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农业论文》对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前景的分析

对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前景的分析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要: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的不充分性,金融供给不足。作为新兴事物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运而生。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2006年试点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展现了自己的优势,同时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从问题出发,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来改善或解决这些

  摘要: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的不充分性,金融供给不足。作为新兴事物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运而生。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2006年试点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展现了自己的优势,同时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从问题出发,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来改善或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字:市场竞争  监管指标  微型金融

  自改革开放以后,金融市场的改革从未停止过,尤其是农村金融市场。银监会一直积极引导各种资本到农村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现在有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银行也到农村设立了大量分支机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初具规模。

  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特点与取得的成效

  现在的农村金融机构有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贷款公司等。这些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是服务于当地农民,促进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并且这些农村金融机构要求的注册资本额较低,股东持股比例一定,治理机构设置灵活,监管指标明确清晰。

  目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完善了农村的金融体系,缓解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不足的矛盾,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方便和实惠。使得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垄断农村金融市场的局面得以改善,使整个农村金融市场更加活跃,同时农村可以使用的资金也越来越多。多种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农村金融市场的分工更加细致,机构间的功能作用更加明确。

  二、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农村生产体质本身存在的问题

  都说农民贷款难,可殊不知,这其中最本质的原因是农村生产体制本身的缺陷,而不是农村金融体制的问题。总所周知,土地、宅基地是无法定价的,也就无法进行抵押,而这些就是农民最重要的资产。缺乏有效的担保方和可变现的抵押物,这就注定了农民无法获得想要的资金,这成为限制农村金融和农户贷款最重要因素之一。

  2、融资渠道狭窄,资金来源不足,规模难以做大

  充足的资金来源是金融机构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而农村居民存钱还是偏好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机构。另一方面是新型机构便捷高效的服务吸引了很多有资金需求的农户和中小企业,而资金实力的有限使很多农村地区的信贷需求无法得到充分的满足。

  3、监管风险高,监管指标不适合农村金融机构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指标主要是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资产率。然而,新型农村机构主要是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并且主要是为其提供贷款服务。然而为这些服务对象提供金融服务相对来说是风险较大。如此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率就相对较高,这样就使得这些机构难以发展下去。

  4、创新力不强,产品相对简单

  由于土地、宅基地无法得到抵质押权,这就使得大多数农民得不到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不难发现,民间借贷的抵押担保的要求很灵活,并且有一套自己的借贷管理方式和信用评级方式。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以从这里吸取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找到真正适合中国农村的发展方式。

  三、对策及建议

  1、适当提高准入门槛,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重要特点就是准入门槛低,注册资金要求低,这就使得资金实力不雄厚也可以成为农村金融机构。我们可以适当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最低注册资本金额,提高准入门槛。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又能提高他们抵御因资金不足造成风险的能力,并且也能保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间接地提高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质量。

  2、丰富农村的资金来源渠道

  应加大银行资本在农村金融机构的比重,主要是发挥大中型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资金供给方面的作用,让他们到农村设立分支机构,保证农村的资金供给。另一方面鼓励农村农民、企业法人等设立的可以提供贷款的企业,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渠道越来越多,保证农村的资金供给量。

  3、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国家也应该加大扶持力度,给予一定的政策优势,例如国家可以出台支持性政策,刚成立前几年给予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减少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负担,使其可以尽快收支平衡。地方政府也要积极进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因为外部环境也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4.、制度安排上必须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扩大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覆盖面

  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主要是为了服务于农民中那些真正需要资金支持的人,而这些人最主要最重要的是贫困者和低收入者。要保证他们能获得需要的金融服务。虽然这些人偿还能力较差,可是看他们的借款用途,要给与他们帮助,如果借款能帮助他们摆脱贫困,那既帮助到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又能保证资金的回笼,两全其美。

  5、调整监管指标,提高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水平

  银监部门作为主要监管部门,要将他们的资源与网络对机构的风险进行严密监管,并且调一部分人力资源对试点机构现场进行调查,改正他们在业务上的一些违反规定的行为。另一方面,要实施分类监管,合理利用银监部门的资源。密切跟踪资金流向,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中。保证股东行为规范,杜绝关联交易。

  6、实施管理机制和金融工具方面的创新,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微型金融道路

  其一是产品种类与业务内容的变革,可以开发利用订单贷款、利用供应链获取融资保证资金链等多种信贷品种给予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和贷款投放权,相应简化审贷程序;其二是创新金融服务渠道,将大银行和小银行的优势结合起来,提高其发展实力,尽快盈利;其三是管理技术方面的创新,如利用市场化利率来对金融产品进行定价,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与能力,实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可持续发展;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很多方面还有欠缺和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时间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步伐 ,紧跟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态势和农村金融需要的变化,努力创造最适合我国农村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使农村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升峰.我国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发展刍议.理论探索.2010,7

  [2]沈杰,马九杰.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状况调查.经济纵横.2010,6

  [3]年志远,马宁.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制度安排的缺陷及其完善.经济纵横.2009,9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nye/5084.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农业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