于国家各级财政,主要用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从事的社会活动能够顺利高效开展。对于民生和基础设施,国家每年的投入都是巨大的,这些专项资金的落实到位直接关系老百姓的根本利益,专项资金高效使用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另外,专项资金使用是否合理科学,关系到财务预算能力是否提高,政府对财务风险管控的能力是否提升。专项资金管理得当,能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廉政建设。

  二、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是实现国家职能的重要部门。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有时受到国家政策、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内部的核算管理制度也会存在缺陷和漏洞,就造成专项资金管理许多问题发生。专项资金是否高效使用,直接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发挥,更间接地影响到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

  1.对专项资金前期预算工作不够重视

  一方面,现阶段,部分行政单位的管理层、财务人员等对于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导致对该类资金的预算、管理等不够重视。在设置预算的过程中,对资金的使用范围界定不清晰,对项目的费用没做具体的细化标准。有的单位在申报项目时,为了尽快划拨到资金,将部分必要步骤省略,例如可行性研究并未在预算报告中完整体现,在未全面研究的前提下即将报告上报有关部门审核,使预算本身丧失了原有功能,造成资金沉淀或不足,不能充分优化资源分配。

  另一方面,在专项资金实际日常操作过程中,存在预算环节、核算环节、执行环节等互不关联的情况。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就在于重大项目中涉及的专项资金的使用具备较长的周期,整体参与时间也相对较长。例如某大型工程的专项资金申请时,其具备三年的建设周期。当所申请的专项资金数额相对较大时,财政支出根本无法做到统一拨发到位,需要通过分批拨发的方式缓解自身压力,但项目建设一直在进行,就导致了项目运转需要资金周转而资金划拨未完全到位的情况,进而增加专项资金的核算难度。

  2.專项资金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部分行政单位尚未对专项资金相关管理予以明确规定。分析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可将其划分为预算、申报、拨付、应用四方面内容。有的单位在预算阶段根本没做可行性分析,具体细化资金用途:在申报阶段,存在重复申报和夸大申报的问题,为了争取到更多资金,往往存在不实和夸大项目经费,有的甚至一个项目多头申报;在拨付阶段,上级机构同财政机构过度关注项目申报,却忽略对资金使用的考量,具体项目实施工作中也缺少相应监管与跟踪。在运用资金时,缺少统一的规范可遵循,存在着变相挪用的情况,个别单位还用该资金填补经费缺失问题,难以保证专款专用,以至于大量浪费财政资金。目前,我国仅针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有简单的管理标准,而针对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难以细化资金使用、支出,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绩效管理评价指标,这就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3.专项资金缺乏有效的监督

  一是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内部监督制度不够健全。少数单位甚至没有认识到内部监督的重要性,忽视培养员工内部监督意识,很多内部监督制度流于形式。还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不重视专项资金绩效监督评价体制,没有全面实行绩效评价,基本上不开展自我评审,对评审工作不够重视甚至忽视。加之项目类别较多,内容复杂,资金使用涉及范围较广,数量巨大,开展内部监管工作时难以真正从深处进行全面监督。

  二是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外部监督机制职责不明确。有的项目资金在实施过程中由主管部门指导,执行单位组织施工,财政部门下达资金。这种多头管理形式就会导致监管分散,项目资金实施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就难以保证,甚至可能出现资金违规使用、单位基本支出资金和项目支出资金混乱的问题。审计部门、财政部门及各级主管部门是常见的外部监督部门,但公开的相关信息非常模糊,存在走过场现象。

  三、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措施

  1.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预算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除了要全面了解并参照前一年专项资金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按照前一年预算的执行情况来预估本年度专项资金的收支外,还需要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将本部门专项资金予以论证及细化。开展项目期间,强化执行预算的力度,确保专项资金能够及时落实,对资金管理部门做好监督,保证划款及时,避免出现项目开工而资金未落实的问题。确保专项资金使用透明化,预防产生虚假支出问题。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应做好预算编制,内容中加入绩效考核部分,考核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一套规范完整的考核管理制度,设立专项资金独立账户,并独立针对该专项资金开展预算、审核、执行监督、结算等工作,在项目进行全周期的各个阶段内均需引入绩效评价模式,从而提升和保证专项资金发挥应有作用。

  推荐阅读:资金管理视角下企业管理审计创新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zfa/18565.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政治法律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