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农业论文》东北黑土区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探讨

东北黑土区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探讨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要:保护性耕作是以维护生态环境、提升土壤质量为目的的技术模式,可以改善土壤物理及化学性状,为玉米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利于提高玉米产量。文章从机械整地及机械免耕精量播种、机械镇压与深追肥、机械化药剂灭草与无公害灭病虫等方面,对以吉林省榆树

  摘要:保护性耕作是以维护生态环境、提升土壤质量为目的的技术模式,可以改善土壤物理及化学性状,为玉米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利于提高玉米产量。文章从机械整地及机械免耕精量播种、机械镇压与深追肥、机械化药剂灭草与无公害灭病虫等方面,对以吉林省榆树地区为代表的东北黑土区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自2008年以来,吉林省榆树地区就开始推进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为进一步抓好科技增粮、全力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当地争取到全省农机化推广补助专项资金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示范县、国家玉米保护性耕作工程示范县,发掘项目示范带动作用,促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面积持续扩大,免耕播种设备保有量持续增加,技术实施模式进一步规范。基于此,探讨以吉林榆树地区为代表的东北黑土区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业技术论文

  1、东北黑土区玉米机械整地及机械免耕精量播种

  1.1机械整地

  为了免除起垄操作,可以于整地前拆除整地机械上的起垄装置,仅凭借配套使用的大中型拖拉机开展旋耕平地、灭茬操作,如1GNM-260双轴灭茬旋耕起垄机等[1]。在操作中,为了达到松土作业效果,操作者应以土壤水分含量14%~15%为标准,进行合理操作。同时,利用联合整地机起垄垄距调节功能,将地块垄长控制在45m以上,坡度控制在7°以内,便于获得结构合理、吸热升温适宜、水气热协调的土层。

  1.2机械免耕精量播种

  根据吉林榆树地区春季雨水稀少且墒情较差的特征,在保护性播种时,可以选择以大中型拖拉机为牵引的免耕精量施肥播种机播种模式,便于在春季不动土的情况下直接开展免耕播种,保证省时省工、保墒保苗[2]。常用的保护性免耕播种模式为“8020”保护性耕作模式、宽窄行留高茬交替耕作模式。前者为新型均匀平作免耕播种模式,需要将行距控制在80cm左右,株距20cm;后者需要在秋季翻地作业时将传统65cm均匀垄更改为宽行行距80~90cm+窄行行距40cm的基础上,利用双行精播种机,在宽行带进行窄距离精密点播(行距40cm)。

  播种时间应选择土壤耕层10cm处温度稳定通过10℃时,控制播种深度在3~5cm,严密、均匀覆土,播种密度为55000~62000株/hm2。

  2、东北黑土区玉米机械镇压与深追肥

  2.1机械镇压

  为保护墒情,在东北黑土区玉米播种时、播种后均需进行机械镇压。即在整地后,以中型轮式拖拉机为牵引,配备“V”型镇压器进行全面镇压;在玉米种子播种后,采用苗带镇压器再次对表层土壤进行镇压。若春季土壤含水量低于14%,则需要适当增加压强[3]。

  2.2深追肥

  在两侧镇压的同时需要进行侧深施肥。侧深施肥在玉米开花前期(6月15日前后)进行,施于种子侧5~8cm,追肥深度16~20cm,每公顷施肥量22.5kg左右,一般需施加有机肥或腐熟农家肥,也可以在玉米全生命周期每公顷施加纯氮肥240kg+纯磷肥120kg(苗期全部追施磷肥,氮肥分别在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各追施总量的1/3),满足玉米苗期土壤蓄水保墒要求,缓解玉米秋季灌浆供应与需求矛盾。为避免土壤表面过于干燥致播种侧深施肥堵塞播种机,除了选择康达1SZL-240偏柱式深松整地机配套50马力以上拖拉机悬挂作业外,还可以进行深层破犁底层开沟(40~45cm)、浅层覆土,保障种子均匀下落到湿润土壤层上方。同时对于多年土壤未深松翻动致土壤严重板结的情况,为避免深松追肥时起大土块对植株根系造成伤害,可以根据玉米苗期根系发育情况,贯彻浅送深施肥的原则,控制浅层松动土壤深度在20~25cm,而肥料施加深度在15~20cm,达到增强土壤透气效果、蓄水保墒能力以及培肥能力。

  3、东北黑土区玉米机械化药剂灭草及无公害防治病虫

  3.1机械化药剂灭草

  传统东北黑土区玉米药剂灭草具有作业环境差、作业强度大、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省略“三产三耥”环节的机械化药剂灭草技术可以弥补上述问题。在机械化药剂除草技术应用过程中,选择药剂量喷洒均匀充沛的大型自走式喷药机,配备多孔防滴喷头(喷头覆盖面重复角6°~9°),比如现代农装3WX-1000喷杆式喷雾机等。在阴天全天或者下雨前温度超过10℃、无风条件下,调整喷洒风速在3~6m/s。并以喷头、地面距离(35±5)cm为标准,根据行走方向、风向进行喷洒角度调整。一般玉米机械化药剂灭草可以在玉米播种前7~10d,进行阿胶除草剂或乙草胺除草剂的均匀喷洒。

  3.2无公害病虫害防治

  在播种前,应针对本地每年玉米苗枯病、黑穗病、螟虫、蚜虫、黏虫等病虫害发生规律,将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即将包衣剂、玉米种子同时放入塑料袋内扎紧袋口,快速揉搓至包衣剂均匀附着在玉米种子上,实现玉米种子与对应防治药剂均匀混合。可选择的玉米种子包衣剂主要有含黏结剂的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如用种子重量0.3%~0.4%的7.5%克·戊唑悬浮种衣剂先喷清水湿润种子,后与药粉拌匀后晾干,或10%烯唑醇乳油20g湿拌玉米种100kg,堆闷24h等。

  4、总结

  综上所述,保护性耕作技术以传统东北黑土区玉米垄作农艺为基础,以地表全覆盖、少耕甚至免耕为核心,以机械化耕作为主要方法,将降低水土流失、提升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增强天然土壤肥力原则贯彻到玉米耕作的整个环节,为当地建设国家玉米保护性耕作工程示范县助力。

  参考文献:

  [1]姜保林.梨树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探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1(04):143-144.

  [2]张永强,田媛,王跳.农户认知视角下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研究——以东北黑土区黑龙江省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0(02):275-284.

  [3]李晓光,闫加永.两种玉米秸秤全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J].农业机械,2020(12):70-71.

  推荐阅读:农业灾害研究期刊发表气象灾害论文吗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nye/21259.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农业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