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政治法律论文》新时代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健全高校监督体系的思考

新时代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健全高校监督体系的思考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21-01-26 10:2012

摘要:摘 要:为实现高等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完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高校应强化制度建设、把制度贯彻执行与健全监督体系融入高等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发挥高校党委主体责任,健全监督体系,推进依法办学,保证高校教育管理各项权

  摘 要:为实现高等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完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高校应强化制度建设、把制度贯彻执行与健全监督体系融入高等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发挥高校党委主体责任,健全监督体系,推进依法办学,保证高校教育管理各项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促进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监督体系

高等教育论文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阐明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高等学校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等学校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高等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就是要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对学校各项事务进行管理的学校制度体系,强调的是各项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程度。高等学校的治理能力,是指运用制度管理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能力,强调的是对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与监督落实情况。两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高等学校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推进新时代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

  一、 坚持和完善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一)党的领导是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逻辑起点

  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加强和改进党对高等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就是对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宗旨、坚持推进高等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最强有力的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制度建设的根本前提和本质特征。党在高校中的领导权要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开始,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把牢正确办学方向,强化政治责任,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压力层层传导,确保主体责任层层落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制度执行是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重点

  习近平同志强调:“制度执行力、治理能力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高等学校承担培养、教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职责,更要在全面从严治党中以强化制度建设、加强制度执行为重点,在改革发展中发挥制度优势。高校管理层级多样,高等学校制度执行力的强弱是高校管理水平高低的象征。在制度执行中,应当坚持普遍性原则,就是学校全体师生都应当对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普遍性遵照执行;坚持随时性原则,就是高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贯穿于学校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应当在每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强化执行落实。如此,才能推进高校管理更加科学、制度执行更加具体,学校优势发挥更加充分。

  (三)关键少数是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监督要点

  习近平同志指出,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严管好各级领导干部。高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也应当抓住高校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高校是立德树人的场所,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具体讲,高校领导干部的监督分为对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对学校领导班子的监督,对学校中层干部的监督,对学校教授、专家学者的监督,他们的行为方式、思想动态、价值追求直接影响高等学校的整体形象,教育影响着学校的广大师生。从根本上,高等学校各级领导干部能够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才能把高校的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才能保证高校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有效运转。

  二、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得到有力探索

  (一)既有制度与经验成果得到不断巩固

  高等学校在改革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建立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健全基本管理制度体系,立足于既有制度框架,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对不适应高校改革发展现实要求的规定制度要及时修改;把已经成熟的政策措施和重大改革成果固定为制度规范,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已经建立相关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巩固,确保了各项规章制度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高校治理现代化的经验成果不断丰富,既有制度与经验成果得到不断巩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在规范决策权运行上,实行集体决策机制,建立党政主要负责人会前沟通机制,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会前听取意见机制,党政主要领导末位表态机制,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表决机制。

  (二)校内行政管理体制得到不断完善

  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校内行政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健全了学校的领导體制、运行机制和校内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管理体制机制基本能够适应教育发展的任务和要求。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体系建立完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科学研究、校企合作、后勤财务、人事绩效,学生管理、信息化管理等条块的体制改革。逐步理顺部门职责分工,初步明确校内各部门职能,界定工作责任,确保权责一致。赋予二级院系更多的管理职能、资源调配职能和经费使用权力,促使二级院系成为高校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后勤社会化改革稳步推进,学校行政管理重点向教育教学聚焦。

  (三)学校科学民主管理得到有效推进

  高校科学民主管理充分调动了党员干部、师生参与学校发展建设的积极性。健全议事决策制度,在高校的领导班子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及“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程序、制度建设,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提高了高校党委行政的议事决策水平。建立公开制度,高校建立党务校务财务公开制度,在一定范围内,以合适的方式对管理和决策事项进行公开,提高了高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了依法治校,发挥师生员工的监督作用,促进高等学校健康发展。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优化业务流程,建立内控机制,加强财务管理、监管和核算,提高民主监督的质量和水平。

  推荐阅读: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路径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zfa/18368.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政治法律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