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政治法律论文》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短板及思考

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短板及思考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21-01-30 10:2712

摘要:摘 要:高校基层团支部是高校共青团的最基层组织,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存在诸多短板,无法适应时代潮流,满足不了青年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因此,高校基层团支部须与时俱进,找准职能定位,摸清工作中的短板

  摘 要:高校基层团支部是高校共青团的最基层组织,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存在诸多短板,无法适应时代潮流,满足不了青年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因此,高校基层团支部须与时俱进,找准职能定位,摸清工作中的短板,创新工作内容和方式,为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关键词:高校 基层团支部 职能 短板 建设

思想政治论文

  高校是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阵地,更是共青团开展青年工作的有效场所。随着世界格局和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与发展,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愈加多元化,高校共青团工作也面临诸多新问题。高校基层团支部是高校共青团的基层组织,是共青团职能得以实现的依托和载体,更是共青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改进基层团支部的建设内容,创新其工作方式是做好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础和关键。

  一、高校基层团支部职能

  高校共青团的基本职能包括思想引领、组织建设、志愿服务、权益维护。据此对各基层团支部的建设内容进行改革创新,可有效增强团支部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其组织活力和战斗力。

  (一)思想引领职能

  高校共青团的核心工作是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时期是青年的政治思想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最易受到不良影响的时期,因此,做好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领是共青团的首要政治职能,这对巩固和加强共产党的执政基础至关重要。高校基层团支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须准确把握新时期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特点,充分发挥其思想引领职能,引导青年学生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中央时刻保持高度一致。

  (二)组织建设职能

  《高校共青团改革方案》倡导班团一体化协同建设,由团支部书记统筹班级和团支部的全面工作,指导班委会开展工作,班长可以兼任团支部副书记,配合团支书开展班级团支部工作,并主持班委会工作和班级日常工作。这种模式可降低班级工作碎片化的乏力工作模式,有效提升高校基层团支部的活力和工作实效。

  (三)志愿服务职能

  高校各基层团支部应主动履行志愿服务的社会职能。主动承担志愿服务工作有助于提升青年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促进社会文明与和谐。因此,高校基层团支部应充分挖掘青年学生的才能,拓展各类有益的社会资源,让青年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承担公民责任,实现自我价值,参与社会治理。

  (四)权益维护职能

  共青团中央在团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共青团需要发挥青少年合法权益代言人作用。高校共青团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全力维护青年学生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服务于青年成长成才。其一,高校基层团支部是连接青年学生和学校的重要桥梁,各基层团支部可通过民主选举环节推选出学校团代会代表委员,引导青年学生理性反映其合理诉求,参与学校治理,切实保障青年学生的合法权益;其二,高校基层团支部是维护青年学生权益的最基层组织,应及时跟踪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青年学生的发展需求,有效维护青年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短板

  (一)缺乏长期目标和规划

  经调查发现,大多高校基层团支部对自身状况和特点缺乏清晰的认识,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系统的建设规划,而是局限于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被动开展工作。长此以往,团支部的工作内容就缺乏中心和主线,凌乱琐碎,无法契合青年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造成团支部无法有效发挥其应有职能。因此,要搞好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须根据支部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富有自身特色的工作目标,并制定系统全面的建设规划。

  (二)缺乏科学全面的建设管理制度

  高校基层团支部的建设与管理要同时依据团章、校团委规章和团支部内部制度。但大多高校基层团支部并没有结合自身情况和特点制定科学全面的规章制度,对于团章规定的团员发展与管理、基层组织选举、“三会两制一课”等制度,也出现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不少基层团支部把制度当摆设,导致支部组织建设无保障、二课活动开展流于形式、团务工作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因此,制定科学全面的基层团支部建设管理制度,是落实“从严治团”的必要举措,也是实现团支部建设长远目标的根本保障。

  (三)工作方式缺乏创新

  近年来,互联网与青年大学生的联系愈加紧密,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所构建的网络虚拟平台深刻影响着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大多基层团支部并没有充分挖掘并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功能,创新性地开辟共青团工作网络阵地,用以提升青年大学生群体的凝聚力和团支部的组织力、宣传力、影响力。

  另外,高校基层团支部多以班级为单位,独立开展和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团支部之间缺乏交流,导致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缺乏整体性与统一性,也缺乏活力与创新意识,不利于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思想教育缺乏深刻性和实践性

  目前,高校针对基层團支部的思想教育和专题培训匮乏,基层团干部的政治素养普遍不高,青年学生的团员意识不强,导致较多支部开展的思想教育浮于表面,没有深度,无法有效发挥思想引领职能。此外,高校基层团支部开展的团日活动多是单向的理论教育,并没有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导致思想教育与实际生活脱节,没有把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加强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的措施

  (一)明确建设目标

  只有明确了基层团支部的建设目标,支部工作才能有方向、有动力,青年团员们才会全力支持与配合团支部的建设工作,团支部才能真正发挥其职能。而明确团支部建设目标,需考虑以下因素:一是是否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二是能否服务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三是是否适应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

  (二)落实从严治团,加强制度建设

  推荐阅读:高级市政工程师评职称需要几篇论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zfa/18431.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政治法律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